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策略
董依凡
浙江天然城建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儿童友好理念,简而言之,是指在设计、规划及运营各类环境时,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确保儿童能够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儿童友好理念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旨在创造一个既满足成人需求,又兼顾儿童特殊需要的公共空间。儿童友好理念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不仅关乎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未来,随着社会对儿童权益认识的不断深化,儿童友好风景园林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为更多儿童带来幸福与希望。
关键词:儿童友好;风景园林;应用
引言
不同层级的标准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适合儿童使用的功能、活动及工厂建设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应在标准框架下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向全国推荐。在风景园林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持与引领作用,贯彻儿童友好的理念,保证城市与景观园林中的儿童权利得到落实,推动产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1.策略应用的必要性和目标设定
策略应用的必要性和目标设定在儿童友好风景园林的应用中显得尤为关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儿童与自然环境的接触机会逐渐减少,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风景园林应用,不仅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基本需求,更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这是策略应用的必要性所在。
目标设定方面,应着眼于构建一个既安全又富有探索性的儿童活动空间。以某滨海湾花园为例,该园林通过巧妙设计,为儿童提供了一个集游戏、学习和探索于一体的多功能区域。其中,儿童花园特别注重安全性设计,如地面采用防滑材料,边角处理成圆角,有效防止了儿童在玩耍时受伤。同时,该区域还设置了丰富的互动设施,如音乐喷泉、迷宫和昆虫观察站,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些设计不仅满足了儿童的安全需求,还促进了儿童的感官体验和认知发展,充分体现了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此外,策略应用还需考虑儿童的长期发展,确保设计能够适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变化。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活动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如设置可调整高度的游乐设施,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通过引入自然元素和生态教育内容,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具体应用策略
2.1.动态元素应用:滑梯、摇摆设施等
在儿童友好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动态元素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滑梯和摇摆设施作为儿童游乐设施的代表,更是设计中的亮点。滑梯以其流畅的线条和多样的形态,为儿童提供了刺激与乐趣并存的体验。在设计滑梯时,不仅要考虑其趣味性,更要注重安全性,如设置防滑表面、缓冲区域等,确保儿童在玩耍过程中的安全。
摇摆设施则是另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动态元素,它通过模拟自然摇摆的动作,带给儿童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在设计中,摇摆设施可以融入各种主题,如动物造型、卡通形象等,以增加其吸引力。此外,摇摆设施的高度、幅度等参数也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高进行合理设置,以确保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例如,某城市公园内的儿童游乐区,就设置了多种形态的摇摆设施,包括传统的秋千和创新的旋转摇摆椅,这些设施不仅吸引了大量儿童前来玩耍,还成为公园内的一大亮点。
在动态元素的应用中,还需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滑梯和摇摆设施可以巧妙地融入园林的自然景观中,如设置在树荫下、花坛旁等,既为儿童提供了遮阳和观赏美景的空间,又增强了园林的整体美感。同时,这些设施的色彩和材质也需要与园林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以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氛围。在儿童友好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也需要将各种元素进行巧妙的组合,以创造出既安全又有趣、既美观又实用的游乐空间。
2.2.静态元素创新:雕塑、座椅的儿童友好化
在儿童友好风景园林的应用中,静态元素的创新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雕塑与座椅的设计。雕塑作为园林中的视觉焦点,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雕塑的材质选择了环保且耐用的软质材料,确保了儿童在触摸和攀爬时的安全性。
座椅作为园林中的休息设施,其应用同样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特殊需求。传统的座椅设计往往忽视了儿童的身高和体型,导致儿童在使用时感到不适。而在儿童友好风景园林中,座椅的设计需要更加注重人体工程学,确保儿童能够舒适地坐下。这种座椅的座位高度和宽度都根据儿童的平均身高和体型进行了调整,同时座椅的靠背也采用了符合儿童脊椎曲线的弧度设计,使得儿童在长时间坐着时也不会感到疲劳。
2.3.植被应用:低矮植物、触感植物的配置
在儿童友好风景园林的应用中,植被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低矮植物与触感植物的配置。低矮植物不仅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易于探索的环境,还能有效划分空间,创造丰富的视觉层次。例如,在某公园中,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了低矮的灌木丛和地被植物,这些植物不仅为儿童提供了隐蔽的探险空间,还通过色彩和质感的对比,增强了景观的趣味性。据研究表明,这种设计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儿童的探索欲望和户外活动的参与度。
触感植物的选择同样重要,它们能够激发儿童的感官体验,促进触觉发展。如多肉植物、软毛草等,这些植物的叶片或柔软或粗糙,为儿童提供了不同的触感体验。在某幼儿园户外环境中,设计师就大量使用了触感植物,孩子们可以在触摸这些植物的过程中,学习到关于植物多样性的知识,同时,这种直接的感官接触也有助于培养儿童对自然的兴趣和尊重。此外,触感植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儿童在玩耍过程中的意外伤害,如跌倒时的缓冲作用,体现了应用中对儿童安全的细致考虑。
2.4.空间分隔与视线通透的平衡
在儿童友好风景园林的应用中,空间分隔与视线通透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空间分隔可以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区域,满足儿童游戏、学习和运动的不同需求。然而,过度的分隔可能导致空间闭塞,影响视线通透,给儿童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设计师需要在空间分隔与视线通透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可以采用“视觉走廊”的设计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在园林设计中保留一定的视线通道,确保儿童在玩耍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环境,从而增强安全感。例如,在游乐设施周围设置低矮的灌木丛作为边界,既实现了空间分隔,又保证了视线的通透。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借鉴“景观渗透”的手法,通过巧妙的植被配置和地形设计,使不同空间之间产生视觉上的联系。比如,在园林中设置一些敞开的草坪区域,作为儿童活动的中心地带,周围则环绕着树木和灌木,形成半开放的空间。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儿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通过树木的枝叶在视觉上形成柔和的过渡,避免了空间的生硬分隔。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儿童友好园林可能会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儿童的活动状态与安全情况,确保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探索。儿童友好风景园林的未来趋势将是智能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的深度融合,旨在创造一个既安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成长空间,让儿童在亲近自然、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健康成长,为儿童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笑.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儿童友好理念与标准[J].绿色中国,2024,(13):42-43.
[2]汤湃,杨丹,董楠楠.以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为目标的风景园林学研究文献综述和前沿分析[J].建筑与文化,2023,(09):236-238.
[3]何加宜,陈晓红.浅析如何营造儿童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J].建筑与文化,2018,(04):88-89.
[4]董楠楠,伊娃,杨佳希.基于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环境体系构建[J].城市建筑,2017,(2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