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要点分析

作者

华伟安 赖怡帆

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省建投交通基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道路桥梁过渡段作为连接部位,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施工准备阶段,应做好基底处理,如排水及特殊地质地段处理,同时清理并回填基坑。原材料选择上,级配碎石填料要符合要求并集中拌制。施工中,控制摊铺厚度,大型压路机碾压部位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超 30cm,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 20cm,采用大、小型振动机械结合方式碾压,确保与相邻路堤同时施工。台背渗水墙、排水系统及搭板设置不可忽视。渗水墙可排渗流水,排水系统维持稳定性,搭板减少桥头跳车。质量检测与后期养护也很关键,检测压实度等指标,养护时及时洒水并限制车辆速度。总之,需综合考虑各环节要点,严格按规范施工,确保过渡段质量与使用性能。

关键词: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基底处理、质量检测、后期养护

一、引言

在现代交通体系中,道路桥梁工程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道路桥梁过渡段作为道路与桥梁的连接枢纽,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交通的安全性与舒适性。随着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车辆行驶速度的提高,对道路桥梁过渡段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过渡段施工质量不佳,可能会出现路面不均匀沉降、桥头跳车等问题,不仅影响行车体验,还会降低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因此,深入分析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要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通过对施工要点的准确把握,可以有效提高过渡段的施工质量,确保道路与桥梁的平稳连接,为车辆提供安全、舒适的行驶条件,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整个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准备要点

地面排水措施:在施工前,必须仔细规划过渡段的地面排水系统。通过设置合理的排水沟、集水井等设施,确保施工区域内的积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基底长期浸泡在水中而导致土质变软,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特殊地质地段处理方法:对于软土、松软土等特殊地质地段,应采用专门的处理技术。如进行地基加固,可采用换填法、深层搅拌法等,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要与桥台、相邻路堤、相邻路堑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保证整个过渡段的基底处于均匀稳定的状态。

基坑清理与回填要求:在进行过渡段施工前,需对基坑进行全面清理,将坑内的杂物、淤泥等清除干净,并排除积水。回填时,要选用合适的回填材料,如透水性好的砂砾、碎石等,并按照分层回填压实的原则进行施工,确保回填质量。每层回填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压实度要达到设计标准,以保证基底的强度和稳定性,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原材料选择与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级配碎石填料在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中至关重要。其粒径需符合设计要求,过大颗粒影响压实效果,过小则易致排水不畅。合理的级配能使不同粒径颗粒相互填充,形成密实结构。质量上,碎石的强度、硬度等指标要满足规范,确保有足够承载能力。此外,水泥级配碎石拌合料应在拌制场集中按预定配合比拌制,这样可保证配料准确均匀,避免现场拌合误差与不均匀现象,还能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进度。

施工中需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大型压路机碾压部位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超 30cm,厚度过大易压实不充分,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 20cm,因其压实能力相对较弱,适当减小松铺厚度可保证压实质量。采用大、小型振动机械结合的碾压方式,能充分发挥不同机械优势。先以大型振动压路机静压和振压,使填料初步密实,再用小型振动机械对边角部位补充压实,确保过渡段压实度均匀一致。碾压时遵循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原则,以此保证施工质量,为道路桥梁过渡段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奠定基础。总之,准确把握级配碎石填料要求与合理控制摊铺厚度及碾压顺序,对提升过渡段施工质量意义重大。

四、附属设施设置要点

(一)台背渗水墙的作用与施工

台背渗水墙在道路桥梁过渡段中起着重要的排水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排出过渡段内的渗流水,防止积水对路基造成侵蚀,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在施工时,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通常采用透水性好的材料,如碎石、砂砾等,砌筑成一定厚度的墙体。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墙体的密实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渗漏现象。

(二)排水系统设置的意义与方法

良好的排水系统是确保道路桥梁过渡段长期稳定的关键。排水系统可以及时将雨水、地下水等排出过渡段,避免积水对路基和地基造成破坏。排水系统的设置方法包括设置边沟、排水沟、渗沟等。边沟和排水沟主要用于排除地面水,渗沟则用于排除地下水。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性和有效性,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

(三)搭板设置对减少桥头跳车的作用

搭板是减少桥头跳车现象的重要措施之一。搭板可以将桥梁与道路之间的刚度差异进行过渡,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搭板的设置要根据桥梁的长度、坡度、交通量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搭板的安装质量,保证其与桥梁和道路的连接牢固可靠。同时,要对搭板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其正常发挥作用。

五、质量检测与后期养护要点

(一)质量检测指标与方法

1.压实度检测:压实度是衡量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采用灌砂法、环刀法等方法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要按照规范要求选取检测点,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压实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压,直至达到标准。

2.路基宽度、平整度等指标检测:路基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空间。平整度检测可采用 3m 直尺或平整度仪等工具,平整度不良会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此外,还应检测过渡段的纵坡、横坡等指标,保证排水顺畅。

3.其他质量检测项目:还应检测级配碎石的级配、强度等指标,以及台背渗水墙、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过渡段的整体质量。

(二)后期养护措施

1.及时洒水养护:在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过渡段进行洒水养护,保持路基路面的湿润状态。养护时间应根据气候条件和施工材料确定,一般不少于 7 天。洒水养护可以防止路基路面因干燥而产生裂缝,提高其耐久性。

2.限制施工车辆速度:在养护期间,应限制施工车辆的行驶速度,避免对过渡段造成破坏。可设置限速标志和障碍物,加强现场管理。同时,要禁止重型车辆通行,确保过渡段在养护期内得到充分的保护。

3.定期检查与维护:在过渡段投入使用后,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检查内容包括路基路面的平整度、裂缝情况、排水系统的畅通性等。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处理,延长过渡段的使用寿命。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补强和加固,确保过渡段始终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六、结论

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程。通过对施工准备阶段的基底处理、原材料选择与拌合,施工过程中的摊铺厚度与碾压控制,附属设施设置以及质量检测与后期养护等各环节要点的严格把控,能有效提升过渡段的施工质量。严格按规范施工,确保过渡段质量与使用性能,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道路桥梁使用寿命、促进交通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应不断探索创新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质量,为人们创造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兵.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 建筑,2024(6):123-124.

[2]陈天福. 关于城市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要点的研究[J]. 砖瓦,2021(4):162-163.

[3]蒋玉亭. 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