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因素及控制措施
李锦华
湖南长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410007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是工程建设中常出现的问题,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工程施工进度的拖延,还会给业主及施工方带来经济压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管理逐渐得到重视,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仍存在缺陷。受市场、人为及其他因素影响,前期造价预算往往难以充分预见项目执行期间的突发事件,导致造价预算存在偏差。因此,研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对于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因素;控制措施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造价管控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工程造价超预算现象频现,严重影响项目效益与行业健康发展。本文深入剖析超预算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举措,以期助力提升造价管理水平。
1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因素分析
1.1 预算编制不合理
首先,在编制预算时,对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算可能存在误差。例如,在计算建筑结构的混凝土工程量时,若对构件的尺寸计算错误,或者遗漏某些构件,就会导致工程量计算不准确,进而影响预算的准确性。
其次,预算人员对定额理解不透彻,错套、漏套定额子目,或者对定额的换算不合理。如在装饰工程中,对于一些特殊的装修材料和工艺,若未正确换算定额,可能导致预算价格偏低。
1.2 设计变更
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由于设计人员对项目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者时间紧迫等原因,导致设计文件不够完善,存在较多的漏洞和不合理之处。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设计变更,从而增加工程费用。
此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可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或市场变化,对项目的功能、规模、装修标准等提出变更要求。这些变更往往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
1.3 材料价格波动
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受到供求关系、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当市场上对某种建筑材料的需求突然增加,而供应相对不足时,其价格就会上涨。
其次,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材料,在质量、性能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价格也会有所不同。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了质量更高但价格也更贵的材料,就会导致材料费用超出预算。
1.4 施工管理不善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若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导致施工进度拖延、资源浪费等问题,就会增加工程成本。例如,施工顺序安排不当,可能导致某些工序之间出现等待时间,延长了整体工期,增加了人工和设备的租赁费用。
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如材料浪费严重、设备闲置时间过长、安全事故频发等,都会增加工程成本。据统计,因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导致的材料浪费,可能会使材料成本增加10%~20%。
2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控制措施
2.1 优化预算编制
为了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优化预算编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预算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深入理解定额及相关的计价规则,确保在编制预算时能够准确无误地套用定额子目,避免错套、漏套现象的发生。同时,预算人员还应加强对市场动态的关注,了解建筑材料的价格走势,以及不同厂家生产材料的质量、性能差异和价格差异,从而在选择材料时能够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避免因材料价格波动而导致的预算超支。
其次,在编制预算时,预算人员应充分考虑设计变更的可能性,预留一定的变更费用。同时,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协作,确保设计文件的完善性和合理性,减少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发生。对于业主提出的变更要求,应及时进行经济分析,评估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与业主进行充分沟通,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最后,预算人员还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现场管理等方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对各项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核,确保工程造价在预算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
2.2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在设计阶段,要组织相关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审查,确保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设计人员要与业主、施工单位等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各方需求,避免因设计不合理或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导致的变更。
其次,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审批制度,明确设计变更的流程和责任。对于业主提出的变更要求,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论证,分析其对工程造价和工期的影响。只有在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得到充分确认后,才能进行变更,并及时调整预算。
最后,要加强对设计变更后的工程造价管理,确保变更后的工程造价在可控范围内。对于已经发生的设计变更,要及时进行造价调整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参考。同时,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从源头上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
2.3 加强材料价格管理
针对建筑材料价格的波动,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材料价格管理:
首先,建立材料价格信息库,实时收集和更新各种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了解材料的价格走势和供应情况,以便在预算编制时能够做出更为准确的预测。同时,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法规等对市场的影响,及时调整材料价格信息库中的数据,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其次,加强材料采购管理,优化采购策略。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集中采购、招标采购等方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同时,与多家供应商进行比较和谈判,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和条款。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材料,可以考虑采用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降低价格风险。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使用管理,避免浪费和损失。建立完善的材料领用制度,明确材料的用途和数量,确保材料按需领用、合理使用。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材料浪费、损坏等问题。对于剩余材料,应及时进行回收和再利用,降低材料成本。
2.4 强化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资源配置,避免因施工组织不当而导致的成本增加。
其次,加强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建立严格的材料收发制度,减少材料浪费。同时,要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租赁费用。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因安全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最后,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整改,防止问题扩大和恶化,从而避免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返工和修复成本增加。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通过全面分析建筑工程投资要求、标准、目标,提升预算编辑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及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预算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避免超预算现象的发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只有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星星.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2):46-48.
[2]胡佩琪.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成因与应对措施[J].现代企业,2025,(01):59-61.
[3]易天行.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J].今日财富,2025,(0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