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公园疗愈性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作者

张若雨 张语欣 黄舒琪 李梦瑶 王艳男

合肥经济学院 230011

摘要:后疫情时代,人们对身心疗愈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人与自然接触的重要公共空间,其疗愈性功能备受关注。本研究以合肥市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五感体验的研究方法,分析各公园疗愈性空间设计特点,提出后疫情时代城市公园疗愈性空间的设计策略,旨在推动城市公园向更人性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满足人们的身心疗愈需求。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合肥市;城市公园;疗愈性空间;五感体验;设计策略

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尤其是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和身心疗愈需求日益凸显。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自然公共空间,其疗愈性功能在后疫情时代愈发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合肥市代表性公园的疗愈性空间设计现状,运用创新方法深入研究城市疗愈性空间的功能与价值,为人们减缓心理压力、提供积极情绪、营造沟通交往和自由活动的城市公园提出优化策略,推动城市公园向更为人性化和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1]。

合肥市公园种类多样,对其公园疗愈性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法,深入各公园观察记录景观、设施、游客活动体验,获取资料。运用五感分析法,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五个维度剖析公园的景观与设施,详细记录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得出各公园五感体验的特点与优势。选取合肥市徽园、天鹅湖公园、逍遥津公园、蜀山森林公园、青年创意田园和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公园分布在合肥不同行政管辖区域,涵盖不同类型和功能,能够全面反映合肥市城市公园的多样性和特色。

2.合肥市城市公园五感疗愈性景观分析

2.1徽园

徽园是一所文化纪念主题公园,其视觉体验显著,园内景观小品、植物配置搭配精妙,四季更迭的花草植物为徽派建筑增添色彩生机。听觉方面,流水潺潺、鸟鸣声声、树叶沙沙营造宁静和谐氛围,传统戏剧表演和轻快音乐提升听觉体验。嗅觉体验主要源于植物,不同季节散发不同香气,与徽派建筑和园林景观的古朴气息交织。触觉体验丰富,石板路的坚固平稳、徽派雕刻建筑的精致细腻都强化了触觉感受。

2.2天鹅湖公园

天鹅湖公园以开阔湖面和优美自然景观闻名,开阔的湖面、堤岸的柳树与远处高楼大厦相映成趣,展现独特城市风貌。公园游乐设施和运动健身处的活力之声,联合自然的声响,为公园增添生机与趣味。植物香气和洁净湖面飘荡的微风,为游客创造了良好的嗅觉环境。触觉体验丰富,凹凸的鹅卵石小径,柔软的柳枝,清凉的水面,都令人身心放松。周边商业区提供各类美食,满足游客的味蕾需求。

2.3古逍遥津

古逍遥津公园植物品种丰富,水面广阔清澈,视觉体验良好。风吹植物的沙沙声和潺潺

的水流声,让游客在喧闹的老城区中沉淀安定。亲子种植园、草药园等互动区域增强触觉体验。柠檬、枇杷等果树和薄荷、紫苏等草本植物,为游客提供独特嗅觉和味觉体验。

2.4蜀山森林公园

蜀山森林公园以森林为主体景观,葱郁的植被和高大的山体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山林中

大自然的声音和休憩区域的音响,共同强化了听觉疗愈效果。粗糙坚韧的百年古松、柔软细

腻的宽广草坪、形态各异的木质栏杆等,带来丰富触觉体验。植物香气淡雅悠长,樟树的特

殊气味形成独特自然气息。野果成熟季,山林盛产桑葚、覆盆子等天然美味,游客可体验采

摘乐趣。周边餐厅建筑融入自然,特色美食承载地域文化。

2.5青年创意田园

青年创意田园植物色彩四季变化丰富,水系与田园景观交错融合,形成和谐视觉体验。

自然之声与游客欢乐声,为田园增添活力。多样的植物与粗糙的砖石砌体,为游客提供多样的触觉感受。油菜花、荷花盛开时香气淡雅,公共厕所和垃圾桶设置合理无异味,共同打造和谐的嗅觉环境。园内种植的生菜、黄瓜等蔬菜可供游客采摘食用,薄荷、薰衣草制作的花草茶可供游客品尝。

2.6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特色水域资源结合地形地貌,呈现和谐美好视觉效果。良好的生态环

境吸引大量鸟类和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疏密有致的林带为游客隔绝城市喧嚣。多样植物、木质栈道、金属观光小火车,以及材质多样的休憩设施都给游客以丰富的触觉体验。种群丰富的植物群落,特别是湿地植物,不仅为公园提供了清新气息,也提升了负氧离子高度[2]。游客可在休闲区的餐椅上享用公园提供的特色小吃,也可在草坪上野餐,感受户外用餐的味觉体验。

3.合肥市城市公园疗愈性空间设计策略

3.1基于五感的景观优化提升

本次调查研究的合肥多个公园在五感体验上总体较好,但部分公园也存在一定问题,有待提升。视觉方面,徽园植物色彩单一,建议补植红枫、银杏等色叶树种,增加色彩多样性;天鹅湖公园夜晚建筑灯光强且色彩不统一,建议在游步道附近降低光照强度。听觉方面,蜀山森林公园登山步道休息区可设置音乐互动音响,缓解登山者的疲劳感;瑶海区青年公园城市背景噪音超标,应设置声景分区,利用植物屏障等隔绝噪音。嗅觉方面,建议在古逍遥津的重要景点处增加香氛植物,提升游览体验。触觉方面,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木栈道触感单一,可采用材质疗法,设计不同触感的地面,形成触觉环线,提升体验感。味觉方面,各公园可根据实际用地情况增设城市农场,设置可食用采摘果园区,并配备食物加工清洗区域,增强游客互动体验[3]。

3.2针对不同人群的疗愈措施

当前亚健康人群比例上升,自然景观能恢复 "定向注意力",促进身心恢复,城市公园应强化自然景观设计。对于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在公园设计上可以更多考虑疗愈措施。比如老年人对疗愈性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社交性需求较高,公园需提供无障碍设施、充足休息区和社交活动空间,并完善应急急救措施。儿童与青少年需要通过游戏和探索促进身心发展,公园应设置互动性强的游乐设施和自然教育空间。特殊人群(如视障人士)需求复杂,目前合肥城市公园对这部分人群的友好度不足,各公园可设置针对特殊人群的区域,打造特色友好主题公园,设计以嗅觉体验为主题的区域以增加游览体验[4],另外还需要增加无障碍通道、语音播报提示等设施。

4.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合肥市六个公园的实地调研,总结了游客的五感体验,继而对于不同人群的疗愈需求,提出针对性设计策略。研究发现,五感设计、功能分区与生态保护是疗愈性空间设计的关键。未来城市公园设计应更注重多样化需求与特色定位相结合,以提升疗愈效果和居民体验。

参考文献:

1.陈翔,杨幸.后疫情时代城市公园疗愈性空间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 2023,30(08):65-67.

2.杨光雨,杨澄.后疫情时代下的城市生态公园互动景观营造研究——以合肥滨湖森林公园为例[J].建筑科学与工程,2024,37(20):143-146

3.赵威琳,刘云思,陈蓓,孙士靖,赵思梦. 基于五感体验的街头游园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24,47(23):133-135.

4.胡雅洁,李栋宁.基于多感官互动场域的嗅觉体验设计研究[J].设计,2023,36(23).

202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城市公园疗愈性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项目编号:S202413616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