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核桃提质增效主要技术措施探讨
罗婕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金碧镇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云南 大姚 6754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为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建设依托既有农业资源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本文则是从大姚县核桃种植的角度出发,围绕着苗木培育、田间管理、采收以及加工等角度打造提质增效管控体系和技术方案、在提升核桃产量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地方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姚县;核桃种植;提质增效;技术方案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随着新时期农业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种植干预,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是强化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核心手段,而当前绝大部分的乡镇等地区,依托自身优质的农业资源,大致提升农业产业社会效益,对于整体社会发展有着极强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的贯彻落实。对大姚县来讲,核桃是其重要的经济作物,有着较为悠久的种植历史,在目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通过打造多元化的技术体系提升核桃产量,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手段。
一、强化核桃种植提质增效的意义
大姚县是较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区面积占据全县的81.7%左右,在近些年的乡村振兴以及农业发展体系改革的大环境下,合理地利用好自然资源提升山区经济发展水平是核心任务。而从地方农作物种类的角度来看,核桃作为传统农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物,具备极高的开发潜力以及经济价值。大姚县的合同培育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最为著名的三台核桃壳薄,出仁率高,口感好,是我国云南核桃优良品种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人工栽培以及培育,目前大姚核桃具备极强的地域特色,不仅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寿命长,品质也较为稳定,果实个体均匀,食色无味,清香回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且保质期较长,是目前当地优质的经济树种。而随着近些年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通过核桃种植强化地方经济发展质量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而通过实践也证明核桃种植有助于实现地方农民增收,对于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环境有一定促进作用,也可以将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因此打造多元化且科学的核桃种植体系,在贯彻落实提质增效的过程中带动地方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地改革过程中关注的重点。
二、大姚县核桃提质增效主要技术分析
强化核桃生长种植效率,其关键技术在于育苗培种以及田间管理,为了增强其经济效益,需要从后期采收以及市场运营等角度出发进行优化,这是落实核桃提质增效的核心手段,也是大姚县目前集中进行优化和研发的重点。
(一)苗木培育提质增效技术
科学有效的苗木培育方法,能够让核桃的生长和种植有着更加完善的基础,对于提升其产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也能够为后续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良好保障。目前大姚县的核桃种植育苗培育技术已经较为完善,其重点内容如下。
在苗木培育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地势平坦且具备良好排灌条件的区域,年平均气温控制在12~18℃,年平均降水量控制在800~1200毫米,海拔可以选在1600米至2200米左右的区域。所选的土壤需要具备较强的透气、保水、保肥、无污染特点,以砂质土壤为主。
在选择核桃种子时应以本地新鲜的铁核桃种子育苗作为砧木,播种前需要进行清洗,将其中的空粒捞去,浸泡7天之后暴晒1~2天,选在每年的2~3月份进行播种。播种时种子缝合线应垂直于地面,盖土4厘米左右,浇透水。每亩可播种400公斤左右。可培育合格苗木2万株左右。播种之后可以适当覆盖稻草或者松针,气温较低的地区,需要覆盖地膜,出苗之后分三次将覆盖物清除。
接穗必须在大姚三台核桃优树上采集,采集接穗的母树应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无病虫害,采集时间1月中旬以前,采集后的穗条应放于阴凉通风的室内3—5天,让穗条的含水率少量丧失,将晾后的穗条剪成每条有3—5个饱满芽并抹去雄花芽的规格接穗。用2份蜂蜡和8份石蜡放在锅内熔化,温度控制在100~110℃左右。蜡封时用手握住接穗的一端速沾,甩去多余的封蜡,再反转速沾接穗的另一端,甩去多余封蜡,放入干净的箩筐或水泥地面冷却。蜡封必须严密,不能漏封,蜡层要薄、均匀。接穗蜡封后,装在透气的硬纸箱或木箱内,放置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室内贮藏。如需长途运输,需要使用硬质的包装,避免挤压导致苗木损坏。
选择在惊蛰前后10天内进行嫁接,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气温进行适当调整。需要根据嫁接时间、砧木大小、嫁接部位和嫁接人员习惯而采用不同嫁接方法,一般有芽接、切接、劈接(破头接)、插皮接、腹接等,现多采用插皮接法。
(二)核桃种植田间管理技术
2.1水肥管理
结合核桃树的具体生长环境,可以利用坡改台、筑反坡台、砌围埂、扩树盘、打栅栏等方式提升该地的保水和保土能力,避免水土资源和肥力流失。定苗之后每年需要进行两次土地翻耕,分别在冬季和夏季保持土壤的透气性。施肥主要分为三种不同的方法,其中每年施加一次基肥,主要选择有机肥,适当添加磷钾化肥。未挂果幼树施25—50公斤/株,8—15年的初挂果树施50—100公斤/株,盛果树施200—250公斤∕株;根部追肥以每年两次为主,分别在春季以及雨季,春季施加氮肥,雨季施加磷肥,需要结合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施肥量的调控,施肥之后需要浇透水,并且做好田间除草处理;叶面肥主要按照核桃树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幼树期间在每年3月施加一次叶面肥,选择0.2%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混合液或30%的沼液喷施叶面针对已经挂果的核桃树,每年的盛花期以及果实膨大期需要施加一次叶面肥。选择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30%的沼液。叶面施肥宜在晴天的上午10时前和下午3时后喷施,阴雨或大风天气不宜喷施;应尽量喷在叶背,以叶面有滴水为度。
2.2套种间作
核桃种植密度较稀,尤其在幼林期,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在不影响核桃树自身生长质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林间套种农经作物或药材进行利润最大化,一是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二是以短养长,三是改良土壤。
在幼树期,可以套种间作高秆作物和矮秆作物,如玉米、豆类、荞籽、薯类、萝卜等农作物和烤烟、桑、药材等经济植物。进入盛果期,主要套种间作矮秆作物,如豆类、荞籽、薯类、萝卜、烤烟、药材等农经作物。常见的套种模式有:核桃(幼树期)+玉米、核桃+豆类(黄豆、豌豆)、核桃+烤烟、核桃+桑树[1]。这些方式有助于提升核桃产量,也可以让既有的土地资源得到优化,也可以遏制一部分病虫害的发生。
2.3旱季浇水方案
由于大姚县地处云南中干旱地区,春季和冬季的降水量较少,尤其春季多风干旱更为严重,对于核桃树的生长有着较大影响,因此针对生长在山坡地区的核桃树,需要为其实施科学的浇水方案。春季的核桃树幼苗生长期间需要经历3~4次大型的灌水,大树需要经历1~2次的灌水,确保枯水季节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为核桃树前期快速成长奠定基础。
(三)核桃采收技术
核桃果实成熟之后,外部的青果皮会逐渐变成黄绿色,部分青果的顶部会出现裂缝,此时最容易剥离。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总结以及技术分析,大姚县三台核桃的采收时期定位在青果皮开裂时,此时核桃的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出仁率等各项指标达到了最好的阶段,有助于提升产量和品质。
采收的时间通常与核桃的生长环境以及每年的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大部分会在白露节前后进行采收,确保所有的青果皮自然开裂,便可以通过竹竿从树枝内部向外侧逐次敲打枝条,确保果实落下,但避免损伤核桃树。
采收结束之后,可以通过手工脱皮或机械脱皮的方式进行处理,目前为了提升采收效率,采用机械一体化的方式进行脱皮处理的较为常见,但也有一部分地区会选择手动脱皮,脱下的果皮可以直接作为肥料,能够增加土壤肥力,也可以杀灭害虫,也省去了一部分外运处理的成本。
(四)核桃后续处理技术
核桃的青果皮完全脱除之后,需要利用清水进行冲洗,然后以无烟烘烤方式进行烘烤,确保核桃果仁色白、味香、无烟熏残留味道。
这一过程主要以机械一体化为主,利用专业的洗果机进行清洗,清洗结束之后进行大小果的分选,果实大小与烘烤时间以及最终果实水分含量有一定关系,不同大小的果实可以进行分批烘烤,有助于提升品质。大小果分筛结束之后,集中转移到机械立式烘烤炉的烤床上进行烘烤,核桃果实的厚度要控制在60~85厘米左右,通过热风低温的方式烘烤48小时直至完全干透。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温湿度的控制。烘烤开始2小时之内不需进行加热,3小时至12小时之内加热到35摄氏度,13小时至36小时之内温度调整在40℃,37~48小时温度控制在45℃, 在烘烤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检测核桃的水分含量情况,确保水分含量控制在8%。烘烤结束之后利用麻袋进行包装,放置在干燥储藏室内进行储存[2]。
(五)打造核桃分级质量管控体系
随着目前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消费习惯已经逐渐从吃饱向吃好以及吃出健康方向转型,对于农产品以及农副产品来讲,消费者更关注是否为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因此在核桃生产和营销的过程中,通过专业机构提供检验,检测并且出具认定证书,能够给产品贴上质量合格的标签,也可以为大姚核桃的市场推广、拓宽消费者覆盖面。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和选种,目前大姚三台核桃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质量分级体系,分级指标见表1。
与此同时还结合核桃的具体营养成分、食用价值划分了理化指标,详细内容见表2。这种详细的分级标准,能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也可以让核桃种植和培育体系得到优化,进一步满足该指标。
除此之外,全面提升核桃机械化处理质量也有助于增强核桃种植以及运营效益。目前大姚县的绝大部分核桃种植项目已经实现了工业机械化转型。从最初的人工核桃挑选发展至当前的配套机械以及标准化的生产线。坚持以大姚县的统筹管理为依托,以行政村作为单位,根据核桃种植面积、年产量以及运输等各项需求,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分布情况,打造一体化的机械生产线,从核桃清洗烘烤、分级初加工入手,通过企业扶持以及多主体合作的方式展开合作经营,配合跨区域管理以及订单模式[3],能够让核桃对外营销的模式更加成熟,对于推广该地核桃有一定促进作用。
经过这种多元化的管理,兼顾核桃的种植,培育以及后续生产加工和营销,截至2020年,全县129个村(社区)均有核桃分布,核桃种植面积164.3万亩,总产量3.99万吨,产值达10.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5.98%,核桃面积、产量居全省前列,楚雄州第一位。农民人均出售核桃收入达4952元,万元以上核桃收入农户10767户。全县万亩以上连片核桃基地29个,5000亩至10000亩连片核桃基地45个,被认定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县80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核桃22.6万亩,户均增收12380元,巩固了脱贫成效,核桃产业成为群众脱贫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养老保险”和“铁杆庄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桃作为大姚县的经济作物,对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在当前供求关系调整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现代化核桃产业线,打造专业化、市场化、组织化以及规模化的生产运维体系,进一步突出地区优势,通过技术加持提升核桃产量和品质,利用信息技术以及机械化模式进行生产链条建设,不仅可以快速带动大姚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升,还可以为推广现代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戴歆航,戴思勇.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保山市核桃产业发展研究[J]. 林业建设,2023,(03):47-51.
[2]王志玲. 核桃种植过程中水肥一体化技术影响机制[J]. 中国林副特产,2023,(02):104-105+108.
[3]王公兴,陈士中. 费县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配套措施[J]. 果农之友,2023,(04):78-81.
作者简介:罗婕,女,云南大姚人,1988年2月出生,彝族,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核桃、青花椒优质高产种植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