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
梁帆
身份证号:640221199206104212
摘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问题频发,给人员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深入剖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施工环境复杂等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等一系列有效对策,旨在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城市运行的基础支撑,涵盖道路、桥梁、排水、供水、供电等多个领域。其建设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生活品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各类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对社会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责任划分不明确:在许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安全管理责任未能清晰地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不同部门之间可能存在职责交叉,导致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例如,在一些涉及多专业协同作业的项目里,对于施工现场某一区域的安全监管责任,工程部门认为应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而安全管理部门则觉得该区域属于工程施工范畴,应由工程部门主导,最终使得安全管理出现空白地带。
安全考核机制不健全:部分建设单位缺乏完善的安全考核指标体系,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主体的安全管理工作考核流于形式。即使发生安全事故,也难以依据明确的标准对责任方进行严肃问责,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导致各参与方对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1.2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管理人员重视不足:一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上,对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往往认为安全管理工作会增加成本、影响进度,没有认识到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例如,为了赶工期,管理人员可能会默许施工人员在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线施工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或劳务市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他们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章制度不熟悉,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出现违规操作行为。比如,不佩戴安全帽、违规使用施工设备等现象屡见不鲜。
1.3施工环境复杂带来的安全隐患
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城市地下分布着大量的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各类管线。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前期管线探测不准确或施工时未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很容易造成管线损坏,引发停水、停电、燃气泄漏等安全事故,甚至危及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周边环境干扰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常位于城市建成区,周边有居民住宅、商业设施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等污染物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引发居民的不满和投诉。同时,周边人员和车辆的流动也会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责任清单,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都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健全安全考核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考核指标体系,将安全事故发生率、安全隐患整改率、安全培训覆盖率等纳入考核范围。定期对各参与方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企业信誉、项目招投标、工程款支付等挂钩。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促使各方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2.2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管理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讲解安全法规、安全管理理念和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实地参观等方式,让管理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将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针对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的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应急救援知识等。在培训方式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演示、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同时,建立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记录培训情况,确保每位施工人员都能接受充分的安全培训。
2.3优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在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详细的勘察,摸清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线保护方案。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环境,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明确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齐全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护栏等。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施工机械、脚手架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加强对深基坑、高边坡、高大模板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管理,严格执行专家论证、方案审批、现场监督等制度。
协调周边关系,减少环境干扰:施工单位要积极与周边居民、社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音作业。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噪、废水处理等环保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治安管理,设置专人负责疏导交通,确保周边人员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2.4加大安全投入
合理安排安全资金:建设单位要在项目预算中足额列支安全费用,并确保专款专用。安全费用主要用于安全设施购置、安全培训、安全技术研发、安全奖励等方面。同时,建立安全费用使用监督机制,定期对安全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规。
及时更新安全设备:施工企业要加大对安全设备的投入,淘汰老化、落后的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的先进安全设备。建立安全设备台账,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运行可靠。对于特种设备,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登记、检验和报废处理。
结语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当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完善制度、强化意识、优化管理、加大投入以及运用信息化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还需要持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探讨市政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张攀;贾宝连.大众标准化,2024(05)
[2]市政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策[J].郑宗卫.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6)
[3]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康琳芳.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