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暖心育人模式实践探索

作者

秦嘉尧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沙溪镇第三小学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学语文教师需创新教育理念、彰显学科育人价值、优化课程设计,促使学生在个性化学习生活中有所获得。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实践起着不可小觑的指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度剖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探索暖心育人新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成长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新课标;陶行知教育思想;暖心育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出台不仅优化了语文教学理论框架,更给予了广大教师新的教学实践思路。新课标的修订汲取了优秀的教育思想,其中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课标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其对语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标强调教师积极变革育人方式,并以此来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一步突出课程的育人价值,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面发展。而陶行知教育理念关注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这和新课标紧密契合。小学语文教师要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指导,深度剖析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暖心育人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一、痛点:小学语文中的现存问题

一是教师作用发挥不当。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其认为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散思维、释放情感,并能够通过自主性学习和思考获得创新,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多元思维。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未及时改变自身教育理念,其未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课标内涵,错误地将自己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将自己作为权威,而没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启发作用,致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二是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目前部分教师并未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进行教学时往往都会过于强调应试技巧[1],不论是课后作业的设计,还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基本是围绕考试要点而展开的。部分教师由于教学时间紧,并未加强对课堂创新的重视,致使教学内容固化,难以满足“10后”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难以获得新鲜感。“10后”小学生成长于物质条件充裕、信息资源丰富的互联网时代,陈旧的教学模式对其而言较为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语文学习的动力,而难以深入地探索语文知识,限制了学生素养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并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语文教学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体现。

三是教育评价存在局限。新课标注重教育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和全程化,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全面多样的评价方式了解自身不足,进一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所获得。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未认识到多样化评价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其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的分数成绩,并将该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唯一性评价,这和新课标所强调的综合素质发展存在矛盾。学生在单一化的评价体系下错误地认为成绩是学习的主要动力,而只将语文学习作为任务来对待,甚至会因此产生学习焦虑情绪,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

二、定策:暖心育人模式的探索

(一)暖心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主张民主教育,注重教师在正确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解脱出来,以新课标为载体,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深度剖析符合当代“10后”小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在生动的教育环境中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探索有温度和有深度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用暖心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1]。

教师在开展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围绕单元主题为学生设计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确保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以发现本单元共包含《古诗词三首》《鸟的天堂》《四季之美》和《月迹》四篇文章,这四篇文章都和自然景物有关,所以教师可以明确本单元主题为“景物之美”,并以此为基础创设“最佳小导游”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四季景物的美是神奇而独特的,文学中又是如何来形容景物之美的呢?请各位小导游和老师一起走入文学之旅,感受四季变化吧!”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不仅能够初步感知本单元内容和四季景物相关,还能够体会到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这一点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紧密贴合,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二)暖心育德,启发德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师传授知识不应停留在书本上,还应该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点和新课标中的“五育并举”密切相关。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语文教学对学生素养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并明确德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德育水平,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在开展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时,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电影中百姓遭遇抢杀掳掠,清兵以长矛和弓箭对抗英法联军的大炮,还未靠近半分就被炸得血肉模糊,而昔日辉煌的“万园之园”在屈辱的大火中被毁灭。生动的电影画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含义和内涵[2]。教师紧接着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资料,让学生深度了解时局背景,并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互动,确保学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帮助学生主动建立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民族自尊心,提醒学生要在历史中汲取教训,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提高自己,才能让国家变得愈发强大。教师还可以积极挖掘本土优势,带领学生走入博物馆、文化馆等教育基地,引导学生承担起“文化故事讲解员”的职责,帮助学生在文化讲解中明白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三)暖心评价,实现高效学习

教师若想提高教学质量,合理的教学评价必不可少,教师应构建可量化的教学评价机制,评估是否良好达成教学目标。传统教学观念下的评价过于单一,其通常以教学成绩为标准、以集体化评价为基础,致使教学评价权威性突出,学生缺乏参与性,教学评价的合理化与客观化程度较低。新课标强调教学评一体化,其旨在运用多元化评价手段促使“教”“学”高效开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积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为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3]。

教师应确保评价贯穿课堂,设置评价支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认真观察学生学习态度以及情感行为的变化,并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评价当中。如教师在开展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设置“学习标准表”评价指标,其中包括(1)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能够体会文章中场景描写的意义;(3)能够体会关于母亲的细节描写的含义;(4)小组合作分工明确;(5)任务完成高效等评价,教师在开展评价活动时应融入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手段,进一步丰富评价客观性。通过构建评价支架能够突出教学评一体化优势,提升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促使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认识到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价值,坚持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并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元素,确保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自身学习兴趣、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发展自身德育素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严立明,邹开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新课标中的映射及教学启示——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J].生活教育,2023(3):30-33.

[2]刘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新课标下背景下的有效运用[J].生活教育,2023(3):38-40.

[3]李佩骏."教-学-做-评"合一——新课标视域下促进过程性评价的有效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3):17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