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周健敏
四川天府新区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装配式建筑以其高度预制化、工程质量可控、施工周期短等优势,成为满足未来建筑需求的有力解决方案。然而,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如技术革新、成本控制、法规遵循、人力培养等,这些因素互相交织,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功实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深入探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对策,旨在为推动建筑业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优化策略
引言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提前在工厂预制所需构件,装配完成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作业,不仅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还可以缩短施工周期,提高经济收益。随着建筑行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施工企业想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就需要加强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特点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了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实现高水平发展。
1装配式建筑应用价值
1.1重要的行业发展趋势
装配式建筑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相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程管理模式与方法,特别是德国,其装配式建筑在行业内遥遥领先。建筑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经济支柱性产业,虽然装配式建筑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无论是施工工艺还是产业链情况,都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但是,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增加,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日益增多,逐渐成为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
1.2良好的市场价值
装配式建筑具有较为突出的社会效益,一方面,其污染小、能耗低、成本低的优势引起了施工企业的广泛关注,不仅可以帮助相关管理人员优化目标,还可以大幅降低建筑材料使用数量,解决施工难题,提高经济收益;另一方面,装配式建筑通过模块化、流程化的生产方式,不仅很好的避免了传统现场施工作业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及居民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推进施工顺利进行。
1.3显著的经济效益
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流水化的生产方式显著提升构件的制作效率,规模化的生产规模又可以大幅降低制作成本,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复性较高的构件,机械化的生产模式与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施工效率,优化制作模式,提升安装速度。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缩短的施工周期、减少的建筑材料都可以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同时,降低投资成本。
2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因素
2.1体制机制不完善
当前阶段,大部分经济发达省份与城市都在积极应用装配式建筑,并加深了探索与应用场景,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并将其作为中短期战略性目标。但是装配式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尚未出台健全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无法对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实施细化管理,导致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缺乏详细的规章制度作为指导,增大了装配式建筑应用的风险,给其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带来一定阻碍。
2.2现行科技水平不高
与传统建筑行业相比,装配式建筑在构建设计、加工、吊装、测量、纠偏等环节对信息化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有着更高的要求。以构件设计与制作为例,为了更好的保证预制构件的精准性,推动后续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通常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充分利用BIM等信息化技术对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的构件进行三维建模,精细化设计建筑中各个构件的预埋、预留位置,同时在安装作业过程中对构件模型进行碰撞测试与错误检查,倘若出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其次,将仿真模型与施工单位进行数据共享,利用相关软件直观地展现构件尺寸、结构等参数,帮助相关技术人员更为准确地掌握各项数据,提高安装效率。最后,通过合理的运输方案将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结合现场安装技术、浇筑结构等进行组装,保证安装质量。
2.3人力资源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确保项目成功完成的要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涵盖招聘、培训、团队建设、绩效评估以及员工激励等多个方面,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装配式建筑工程需要实施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包括设计、工程管理、生产和安装等领域的技能,因此,招聘拥有合适技能和经验的团队成员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装配式建筑工程通常涉及多个团队,包括设计师、工程师、生产人员和施工队。有效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是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装配式建筑工程需要精细的项目管理,包括进度控制、成本管理和质量保证,因此,具备专业能力的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是十分必要的。
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对策分析
3.1工程管控制度的完善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工程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仍存在一系列亟待完善的问题,需要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给与更多的关注。首先,施工企业在制定相关管理规范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建筑行业发展现状,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同时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专业人员的创新理念,对以往的施工过程进行经验总结,保证施工管理制度适用于各个阶段,提高工程质量;其次,随着我国自动化水平与智能化装备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平台等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对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等进行科学计算,并利用专业化软件进行合理调整,及时规避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管理效果。最后,应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制度等对员工进行规范化管理,倘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主体,避免更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加强设计管理
合理的设计方案,是顺利开展并完成建设任务的关键,当工程设计方案科学性良好时,管理工作开展难度较低,更容易实现预期工程管理目标,为此在优化工程管理体系时,要将设计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参与到工程设计环节。管理人员应参与工程设计环节,随时与设计人员保持联系,就装配式建筑工程展开探讨,增加设计人员了解的信息,以便设计人员基于建设现场实际情况,完成设计方案的制定,提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针对设计人员在工作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应与其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协助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中,明确规定建设使用构件、设备选择标准,作为开展后续管理工作的依据。
3.3创新管理方式
采用管理方式单一,也是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管理人员需引入先进技术,改变完成工作的方式,使工程管理方式更为多样化。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监控装置性能越发先进,在开展管理工作期间,可分析建筑结构特点,设计监控装置的布置方案,通过完善监控系统,采集更多可展现工程建设情况的信息,实现远程工程管理,降低管理人员完成管理工作的难度。还要重视BIM技术的运用,基于采集施工现场信息,构建可展现工程建设情况的三维模型,使采集的信息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示,管理人员可借助专用工具分析该模型,判断已建成结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应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只有识别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并提出科学应对策略,才能保证管理工作质量。相关人员应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学习先进的技术应用理念,适应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完成工程管理工作的方式,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为建筑行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苏传娇.探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陶瓷,2022,(04):159-161.
[2]樊保中.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四川建材,2021,47(11):184-185.
[3]张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居舍,2020,(18):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