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到行动:小学传统现代融通劳动课程的难点与突破
王艳艳
洛阳市王祥小学 471003
【摘要】本文结合2022版义务教育劳动课标理念,通过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校本课程实践案例,详细分析小学传统与现代融通劳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如课程目标融合难、内容选取与整合复杂、教学方法适配性差、资源整合与师资匮乏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突破策略,旨在为小学劳动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劳动课程;传统现代融通;2022版劳动课标;校本课程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22版义务教育劳动课标明确提出,劳动课程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劳动教育与各学科的融合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劳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课程内容上,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注重传统劳动文化与现代劳动技术的结合;在实施建议中,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育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传统与现代融通的小学劳动课程成为必然趋势。然而,从理念的提出到实际行动的落实,这一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需要深入剖析并寻求突破之法。
二、小学传统现代融通劳动课程实施难点
1.课程目标融合难
传统劳动教育注重传承技艺和文化,现代劳动教育则更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能力。在设定课程目标时,难以将二者有机融合。例如,在“衣”方面的校本课程中,若单纯强调传统纺织工艺的传授,可能会忽视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和时尚潮流元素对学生审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过于侧重现代设计,又可能使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理解和传承流于表面,无法实现传统与现代在育人目标上的深度融合。
2.课程内容选取与整合复杂
传统劳动内容丰富多样,现代劳动技术和理念也不断更新。如何在众多内容中选取适合小学生的部分,并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进行有效整合是一大难题。例如,在“食”的校本课程中,传统美食制作工艺繁多,现代健康饮食理念和烹饪技术也日新月异,既要让学生了解传统美食文化,又要融入现代营养搭配和烹饪技巧,课程内容的筛选和编排难度较大。
3.教学方法适配性问题
传统劳动教育多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示范教学,现代教育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找到适合传统与现代融通劳动课程的教学方法并非易事。例如,在“住”的课程中,讲解传统建筑文化时,示范教学能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工艺,但在引导学生进行现代家居创意设计时,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法更为合适,如何在不同教学环节灵活切换并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成为挑战。
4. 课程资源整合与师资匮乏
开发传统与现代融通的劳动课程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践场地等。然而,目前学校在这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有限,且缺乏既懂传统劳动技艺又熟悉现代劳动技术的专业师资。例如,在“行”的课程中,开展自行车维修和模型制作活动时,缺乏专业的维修工具和模型制作材料,教师也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的指导。
三、基于“衣食住行”校本课程的难点突破策略
1. 明确融合性课程目标
在“衣”的校本课程中,设定课程目标时,将传统纺织工艺的学习与现代服装设计创新相结合。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刺绣、编织等工艺,还要运用现代设计软件进行服装设计,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通过设计“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传统与现代在服装设计领域的融合,实现劳动观念、能力和审美素养的综合提升。
2.优化课程内容选取与整合
对于“食”的校本课程,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如饺子、月饼等,同时融入现代营养搭配知识和便捷烹饪工具的使用。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先介绍传统美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再引导学生根据现代健康理念对食材进行改良和创新,如制作蔬菜汁饺子皮、低糖月饼等。通过这种方式,使传统美食制作与现代健康饮食理念有机结合,丰富课程内容。
3.创新教学方法
在“住”的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在讲解传统建筑风格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大量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建筑的魅力;在进行现代家居设计实践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项目,通过头脑风暴、实地测量、设计方案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和启发,促进学生对传统与现代建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加强课程资源整合与师资培养
学校积极与社区、企业合作,整合课程资源。在“行”的课程中,与自行车维修店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和专业工具;邀请专业人员到校举办讲座和指导实践。加强师资培养,组织教师参加传统劳动技艺和现代劳动技术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校本课程实践案例分析
1.“衣”之课程:传统刺绣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
在“衣”的校本课程中,开展“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项目。学生首先学习传统刺绣针法,如平针、锁边针、打籽绣等,了解刺绣在传统服饰中的装饰作用和文化内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将刺绣元素融入现代服装款式设计中。有的学生设计了带有刺绣图案的T恤,将传统花鸟刺绣图案与现代简约的T恤款式相结合;有的学生制作了刺绣装饰的环保布袋,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感。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掌握了传统刺绣技艺,还培养了创新设计能力,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在服装设计领域的有效融通。
2.“食”之课程:传统美食与现代营养搭配
在“食”的校本课程中,以“传统节日美食的创新制作”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以端午节为例,学生在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粽子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现代营养搭配理念对粽子进行创新。他们尝试用紫薯、南瓜等食材代替部分糯米,制作出低糖、高纤维的健康粽子;在馅料中加入坚果、水果干等,丰富口感和营养。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传承了传统美食制作工艺,还学会了运用现代营养知识进行美食创新,提高了生活技能和健康意识。
3.“住”之课程: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家居装饰
在“住”的校本课程中,组织学生开展“我的创意家居设计”项目。首先,通过实地参观传统民居和现代家居展厅,让学生了解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家居设计风格。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家居设计,要求在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元素,如中式的屏风、榫卯结构,欧式的罗马柱、雕花等。学生们运用绘图软件绘制设计图,并制作模型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家居设计相结合,提高了空间设计能力和文化审美素养。
4.“行”之课程:传统交通工具文化与现代交通技术
在“行”的校本课程中,开展“交通工具的演变与创新”项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了解传统交通工具如马车、帆船的构造和文化意义,以及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如电动汽车、高铁等。在实践环节,学生制作传统交通工具模型,如纸艺帆船、木质马车等,同时运用废旧材料制作简易的电动汽车模型,了解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通过这个项目,学生既传承了传统交通工具文化,又对现代交通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小学传统与现代融通劳动课程在摸索中前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衣食住行”校本课程点燃学生热情,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掌握多样技能,还能筑牢文化根基。未来,课题研究组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规律和社会发展,为学生打造更广阔的成长平台,输送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注】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项目《传统与现代融通型特色劳动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CJYC242403004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