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建设的困境及其出路
于浩源 徐歆然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130114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医养结合模式在养老机构中的实践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在这一模式下,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可能的解决策略。医养结合模式,结合医疗与养老服务,旨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照护水平。然而,实践中,养老机构在设施配置、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服务内容创新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现状表明,许多养老机构仍停留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与医养结合的实质要求存在差距,如医疗资源的不足,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以及与医疗系统的衔接不畅等。为突破这些困境,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建议。综上,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的建设,需政府、社会与市场多方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专业化服务、信息化整合及积极老龄化实践,以期构建一个真正符合老年人需求,兼顾医疗与养老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养结合;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困境;策略建议
一、引言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的人口将从现在的9亿增长到21亿,占全球总人口的16%。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为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提供适切、高效、全面的养老服务,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尤其在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应对“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显得尤为紧迫。
本研究关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的建设,试图深入理解这一模式在养老服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与挑战。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的构建,不仅仅是一场设施的升级,更是一场理念的革新,它要求养老机构不仅能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还要关注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医疗、护理、康复、娱乐、教育等多方面的整合,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安全、有尊严的生活环境。因此,深入研究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对于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改革,探索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1 现状分析
当前,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在医养结合模式的实践中展现出积极的一面,然而,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设施建设方面,尽管许多养老机构在硬件上努力实现医疗与养老的融合,但与老龄化需求相比,仍存在设施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养老机构医疗设施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紧急医疗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养老机构过度追求医疗设施的配备,而忽视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这与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提倡的全方位照护理念相悖。另外,养老机构的居住环境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仍有待提高,以适应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需求。
(一)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中,医养结合的专业人才短缺成为一大瓶颈。医疗和养老服务人员的融合培训不足,导致医护人员对老龄服务需求的理解不深,养老护理员的医疗知识和技术能力欠缺,这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健康照护效果。同时,由于待遇不高和职业晋升通道不畅,导致人才流失率较高,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化水平。
(二)再者,服务内容创新滞后,许多养老机构仍沿用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如单纯的生活照料和基本医疗服务,缺乏对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深入挖掘和满足。这主要表现在健康管理和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的缺失,以及对老年人社会参与机会的忽视。在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交需求同样重要,但这些在现有的服务内容中往往被忽视。
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在医养结合模式下,仍需在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内容创新、资金保障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只有解决了这些现实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势,推动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的建设所面临的挑战既复杂又多元,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显而易见的难题。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养老机构往往缺乏基本的医疗设施,无法为老年人提供及时和必要的医疗支持,这与医养结合模式的初衷相悖。而在一些资源集中的城市,养老机构可能会过度投入医疗设施,忽视了诸如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文化活动等同样重要的服务内容,导致服务结构失衡。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影响了养老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全方位需求。
(二)专业人才的短缺和培训不足构成了另一道难关。在医养结合的实践中,医疗和养老专业人员的融合程度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医护人员对老龄服务需求的理解和照护技能的欠缺,以及养老护理员医疗知识和技术的匮乏,共同制约了医养结合的实施效果。加上养老行业的整体待遇不高以及职业发展路径不明朗,导致人才流动性大,队伍稳定性差,进一步加剧了专业人才的短缺。
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在实施医养结合模式的过程中,面临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引导和支持,还需要行业内部的创新与自我提升,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以期构建一个真正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兼顾医疗与养老的高质量服务体系。
三、困境的出路与策略建议
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尽管伴随着一系列困境,但通过全方位的策略调整与创新,依然可以看到突破的曙光。为应对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政策层面应强化规划引导,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公私合作(PPP)模式减轻政府负担。在地区差异明显的背景下,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制定差异化策略,以满足不同地区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服务需求。
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改革至关重要。应当提倡跨学科合作,设立专门的医养结合专业,培养具备医疗、护理、康复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提升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待遇,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此外,引入志愿者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弥补专业人员的不足。
服务内容创新则需深入理解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引入心理咨询、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等专业服务,同时倡导老年人的自我管理和社区参与,增强他们的生活自主性。在服务模式上,借鉴国外经验,如设立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选择,以适应老年人不同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节奏。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困境并非无法逾越。通过政策引导、人才培养、服务创新、资金引入、信息化建设与观念转变,我们可以逐步构建一个真正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兼顾医疗与养老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不仅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更能推动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未来,这些策略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迭代,以适应社会变迁和技术进步,为老年人创造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穆光宗.“老有尊养”:老年友好型养老机构建设的困境及其出路[J].《江淮论坛》,2023年第6期94-102,共9页
[2] 王浦劬.超越多重博弈的医养结合机制建构论析——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40-51,135,共13页
[3] 覃建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桂林市孝慈轩养老服务中心为例[J].《市场周刊》,2024年第1期26-29,44,共5页
[4] 燕芳红.基于SWOT-CLPV模型的我国医养联合体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基金项目: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2136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