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与师生共读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胡庆芳

湖北省咸宁市实验小学

一、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与目的

(1) 双减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例如,限制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营时间,严格控制了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培训机构的广告宣传进行了严格监管。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小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体育活动、艺术创作和家庭互动,从而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据教育部数据显示,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在校外培训的时间减少了约 30%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和休息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师生共读成为一种有效的提升策略,通过阅读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进而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2) 双减政策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该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和全面的成长环境。据教育部数据显示,自政策实施以来,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时间和频率显著下降,这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多空间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例如,一项针对北京市小学生的研究表明,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增加了 20%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也促进了他们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

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双减政策下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另一个关键点。在减轻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后,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也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项对深圳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长期研究显示,那些在双减政策下接受创新教学方法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这为他们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1) 良好习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良好习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能够显著降低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例如,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稳定学生的生物钟,从而减少因生物节律紊乱导致的情绪波动。此外,定期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释放压力,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在师生共读的过程中,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从而在无形中培养出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心态。

(2)良好习惯对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良好习惯对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良好的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展现出更高的适应性和亲和力。例如,守时、礼貌和倾听等习惯,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还能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根据一项针对小学生社交能力的调查研究显示,那些拥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在同伴中的受欢迎程度普遍较高,其社交圈也更为广泛。这表明,良好的习惯是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的基石。因此,卓越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个习惯。”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生能够在日常的互动中逐渐建立起积极的社交模式,从而在未来的社会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小学生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

(1) 学校教育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施与效果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校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显著增加。这一变化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某小学通过引入“习惯养成积分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后自觉完成作业,并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一制度,学生在自律性、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2) 双减政策下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变化与趋势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呈现出新的变化与趋势。首先,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使得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体育活动、阅读和家庭互动,从而促进了身心健康的发展。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近视率有所下降,体育锻炼时间增加,这表明学生在生活习惯上有了积极的转变。其次,学生在社会交往能力上也有所提升,学校和家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尊重、倾听和分享。此外,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重视,学生被鼓励发展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师生共读、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例如,某小学实施的“书香校园”项目,通过师生共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结语:综上所述,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石。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学校和家庭应当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如何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 杨卓卫 . 试题与研究 ,2018(07)

[2]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探究[J]. 于楠. 阅读,2024(23)

[3]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生活样态检视 [J]. 周黄海 ; 周丽 . 科教文汇 ,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