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肖祖建
身份证号610632198903140017 陕西省份延安市 716000
摘要:在交通建设蓬勃发展的当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凭借其显著优势广泛应用。文中详细阐述沥青混凝土路面优势,深入剖析热拌式、洒布式等施工技术关键环节,全面介绍沥青混合料运输、铺筑、碾压及接缝处理等应用要点。旨在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促进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绪论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公路作为交通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效率与安全。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众多优势,如良好的平整度、较强的耐磨性、出色的行车舒适性等,在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1]。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车辆荷载的日益增大,对公路路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水平,确保路面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成为公路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深入研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推动交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
2.1热拌式施工
2.1.1混合料搅拌
热拌式施工前,需运用专业机械设备对沥青混凝土进行热拌。搅拌过程中,要依据公路等级、路面宽度以及机械数量等因素,精确控制搅拌时间、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参数。一般来说,搅拌时间应保证各种材料充分混合均匀,温度需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以确保沥青的粘结性能和混合料的和易性。例如,对于高速公路项目,矿料加热温度通常控制在190-200℃,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70℃,混合料出厂温度控制在170-180℃。同时,搅拌设备应具备自动记录和监控功能,实时监测搅拌过程,保证混合料质量的稳定性。
2.1.2摊铺作业
搅拌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摊开铺设。摊铺时,需根据路面设计要求和摊铺机性能,合理调整摊铺厚度和速度。摊铺厚度一般根据公路等级和交通量确定,如一般公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4-8cm,高速公路的面层厚度可达8-12cm。摊铺机应匀速行驶,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以保证摊铺的平整度。同时,要安排专人对摊铺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处理摊铺过程中出现的离析、厚度不均等问题。
2.1.3碾压操作
摊铺完成后,需对混合料进行碾压。先进行初压,采用轻型压路机,以较慢的速度稳压1-2遍,使混合料初步稳定。初压温度一般控制在150-160℃,确保在较高温度下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便于压实。接着进行复压,复压是提高路面密实度的关键环节,采用重型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3-4遍,通过较大的压实功使混合料进一步密实。复压温度控制在130-140℃。最后进行终压,采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2-3遍,消除轮迹,使路面表面平整光滑。
2.2洒布式施工
2.2.1路面表面处理
利用洒布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路面表面处理时,通常采用多层铺设方式,在路面上形成一个厚度在3厘米以内的薄型路面。首先,确保基础层干燥、清洁,然后在基础层上均匀铺洒沥青混凝土。铺洒工作可通过机械洒布车完成,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沥青的洒布温度和洒布量,使其符合相关规定。洒布温度一般根据沥青种类和环境温度确定,如普通沥青的洒布温度在130-170℃之间。同时,要保证填料铺洒均匀,避免出现过度堆积或留白现象。
2.2.2路面灌入处理
路面灌入处理主要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形成厚度为4-7厘米的路面。其施工流程与表面处理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首先对基础层进行彻底清理,确保无杂物和松散颗粒。然后将沥青混凝土灌入基础层,采用分层灌入、分层碾压的方式进行施工[2]。在灌入过程中,要控制好沥青的灌入量和灌入速度,使沥青能够充分填充基础层的空隙。每灌入一层后,及时进行碾压,使沥青与基础层紧密结合。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达到设计厚度。
3沥青混凝土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沥青混凝土铺筑
摊铺过程中,要通过严格的制度和规范对施工进行要求和管理。确保运输车与摊铺机之间实现无缝衔接,避免摊铺机出现待料或溢料现象,保证摊铺作业的连续性。在压实前的摊铺工作中,要安排专人进行监控,禁止无关人员践踏已摊铺的混合料,防止破坏路面的平整度。同时,将熨平板作为捣震装置,合理调整熨平板的振捣频率和振幅,使路面初始压实度得到有效保证。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应保持匀速运动,速度一般控制在2-6m/min之间,具体速度可根据混合料的类型、厚度以及摊铺机的性能等因素确定。
3.2沥青混合料碾压
初压是沥青混合料碾压的起始阶段,对路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具有重要影响。初压可采用套压施工的方式,即先从路面一侧边缘开始碾压,然后逐步向另一侧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轮宽。复压是提高路面密实度的关键环节。复压过程可采用重型轮压机与振动压路机结合的方式进行。重型轮压机通过较大的自重对混合料进行压实,振动压路机则利用振动能量使混合料颗粒之间更加紧密地排列。在复压过程中,要控制好相邻复压带重叠的宽度,一般为15-20cm,避免过宽或过窄影响压实效果。终压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路面上的轮迹,使路面表面平整光滑。终压采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进行压路,碾压速度控制在3.0-4.0km/h之间,碾压温度不低于110℃。在终压过程中,可采用梯队式作业的方式,即多台压路机依次排列,保持相同的速度和碾压轨迹进行碾压,这样能够保证整个路面的平稳性。
3.3沥青路面接缝处理
3.3.1纵向接缝处理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纵向接缝是不可避免的。纵向接缝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对于纵向接缝,一般采用热接缝处理工艺。在施工时,两台摊铺机联合作业,前台摊铺机摊铺时预留10-20cm混合料不碾压,作为后台摊铺机的基准面。后台摊铺机在摊铺时,与前台摊铺机的预留混合料部分重叠5-10cm,然后一起进行碾压,使纵向接缝处的混合料紧密结合。
3.3.2横向接缝处理
横向接缝通常采用冷接缝方式。在施工前,先用3米直尺检查已成型沥青层端部的平整度,切除平整度大于3毫米的部位,挖除切除部位的混合料,并将接缝处冲洗干净,晾干后涂刷粘层沥青。然后根据松铺系数计算理论松铺厚度,预热摊铺机后从接缝处铺筑新混合料。然后再进行碾压,使横向接缝处的路面与整体路面平顺衔接,消除裂缝,保证路面的整体性和行车舒适性[3]。
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优势的分析,以及对热拌式、洒布式等施工技术关键环节的深入研究,结合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合料铺筑、碾压及接缝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实践,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只有严格把控每一个施工环节,才能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应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进一步优化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提高路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启星.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交通世界,2022,(35):55-57.
[2]张升.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重点和难点[J].运输经理世界,2022,(34):35-37.
[3]滕敦清,裘锂锂.市政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难点及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20):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