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张蓉
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小学 563000
引言:融合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重要理念,强调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且适切教育机会,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学生认知发展及后续学习能力。特殊教育学生因认知特点差异,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常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将融合教育理念有效渗透到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构建适合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教学环境,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有待解决问题。
一、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课程设置角度看主流教学大纲难以完全满足特殊学生学习需求,普通课程和特殊教育课程衔接不畅导致教学内容割裂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学校虽然形式上接纳特殊学生,但实质上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调整和改革。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跨领域专业人才匮乏问题突出,多数教师缺乏特殊教育专业背景,难以准确识别并回应特殊学生学习障碍,普通学校数学教师普遍反映面对特殊学生时感到专业支持不足,教学策略储备有限。
从教学实施环节观察,班级规模过大制约个别化指导深度,教学进度和评价标准统一性要求和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矛盾凸显,特殊学生在课堂参与度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师生互动质量不高影响学习效果。从教学资源配置角度考察,适合融合教育理念数学教材缺乏,辅助教具种类有限且更新缓慢难以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数字化资源开发滞后无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从家校协同维度审视,家长参与程度不足并且学校和家庭沟通机制不畅,协同育人效应难以形成,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缺位家长支持能力有限,从评价机制层面看,过程性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客观反映特殊学生学习成长轨迹。
二、差异化设计理念中,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
差异化设计理念强调教学资源应当围绕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科学配置,构建多层次、多类型资源支持体系,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需要建立核心资源库和拓展资源库分层结构,核心资源库聚焦基础知识点,拓展资源库则提供深度学习材料。应当重视物理资源和数字资源协同发展,实物教具触感刺激辅助抽象概念理解,数字资源则增强视听互动体验,需要注重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互补,教材、挂图等静态材料提供稳定参考,情境模拟、游戏活动等动态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还应当强调校内资源和社区资源联动,将学习场域从教室扩展至家庭、社区形成全方位支持网络,应当促进普通教育资源和特殊教育资源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服务全体学生成长需求。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教学为例,差异化设计理念指导下可以进行多维度资源整合,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围绕长度测量主题,收集多种规格直尺、卷尺等实物测量工具,制作不同精度刻度尺模型并录制测量演示微视频,建立基础教学资源包,针对视觉障碍学生,增添触感明显标记刻度尺,针对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准备色彩鲜明计量工具,针对精细动作协调困难学生配备握持辅助装置。课堂实施环节设计校园测量寻宝活动,学生分组测量不同物体长度,如黑板宽度、课桌高度等促进测量技能实际应用,每组配置难度递进任务卡,允许依据能力选择挑战水平,联合家长志愿者参与课堂辅导增强人力资源支持。课后拓展阶段设计家庭测量任务单,引导学生测量记录家中物品尺寸,建立家校资源联动机制,通过建立社区合作项目,邀请社区工程师讲解测量应用实例拓展学习视野。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多元评价体系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融合教育背景下此类评价体系注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而非简单横向比较,基于多元评价理念,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应着重体现在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设定应当采用弹性目标机制,根据学生起点水平设定基础目标、期望目标和挑战目标,确保每位学生均有成功机会,教学过程应当强调多通道信息输入,结合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学习活动设计应当注重层次性和选择性,提供不同难度任务供学生自主选择,体现学习路径多样化,教学互动模式应当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多层次互动体系,学习评估应当综合运用观察记录、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学为例,多元评价体系下可以实施创新教学方法,课前诊断阶段通过游戏化评估工具测试学生乘法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如乘法大富翁活动评估乘法口诀熟练度,数字配对游戏检测乘法性质理解程度,依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初步认知组、基本掌握组、熟练应用组三个层次实施分层教学。知识建构阶段采用阶梯式教学法,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通过操作实物小棒束演示进位过程,再通过类比迁移法过渡至两位数乘两位数,针对认知障碍学生设计计算公式填空卡辅助记忆步骤,针对计算障碍学生提供竖式计算模板和颜色提示,针对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实施计算小站活动,将一道完整习题分解为多个简短任务。技能巩固阶段实施多元学习中心策略,教室内设立不同功能学习区:操作区提供计数器材进行具体操作,游戏区设置乘法接力赛活动,挑战区提供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评价反馈阶段综合应用成长档案袋记录学习轨迹,学习契约表明确阶段性目标,互评表促进同伴互助,反思日记培养元认知能力。
结论:融合教育理念渗透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系统性变革和实践探索,当前教学现状显示尽管融合教育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实际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课程适应性不足、师资专业能力有限、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通过差异化设计理念指导整合多层次教学资源,构建校本资源库拓展社区实践场域,能够为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多元支持,基于多元评价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并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采用多感官教学法并推广合作学习模式,将显著提升特殊学生学习参与度和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婧婧 , 马兰 . 探索融合教育路径 促进特殊教育发展 [J]. 宁夏教育 ,2023(Z1):63-64.
[2] 黄金荣 . 基于小学特殊教育开展融合教育的研究 [J]. 环球慈善 ,2022(7):0238-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