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建筑改造工程技术中的结构加固方法研究
刘春光
沈阳国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建筑物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旧建筑的结构加固改造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几种常见的结构加固方法进行了探讨,包括增大截面加固法、材料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结构补强法、基础加固法和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阐述了其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以期为老旧建筑改造工程提供技术参考,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确保建筑安全。
关键词:老旧建筑改造;增大截面加固;材料加固;外粘型钢加固;结构补强;基础加固;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
一、引言
老旧建筑由于长期的使用和环境侵蚀,其结构承载力逐渐下降,难以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和安全标准。因此,对老旧建筑进行结构加固改造显得尤为重要。结构加固方法的选择是实现预期加固效果的关键,本文将分析几种典型的结构加固技术,为相关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增大截面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是一种通过增加原构件的截面面积和配筋来提高其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在施工上相对简单,广泛应用于梁、柱等构件的加固。根据受力特点和薄弱环节的不同,加固方式可以是一侧、两侧、三侧或四侧增大截面。在增加截面面积的同时,需配置足够的构造钢筋,并采用不低于C20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以确保新旧部分能有效结合,形成整体受力。
尽管增大截面加固法效果显著,但其现场作业量大,养护时间长,且可能影响建筑外观及内部空间。因此,在选择该方法时需综合考虑其局限性和预期效果。此外,加固后的新增部分存在应力应变滞后效应,设计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对新增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进行适当折减。
三、材料加固法
材料加固法是通过使用高强度材料对原有结构进行补强,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常用的材料包括碳纤维材料、玻璃纤维材料以及钢板等。
1.碳纤维加固法
碳纤维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及施工便捷等优点。在加固过程中,将碳纤维材料粘贴于混凝土或砖石结构表面,形成复合结构,共同承受外力作用。某办公楼改造项目中,通过碳纤维加固梁、柱等关键构件,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2.玻璃纤维加固法
玻璃纤维材料与碳纤维材料类似,也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在一幢历史建筑的改造中,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对木结构进行加固,成功恢复了其承载能力,并保持了建筑原有的风貌。
3.钢板加固法
钢板加固法是通过将钢板粘贴或焊接于结构表面,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在某桥梁加固工程中,通过在梁底粘贴钢板,显著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四、外粘型钢加固法
外粘型钢加固法是通过在待加固构件的四周粘贴型钢来提高其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常用于加固梁、柱结构,通过在截面四角增设角钢并使用箍板横向连接,形成完整的钢构架。相较于增大截面法,外粘型钢加固法无需改变构件截面尺寸,现场操作简单,工期短,对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影响较小。
外粘型钢加固法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干式方法直接将型钢粘贴于构件外部,剪力不能有效传递;而湿式方法则在型钢与构件之间填充环氧砂浆等材料,确保剪力传递和协同工作。湿式方法的加固效果优于干式,但施工相对复杂。
五、结构补强法
结构补强法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或增加支撑构件,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常见的结构补强方法包括增设支点法、托梁拔柱法等。
1.增设支点法
增设支点法是通过在结构中增加支点,减少构件的跨度,从而降低弯矩,提高承载能力。在某厂房改造项目中,通过增设钢支柱,有效减小了屋架跨度,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2.托梁拔柱法
托梁拔柱法是在不改变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拆除或替换部分承重柱,通过新增托梁来承担原有柱的荷载。在某商业楼改造中,采用托梁拔柱法,成功更换了老化严重的承重柱,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
六、基础加固法
基础是建筑的根本,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安全。基础加固法是通过增强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以改善建筑的稳定性。常用的基础加固方法包括基础扩大法、注浆加固法等。
1.基础扩大法
2.基础扩大法是通过增大基础底面积或增加基础埋深,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在某住宅楼改造项目中,通过扩大基础底面积,有效提高了基础的承载力,解决了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3.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是通过向地基土中注入水泥浆或其他固化剂,以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在某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改造中,采用注浆加固法,成功增强了地基的稳定性,保护了建筑的原有风貌。
七、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
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是在待加固构件表面使用专用粘接剂粘贴纤维布(如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以提高构件的抗弯和抗剪承载力。该方法利用纤维材料的高抗拉强度和轻质特点,具有施工方便、耐腐蚀等优点。
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的技术关键是确保纤维材料与原构件实现协同受力,形成良好的受力整体。适当施加预应力和有效的锚固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加固效果。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加固领域,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八、结论
老旧建筑的结构加固改造是提升建筑安全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增大截面加固法、材料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结构补强法、基础加固法和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的结构状况和加固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加固方法,确保改造工程的成功实施。未来,随着新材料如纳米材料和智能材料的出现,结构加固技术将实现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和3D打印技术的应用,加固设计将更加精确,施工过程将更加自动化和高效。此外,绿色加固技术,如使用可持续材料和节能施工方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加固效果,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老旧建筑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修月. 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建筑结构加固设计[J]. 中国住宅设施, 2022(07): 34-36.
2. 冯鹄. 老旧小区改造中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分析[J]. 建筑与预算, 2021(09): 110-112.
3. 唐守宝. 新工艺和新材料在老旧建筑装修改造中的创新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21(05): 128-130.
4. 刘振广.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分析和应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19).
5. 朱惠. 对建筑结构工程中粘钢加固技术的探讨[J]. 建材发展导向, 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