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及评价研究
余凤翔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213000
摘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老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应当优先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升其运算的准确性;并且尝试在教学环节通过问题指导,强化实践应用,引进常态化、碎片化的训练项目,帮助学生持续提升自身的运算能力。而在运算能力评价期间,教师需结合过程性评价以及结果性评价,评估学生在运算期间的实际表现,发现其存在的能力欠缺和不足,带领其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对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及评价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引言:现阶段,在核心素养生态视域下,数学老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对评价方法、过程、细节进行严谨高效把控,使评价活动具备适应性、针对性。同时以评价来反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一、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及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需结合灵活、丰富的训练项目,但是大部分教师却没有做到过程性指导、细节性引导,即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教师只是在实体课堂上来带领学生进行简单计算学习,却没有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数学运算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此外,数学运算培养活动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学生只是对单一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却没有尝试将知识理论融合互动使用,大部分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在学习期间无法对知识理论进行灵活应用。再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习惯、粗心大意、马虎,在计算中丢三落四,出错率极高。此外,在教学方法层面,教师未引进科学有效的策略,未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组合的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而在评价方面,教师对学生运算能力进行调研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再加上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单一,以知识测试为主,无法真实了解学生的运算状况。大多数教师采取口头测试、实践操作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运算能力,却没有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思维、运算兴趣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综合性点评。最关键的是,教师并没有将评价结果及时进行应用,无法改进教学活动。因此,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以及评价还存在以上问题,教师需要重构教学体系。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夯实数学基础,提升运算的准确性
小学数学老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升运算准确性。学生运算能力是由多方面因素所构成的,即学生对数字符号的敏感度以及对数字组合规律的理解水平,均会影响其运算效率。在此期间,教师除了需要明确基本的运算概念、运算法则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口算和心算训练,通过多元化的训练方式,夯实学生的训练基础。比如,通过思维导图将加、减、乘、除法的运算逻辑、运算方式向学生讲解;同时将各种运算定律的使用条件、环境向学生展示,并重点加强对运算法则的讲解渗透,结合口算心算训练来帮助学生将运算法则和知识理论进行常态化应用,从而逐步增加学生的信心。后续,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认真读题、审题,避免因为理解错误而导致计算错误。同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减少因为书写错误而导致计算错误,在完成计算之后,要求学生进行耐心细致检查,避免粗心大意。为了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教师还可以利用技术辅助教学,比如利用练习题目和在线课程,帮助学生进行常态化练习,借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并深入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
例如,在五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进行复杂运算时常常出错,基础运算规则掌握不够扎实。为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升运算准确性,教师设计了一堂针对性的教学课。
第一,教师带领学生们回顾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并特别强调了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的重要性,通过一道例题进行说明:“请计算 25 + 3×8 的结果。”学生们纷纷举手,教师叫起小明回答。小明回答:“先算乘法,3×8 = 24,再加25,等于49。”教师肯定了小明的答案,并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第二,教师利用口算卡片进行了一场口算接龙游戏,展示一张卡片:“3 + 5 = ?”,小红迅速回答:“8”随后,小红出示下一张卡片给同桌:“7-2 = ?”,同桌也迅速给出了正确答案,这种互动式的口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在进行计算题练习时,教师要求学生们必须认真审题,规范书写,出示一道题目:“请计算 125×8÷5 的结果。”小刚在做题时,先仔细读了题目,然后认真地在草稿纸上写下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并检查了计算结果。教师看到小刚的做法后,给予了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第四,教师利用一款在线教学软件,为学生们布置了额外的练习题目,这款软件可以实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小王在练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234÷6 = ?”,他尝试了几次都没有得出正确答案,软件及时给出了提示(将234拆分),并引导他重新思考计算过程。最终,小王成功解出了这道题目。
(二)注重问题解决,强化实际应用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还需要注重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引进贴近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运算学习,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数学运算的实用性。但是在情景中,教师需要同步配合相应的导学问题来引领学生探寻生活、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数学计算、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探索情景中的各种问题,体验学习乐趣。但是,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应当强化实践应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研学活动,包含手工制作、实验操作、社会调研等,带领学生参与迁移性探究,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例如,在某堂数学课上,老师发现学生在掌握基本运算技能后,对于将数学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仍感到困难,为了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引进了以“家庭运算”为主题的数学课。在情境导入环节,教师通过PPT展示了一个家庭的日常开支,包括食物、交通、教育等各个方面。她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开支是怎么计算的吗?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个月家庭总共花了多少钱,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们纷纷表示好奇和兴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设置问题,引导探究:“假设你们是这个家庭的小管家,现在给你们一个任务,那就是制定一份家庭运算。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个月家庭预计的各项开支是多少,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估计。”学生们开始独立思考,并互相交流。小张说:“我觉得食物方面,我们家每天大概需要花费100元,一个月就是3000元。”小李补充道:“还有交通费用,我爸爸每天开车上班,油费和停车费加起来,一个月大概要1500元。”
在强化实践应用环节,教师将学生们的估计写在黑板上,并说:“很好,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各项开支的估计值,但是,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个月家庭的总运算,还需要做什么?”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加起来!”教师于是引导学生们进行加法运算,得出家庭运算的总金额。并且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合理分配运算,以确保家庭的各项开支都能得到满足。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又给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假设这个月的运算超支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如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增加收入来源等。小张说:“我们可以减少买零食的钱,把这些钱用在学习用品上。”小李则说:“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家务来赚取零花钱,比如洗碗、扫地等。”
(三)开展碎片化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引进碎片化教学策略,将小学运算知识内容划分为多个小模块,如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运算,在每个模块细分若干小点,确保每个小点内容都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利用简短的时间对小模块进行学习,比如在午休期间,教师可以随机布置一道加减法或乘法的口算题,让学生在短期内完成解答核对。与此同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更多碎片化时间,如家中的空闲时间、上下学的路上、借助手机app、在线课程进行运算练习,通过积少成多的方式,帮助学生持续不断增强自身的运算能力。并且同步利用视频、动画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运算方法和技巧。后续,教师也可以在复习测试阶段来开展碎片化教学,结合简易化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高效探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开展常态化的运算教学,从而丰富学生的运算知识储备,增强其计算能力。
四、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评价策略
(一)过程性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在评价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引进过程性评价策略,全方位暴露学生在运算期间存在的欠缺和不足,结合此类评价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运算思维、运算素养和运算习惯进行评估论证,并引导学生尝试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整体学习品质。在过程性评价环节,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结合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其是否理解其中的知识概念,是否掌握运算法则。另外,在大多数口算训练项目中,均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活动,此时教师可以引进小组合作评价,让学生通过互评、自评来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在过程性评价环节,教师也应当注重评价反馈,根据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表现状况,分析其在运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便为下一步的运算教学和运算指导提供参照依据。教师也应当给予表现突出学生相应的鼓励和激励。
(二)开展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在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评价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性举措,主要是评估学生在某一阶段、某一时期数学能力的成长提升状况,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在对运算知识学习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结果性评价环节,教师需要设立量化评价指标,如运算速度、准确性、灵活性和解决问题能力,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评估学生是否达成每一阶段或每一单元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紧接着,教师可以引进多元化的成果性评价工具,比如结合能力雷达图、试卷测试、口算比赛等形式,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但是需保证成果性评价具备公正性、合理性。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点评,并且根据学生在相关时间段的运算能力状况,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运算能力。结果性评价具备较强的目的性和客观性,但是教师也应当将其与过程性评价串接在一起,提高整体评价水平。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需要得到更加精准高效地评测分析,以评价作为先行条件,优化运算教学模式、内容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同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行知纵横”教育与教学研究论坛(第九期)论文集.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姜哥庄小学;,2023:5.DOI:10.26914/c.cnkihy.2023.031094.
[2]李展.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及评价[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三届全国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青岛西海岸新区香江路第二小学凤凰岛校区;,2022:4.DOI:10.26914/c.cnkihy.2022.02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