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徐志勤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 山东化工技师学院 277500
摘要:本研究聚焦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指出其建设意义重大,利于融合理论与实操、提升学生兴趣、强化安全环保意识及推动校企合作。分析现状,虽有成果,但因化工行业特性,校内多为模拟仿真,生产性实习较难实现。对此,提出建设思路,如提升冷态实训工厂装置利用率、拓展生产性实训规模等,且遵循安全等原则。同时研究运行机制,涵盖虚实结合教学、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模式等,旨在有机结合实践教学与生产功能,提升学生技能与竞争力,助力培养化工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专业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引言
随着化工产业升级革新,对高技能人才要求更高。技工院校作为化工一线人才培养重要阵地,其化工工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与运行机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但当前该专业实训基地存在设备更新滞后、校企合作深度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难以契合产业发展需求。
在此背景下,研究其科学建设路径与高效运行机制意义重大,既能深化产教融合,又可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本研究将分析功能定位与建设现状,探索虚实结合、校企协同的创新模式,为实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培养适应产业变革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化工工艺专业实训基地作为衔接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关键载体,建设意义重大。
一是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借助真实设备操作与工艺模拟,学生能将化工原理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技能,像精馏塔实训就让学生直观把握物料与热量传递关系,突破传统教学局限。
二是利于职业素养系统培养,模拟化工企业生产场景,规范操作流程,培养严谨作风与协作能力,且通过应急演练强化安全、环保意识,契合行业要求。
三是搭建校企协同育人纽带,为校企合作提供空间,企业参与设备、课程、教学等环节,如工程师指导真实生产项目,实现双向互动。
四是具备区域产业服务功能,可承担员工培训、新技术研发等任务,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总之,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核心,对服务制造强国战略、支撑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基础性作用。
三、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3.1 已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技工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积极探索。一是设备投入与技术升级,部分院校获财政支持及校企共建助力,购置核心装置,引入 DCS 系统、虚拟仿真软件,实现全流程模拟教学。二是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以 “订单班”“工学交替” 等形式共建基地,企业提供诸多支持,学生参与真实项目。三是教学模式改革有成效,部分院校推行 “教学工厂” 模式,以具体工艺为载体设计课程,让学生完成全流程训练。
3.2 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产性实训条件受限,因安全、投资、原料等因素,多数院校以虚拟仿真为主,真实实训占比低。二是校企协同机制不完善,合作浮于表面,企业参与课程、师资培训比例低,基地利用率不足。三是师资与教学资源有短板,教师实践经验欠缺,教材滞后于产业发展。
总体而言,实训基地建设虽有进展,但在真实场景、深度协同、资源更新方面差距明显,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四、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4.1 提升冷态实训工厂装置利用率
冷态实训工厂是重要载体,从三方面优化利用:一是教学场景多元化开发,把单一装置改造成多功能平台,如离心泵系统拓展多模块教学。二是分时复用机制,采用 “错峰排课 + 线上预约” 模式,提升装置使用效率。三是虚拟 - 现实融合升级,配置 AR 终端,扫码可查看设备相关内容,突破局限。
4.2 拓展生产性实训规模
采取 “校企双主体” 模式,包括校企共建中试基地,让学生在工程师指导下完成全流程操作;建立政府 - 院校 - 企业协同机制,争取资金建公共实训中心;实施安全可控的渐进式实训,按 “模拟→半真实→真实” 模式推进。
4.3 遵循的建设原则
遵循安全性原则,构建三级防护体系并开展事故推演;坚持真实性原则,按企业标准配置设备、执行现场管理;落实绿色化原则,配套三废处理系统,开发无毒物料项目。
通过这些思路,可突破传统局限,构建现代化实训平台,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
五、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5.1 虚实结合教学模式
虚拟教学应用:借仿真软件构建虚拟平台,学生可在三维场景操作,突破时空限制,如用 VR 模拟危险场景练习。
衔接实际操作:按 “先虚后实、虚实交替” 流程,从虚拟训练到冷态操作再到中试基地实训,能降低学生操作失误率。
5.2 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模式
合作形式内容:双导师制下企业工程师参与制定方案融入标准;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实现成果转化。
资源共享效益:设备共享由企业提供、院校维护;师资互聘使教师赴企业实践、骨干参与评估,更新教学内容。
5.3 质量保障与改进机制
采用四维评价标准,靠智能系统采集数据生成能力图谱;通过校企联席会议,依用人反馈调整实训内容。
通过这些运行机制,实训基地实现 “教学 - 生产 - 服务” 功能,助力学生提升能力,推动校企协同发展。
六、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成效与展望
6.1 提升学生技能与竞争力
借助虚实结合实训及校企协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大为提升。如某省化工专业学生大赛获奖率提高 45%,毕业生上岗适应期缩至 1 个月内,部分院校 “双证书” 获取率达 98%,就业对口率从 65% 提至 82%。
6.2 对化工行业人才培养的贡献
实训基地成区域化工产业人才储备库,以某化工园区为例,近三年超 85% 毕业生入职园区企业,30% 晋升技术骨干,且年均培训企业员工 5000 人次,参与 12 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创经济效益超 2000 万元,形成良性闭环。
6.3 未来发展展望
一是智能化升级,应用 5G+AI 技术构建 “数字孪生工厂”,实现多方面实时监测与记录;二是新兴领域拓展,开发新能源、生物化工等绿色实训模块响应 “双碳” 需求;三是国际化合作,引入国际标准共建 “跨境化工实训平台” 培养国际视野人才;四是长效保障机制,建立 “四位一体” 投入机制,探索资产证券化等路径保可持续发展。
未来,实训基地将深化产教融合,打造 “四位一体” 创新平台,助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七、结论
本研究围绕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其建设意义、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思路与运行机制,涵盖提升装置利用率、拓展生产性实训规模、虚实结合教学、校企合作共享等多方面内容。实践表明,这些举措对提升学生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以及服务化工行业发展成效显著。然而,面对行业持续变革与技术更新,实训基地仍需不断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迈进,持续完善长效保障机制,以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为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化工工艺专业技能人才筑牢根基,助力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曹晞. 中职石油化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0(4):895-896.
[2]刘凯楠,李国峰.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研究[J]. 化工管理,2022(16):39-42.
[3]李国峰,孙庆国,刘凯楠,等.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模式研究[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4):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