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实融合赋能北京数字标杆城市建设建议

作者

蒋屹立

北京联合大学 100020

1引言

党的十八大开始,党和政府对数字和物质经济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我们需要推动网络和实体经济在更高层面上融合,并由信息流动引发技术、资金、人才和物资的流动。这种做法优化了资源配置并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这是中央高层领导首次提出网络科技和实体经济应该融为一体。互联网被视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网络科技,而数字经济的首要任务就是加深网络和实体经济的结合。

通过回顾我国数字与实体整合政策的发展,我们可以显著观察到政府在整合数字和传统工业方面的四个主要方向:1.“两个融合”的理念,即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以及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相互成就;2.数字和实体整合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中心思路,数据元素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角色;3.数字和实体整合主要强调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与行业的深层次结合,目标是推动数据、技术和环境的深度整合,并以此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以适应多样化的应用环境;4.数字和实体整合的最后目标是全面提高全要素的生产效率,为典型行业的变革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孵化新的行业、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型,培育具有专业性、精度、特色和创新性的企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领先企业,从而不断增强和优化我国的数字经济。

2数实融合推动产业发展的背后逻辑

2.1数实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化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

数实融合深刻影响产业结构,贯穿供需两侧。供给侧方面,数字化产业兴起创新业态,如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推动关键领域创新、增加就业机会,为产业结构转型注入活力。产业数字化则通过数字技术重组传统产业链,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价值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升级,新旧业态交替融合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需求侧来看,数实融合以提升消费者体验为核心,通过实时联网和信息共享,促使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现代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独创性、科技含量等,企业利用网络平台满足这些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精准定位产品需求。在此过程中,“消费商”形象浮现,其需求推动产业向定制化、柔性化和个性化生产发展,对产业结构理性转变有积极影响。

2.2数实融合提升产业创新动能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有力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增长。这种融合加速了产业数字化转型,激发了行业内的“同群效应”,促使企业相互模仿和竞争,提升行业创新活力。部分企业率先数字化转型后,其他企业为保持竞争力迅速跟进,加大产品差异化和创新投入,增强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搭建了便捷桥梁。数字技术应用提高了不同主体间协作效率,促进了知识交流与技术扩散,提升了产业创新效率。网络化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促进了多元主体间紧密合作,强化了合作研发监督机制,减少了非自主研发现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在成本控制方面,数字化转型赋予企业独特优势。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层级式企业治理模式因信息流通不畅和反应迟缓,难以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治理结构向扁平化、去中心化方向演进,提升信息流通效率,降低沟通、协调和控制成本。此外,数字化转型通过整合企业供应链,提升运输配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有效降低原材料和产品运输成本。

3数实融合对北京数字标杆城市建设的启示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国家政策的重要导向,更是推动数实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提升数字技术的研发能力和基础设施的连接能力,为数实融合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数字基础设施的强化,通过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技术,增强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连接,对实体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为未来新业态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数字基础,而且通过在线客服、智能推荐系统等数字技术,显著提升了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增强了客户满意度。同时,数字基础设施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为基于数据的决策提供了支持,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面对如疫情这样的危机时,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支持远程工作、在线教育等,有效减少实体经济的损失。此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有助于吸引外资和人才,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建议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确保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先地位,为实现全面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数字基础。

3.2促进数据安全与共享

数据治理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保障,数据治理政策的缺失或监管不足可能导致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而过度监管则可能抑制创新或加剧数字鸿沟,不利于政府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打破信息孤岛,确保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交易,同时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面向未来,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创新构建适应国情的数据治理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在确保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推动公共数据的有序开放和有效流动。同时,加强宏观制度设计和数字治理业务系统的统筹建设,以及做好数字治理容灾备份系统建设,加强风险管控,也是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数据资源的公共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3.3提高数字技术的研发能力

提高数字技术的研发能引领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革新。这种创新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还能开拓新的市场和收入来源,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的工作岗位和职业机会不断涌现,为就业市场带来多样化和稳定性。此外,数字技术还能极大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和远程医疗服务改善民众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蓝皮书[R].北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

[2]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数实共生:未来经济白皮书2021[R].北京:腾讯研究院,IDC,2022:6.

[4]CAIRNCROSSF.Thedeathofdistance:howthecommunicationsrevoluntionwillchangeourlives[M].Boston:HarbardBusinessSchoolPress,1997:1-303.

[5]黄群慧.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7(9):5-24.

[6]数实共生:未来经济白皮书2021[R].北京:腾讯研究院,IDC,2022:6.

[7]蔡跃洲,牛新星.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测算及结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21(11):4-30.

[8]雷尚君,李勇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J].经济研究参考,2018(8):50-58.

[9]熊鸿儒.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J].国家治理,2021(12):46-48.

[10]欧阳日辉数实融合的理论机理、典型事实与政策建议[J].改革与战略2022.05.001

[11]惠宁,陈锦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4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