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

胡德平

湖南省桃江县鸬鹚渡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413402

引言

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其质量安全直接关乎民众身体健康与社会稳定。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日益严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是守护“舌尖上安全”的关键防线,然而当前监测工作面临诸多困境,亟待深入探究解决路径,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确保流向市场的每一份农产品都经得起检验。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概述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是依据相关标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农产品从种植、养殖源头,历经加工、运输、储存至销售全链条进行质量把控与风险评估的系列活动。涵盖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微生物超标等多类检测项目,旨在及时发现问题产品,阻断不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是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监测体系不完善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农产品产区分散,现行监测体系在基层存在机构设置不全、人员配备不足现象。部分偏远地区缺乏专业检测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难以及时精准检测。同时,不同层级监测部门间职责划分模糊,存在重复检测或监管空白,协调联动机制不畅,降低监测效率,无法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

2.2技术标准和法规缺失问题

新兴农业技术与农资产品不断涌现,现有技术标准更新滞后,部分特色农产品、新型农业投入品缺乏明确检测依据。法规层面,惩处力度不足,对违规生产、销售不安全农产品行为震慑有限,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心存侥幸,肆意妄为,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2.3监测覆盖面和频率不足问题

农产品种类繁多、产量巨大,受人力、物力、财力制约,当前监测多集中于大型农贸市场、超市等流通终端,对产地源头、小型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监测覆盖面窄。且监测频率偏低,难以对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持续跟踪,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为问题产品流入市场提供可乘之机。

2.4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度不足问题

各监测部门、科研机构、企业间数据孤立,信息流通受阻,无法形成监测大数据合力,难以为决策提供全面依据。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认知浅薄,参与渠道匮乏,缺乏监督热情,发现问题不知如何反馈,难以形成全社会共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3.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问题的对策

3.1完善监测体系和法规建设

在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问题的对策中,完善监测体系和法规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要着力优化基层监测网络布局,鉴于我国农产品产区分散的现状,政府需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在偏远地区新建一批标准化、专业化的检测实验室,并对已有但陈旧落后的设施进行扩建与升级,同时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充实队伍,确保基层具备精准、高效的检测能力。另一方面,明确各级监测部门职能边界是当务之急,构建起上下协同、分工精细且环环相扣的联动机制,消除职责不清导致的重复检测或监管盲区,保障监测流程顺畅无阻。此外,法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加快修订进程,大幅提高对违规行为的惩处标准,让不法分子不敢轻易触碰红线,从制度根基上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3.2提升监测技术和增加资金投入

当下,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新型农业投入品层出不穷,传统检测技术愈发捉襟见肘。故而,必须大力鼓励科研创新,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携手攻关,聚焦如生物毒素检测、新型农药残留检测等前沿难题,研发出快速、精准且便携的检测技术与设备,推动技术标准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换代。与此同时,稳定且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技术提升的有力保障。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一方面用于购置先进检测设备、采购高品质试剂,确保检测硬件过硬;另一方面着重投入人员培训,提升检测人员专业素养,让他们熟练驾驭新设备、新技术,全方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注入强劲动力,切实保障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3.3扩大监测范围和提高监测频率

农产品来源广泛、种类繁杂,仅聚焦大型农贸市场、超市等流通终端的监测远远不够。应将监测视野拓宽至产地源头,针对分散经营的农户、小型农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实施常态化监测,利用物联网技术为农产品贴上电子身份标签,全程追踪其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生长、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同时,依据农产品的风险等级、时令特点以及过往问题发生率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调配监测资源,动态调整监测频率。对于高风险农产品,加大抽检频次;对相对稳定的农产品,维持适度频率。如此,确保问题农产品能被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3.4加强信息共享和提高公众参与度

当前,农产品质量监测数据分散于各部门、机构,犹如一盘散沙,信息流通不畅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及时、全面掌握情况,无法形成有效的决策依据。故而,搭建综合性信息共享平台势在必行,将农业农村部门、质检单位、科研院所等多方数据资源整合,涵盖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检测结果等全链条信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为精准监管赋能。

与此同时,公众作为农产品的终端受众,提高其参与度不可或缺。利用社交媒体、科普APP等线上渠道,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线下举办讲座、社区宣传等活动,增强公众意识;设立便捷举报渠道与丰厚奖励机制,鼓励公众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让公众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旁观者转变为守护者,凝聚全社会力量共筑安全防线。

4.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工程。正视现存问题,通过完善体系、提升技术、扩大覆盖面、强化信息共享与公众参与等系列举措,多管齐下,方能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强力推动,更需社会各界携手共进,为民众餐桌安全、农业产业繁荣不懈努力,让优质、安全农产品摆满百姓餐桌。

参考文献

[1]朱国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23,(27):13-16.

[2]刘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11):77.

[3]蔡伟权.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J].农家参谋,2017,(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