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的节能减排施工技术研究
程晓梅
宁夏吉兴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水利工程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社会生活中,水利工程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洪水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水利工程通过蓄洪、分洪、滞洪等措施,有效减轻了洪水灾害的影响,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还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如通过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措施,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当前国内外水利工程施工中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国内水利工程施工中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进展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水利工程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其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国内,水利工程施工中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日益深入。一方面,针对传统水利工程的能耗问题,研究人员通过优化水泵施工、采用变频控制技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等手段,有效降低了水利工程的能耗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力发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水力发电领域,我国已经掌握了世界领先的水轮机施工和制造技术,提高了水能利用率,减少了碳排放。
(二)当前国内外水利工程施工中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内外水利工程施工中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技术研发与应用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一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虽然已经在实验室或小规模试验中取得了成功,但由于成本高昂、技术成熟度不足等原因,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然而,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仍存在不足,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公众对节能减排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有待提高。一些水利工程的施工者和建设者对于节能减排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公众对于节能减排技术的了解和认知也存在局限,难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氛围。
三、传统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传统水利工程在促进农业灌溉、防洪排涝、水力发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伴随着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传统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能源浪费问题
设备能效低下:传统水利工程中,许多设备如水泵、水轮机等能效较低,运行过程中能耗大,导致能源浪费严重。这些设备往往采用陈旧的技术和施工,无法满足现代节能减排的要求。
运行管理不善: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调度和管理,往往导致能源浪费。例如,灌溉系统中水量的分配和调度不合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电站在发电过程中,由于负荷波动大,机组频繁启停,增加了能耗。
施工缺陷:部分水利工程在施工时未充分考虑节能因素,导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能耗较高。例如,灌溉渠道的施工不合理,造成水流阻力大,能耗增加;水电站的选址和布局不科学,影响了水能的有效利用。
(二)传统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水质污染:水利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对周边水质造成污染。例如,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废渣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水质恶化;水库蓄水后,由于水流速度减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容易引发富营养化等问题。
生态破坏:传统水利工程往往忽视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导致生态破坏严重。例如,大坝的建设可能会阻断河流的生态联系,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灌溉系统的建设可能会改变土壤结构和植被分布,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温室气体排放: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例如,水电站在发电过程中会排放一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灌溉系统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水利工程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例如,采用高效水泵和水轮机可以大幅降低能耗;通过科学的调度和管理可以减少能源浪费。
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采用生态友好的施工方法和材料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通过优化施工和布局可以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促进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是推动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节能减排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挑战与对策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节能减排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在实际推广和应用过程中,节能减排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从技术、经济、政策和社会认知等四个方面分析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技术挑战与对策
挑战:
技术成熟度不足:部分节能减排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技术成熟度不够,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集成难度大:水利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多个专业和领域。将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到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解决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问题。
对策: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提高技术成熟度。
加强技术集成与协同: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研发团队,加强技术之间的集成与协同,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
(二)经济挑战与对策
挑战:
初期投资成本高:节能减排技术往往需要在设备、材料等方面进行更新和升级,导致初期投资成本较高。
经济效益不明显:部分节能减排技术的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可能不明显,难以吸引投资者的兴趣。
对策:
提供财政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降低节能减排技术的初期投资成本。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建立节能减排技术的长效激励机制,如碳交易、绿色信贷等,提高节能减排技术的经济效益。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深入探讨了水利工程施工中节能减排技术的重要性、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结论表明,节能减排技术对于提升水利工程能效、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作用,是推动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将在水利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农机在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中的节能减排研究[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3,(02):23-25.
[2]郭振斌.浅谈水利水电工程中节能降耗分析与评价[J].能源与节能,2013,(07):39-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