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宪法意识培育路径探究
安绍芳
大同市第三中学校037006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宪法意识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能否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治。然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宪法意识培育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因此,探究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有效培育初中学生的宪法意识,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对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未来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宪法意识培育的必要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宪法意识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宪法观念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法治水平。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将宪法知识融入其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更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明白宪法对于维护个人权益、规范社会行为、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宪法意识的培育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和使命,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宪法意识的培育,不仅是法律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具有法治精神、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宪法意识培育路径
(一)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宪法的距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是培育学生宪法意识的有效策略,能够拉近学生与宪法的距离,使宪法知识不再抽象遥远,而是变得具体可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宪法原则与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宪法的力量。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或身边发生的小事,构建与宪法相关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通过描述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在这些情境中宪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关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情境,让学生探讨在信息化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进而引出宪法对公民隐私权的规定,让学生明白宪法与个人生活的紧密联系。
如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成为合格公民的道德规范》教学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社区生活的场景,描述社区中居民们日常相处的情况,包括邻里关系、公共设施的使用、环境卫生的维护等。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应该遵循哪些道德规范?这些规范与宪法又有何联系?接着,教师详细讲解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特别是与社区生活相关的部分,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等。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社区中的不同角色,如居民、物业管理人员等,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宪法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成为合格公民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还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宪法与每个人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有效培育了学生的宪法意识。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有效培育学生的宪法意识并提高其运用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积极策划和组织一系列与宪法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宪法的力量,深化对宪法精神的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宪法主题的宣传活动,如设计宪法宣传海报、编写宪法知识小册子等,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入理解宪法的内容和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被告等角色,通过模拟庭审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宪法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增强其法治观念和宪法意识。
如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以“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宪法文本,挖掘其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如平等、公正、法治等原则。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宪法原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演讲稿,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来阐述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在演讲比赛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深刻体会到了宪法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三)结合时事热点,保证培养工作与时俱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宪法意识是一项重要任务,而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教学是保证培养工作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将宪法知识与当前热点事件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了解时事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宪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教师可以定期搜集整理与宪法相关的时事新闻,如宪法修订、法治建设新进展、公民权利保护案例等,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讲解宪法条款时,教师可以联系时事热点,分析宪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宪法与个人生活、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时事讨论会,鼓励学生就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从宪法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宪法思维和法治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宪法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和创新。通过引入时事热点、开展案例分析、组织模拟法庭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宪法认知和运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宪法信仰和法治精神,更是宪法意识培育的核心所在。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持续推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宪法意识培育工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培养具有法治素养的新时代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雅君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法治意识培育路径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3.
[2] 侯静文.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
[3] 王霜 . 初中生宪法意识培育的策略研究 [D]. 西华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