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措施
何佳霞
南宁市武鸣区特殊教育学校 530199
摘要:智力障碍儿童通常多会有语言发音迟缓的情况,学习能力较弱,而这也直接限制其日常生活,对此还应当尽早展开训练,并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并在内容方面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可更为贴合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从而获得更优的教育效果,促进儿童语言沟通能力得到显著改善。本文主要围绕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措施展开探讨,具体如下: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语言沟通能力;对策
一、创设情景调动儿童沟通兴趣
智力障碍儿童其语言发育较为迟缓,常伴有语句不连贯、吐字不清、口吃等情况,对此还应当加强训练,而在深入探析后可见兴趣是导致其语言发展受到限制的主要因素,所以还应以此为切入口,为其构建生活化、趣味化情景,充分激发儿童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沟通能力的目的。生活化情景:可通过模拟购物、问路等生活片段,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有效沟通,首先需为学生准备各种物品,随后将儿童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可在旁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说出:“我要购买牛奶”“多少钱?”等语句,而扮演售货员的儿童则需明确告知其价位,如:“牛奶5元一盒”“你需要买几盒?”等句子,在多次练习下,儿童会逐渐掌握购物中所需运用的各类表达语句,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为后期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趣味化情景:在创设情景时还应当对班级内学生展开深入调查,了解其兴趣爱好点,随后在此基础上设定不同的场景,这也能够使其表达欲望被有效激发,同样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儿童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别扮演医生、警察、教师等角色,如警察在执勤期间,其他学生可向其问询路线:“请问博物馆怎么走?”“请问公园在哪个方向?”等等,而教师则需引导扮演警察的儿童表达出具体路线。再或者丽丽扮演医生角色,其他儿童则可扮演病人,丽丽则可在此情景中掌握:“你哪里感觉不适?”“你先做检查、吃点药就康复”等简单语句,在该教育方式下儿童的表达能力可得到显著提高,并可在生活中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切实增强其社交能力[1]。
二、以群体活动来增加交流机会
为能够让智力障碍儿童可更好地融入社会,使其具备生活自理及社交能力,通常在特殊教育期间多采取群体活动形式,为儿童提供交流机会,让其在互动过程中逐渐提升语言能力。而在活动形式方面,教师还应结合儿童实际情况而定,以此来切实提高其相符性与实际可行性,确保能够在促进儿童发展中发挥出最大效用价值。小组合作活动:可组织儿童进行搭积木或拼图活动,首先需做好组别划分工作,尽量选择较简单且在特征方面易识别的拼图,并将拼图打乱,通过比赛形式要求各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拼图,组内儿童可协助完成拼图,此期间儿童会互相问询与表达,如:“你们可以帮我找3号拼图吗?”“我找到了4号拼图”“终于完成了”等等语句,通过该互动形式,儿童语言表达可得到锻炼,并且对其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能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伴互助:因儿童语言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教师可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来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如在班级开展讲故事活动期间,鼓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进行讲述,随后带领其他儿童完成复述,在该形式下,可增强儿童的语言理解与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其想象力与情感认知,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儿童还可锻炼其思维能力与记忆力。群体活动:教师可以集体游戏的方式展开,因儿童本就有着对玩乐较为感兴趣,更为符合其需求点,并且游戏也能够让课堂氛围更为轻松愉悦,帮助儿童更好地融入其中[2]。游戏形式为“你来比划我来猜”,以动物为主题,儿童可通过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动作进行表演,其他儿童则可根据其表演进行猜谜,可以两人一组,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猜出最多则可给予相应奖励,以资鼓励,此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儿童口语表达、想象力的发展,更能够锻炼其观察力、动作表现、思维敏捷性。也可组织“话题讨论”活动,教师可鼓励幼儿表达出自己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并表述自己为什么喜欢的观点,在儿童表达完毕后教师应当通过眼神、手势等方式给予其肯定,这也可增强其自信心,让其在后期能够勇于表述,从而使其语言能力得到有效强化。
三、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儿童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为人们生活及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然在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训练中也具有一定适用性,其不仅可以有效丰富资源,更能够让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满足每位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多媒体信息技术有着可视性较强的特点,能够让儿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各类信息。如可为儿童播放《小猪佩奇》动画片,并在儿童观看完毕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小猪佩奇家里有几个成员?”“分别都有谁?”此问题更为符合儿童智力情况,并且可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切实加强其记忆力,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显著提升。同时也可鼓励儿童对动画片的内容进行复述,教师可适时进行纠正,这也可培养其理解能力。互动软件:可借助语音识别软件来为儿童的发音练习提供助力,因儿童本就有着探索欲望较强的特点,该软件能够对儿童的发音进行采集,并精确地识别出错误并告知正确发音,儿童也能够实时听到自己的发音反馈,并逐渐掌握各种词汇且能够灵活应用。也可利用VR技术进行沉浸式教育,如可创设动物园情景,通过视觉、听觉给予其感官刺激,儿童可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并知晓动物名称,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进行针对性询问:“孩子们,大象有什么特征?”“长颈鹿什么地方最长?”等问题,引导儿童进行描述,此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给予儿童更好的学习体验感,使其可在不同的情景中掌握相应的语言信息,并充分学会如何正确表达,从根本上促进其认知与交流能力的提高[3。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智力障碍儿童本身特殊性特点,在进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若单纯地采取说教方式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还应结合其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教学更为贴近现实,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采取组织各类活动让其在互动中学会表达,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引导,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各语言。
参考文献:
[1]袁芮,兰继军. 依据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适合的教育——以影片《启明星》为例 [J]. 绥化学院学报, 2024, 44 (07): 31-35.
[2]周家玉. 培智学校发展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的措施 [J]. 亚太教育, 2023, (19): 7-9.
[3]刘丽芳. 绘本教学在智力障碍学生沟通能力上的应用与展望 [J]. 智力, 2023, (07):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