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馈教育法对老年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陈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回馈教育法对老年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收住入我院内治疗的60例老年肠造口患者,随机均分2组各3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回馈教育法)。比较两组自护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通过实施回馈教育法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肠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回馈教育法;老年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
0引言
当老年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长期使用肠造口后,由于存在视力、听力、手部灵活性等方面的问题,对造口的护理操作存在困难,如不能准确地更换造口袋、清洁造口等,从而容易导致造口周围感染等问题[1]。提高老年肠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不仅能让老年患者更好应对造口护理,降低感染、皮肤损伤等并发症,还能增强患者对病情掌控感,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自理程度,最终提高生活质量,助其更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回馈教育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教育者向学习者传递知识、技能等信息后,要求学习者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将所学内容进行复述、演示或应用,教育者根据学习者的回馈来评估其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和强化,以确保学习者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2]。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老年肠造口患者进行回馈教育法,探讨其对患者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收住入我院内治疗的60例老年肠造口患者,随机均分2组,每组各3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诊疗确诊,首次行造口术[3];②患者未合并其他重大器官疾病;③患者无意识障碍;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同意。排除标准非首次造口手术患者;意识不清楚,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例行常规造口健康教育,包括演示操作、模拟操作、口头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回馈教育法:(1)评估与沟通:入院后,评估老人的视力、听力、认知水平、文化程度和既往疾病史,与老人及家属建立信任关系,耐心交流,了解其对肠造口的认知程度与接受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回馈教育法及其意义,缓解他们的焦虑。(2)知识讲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采用多种方式结合,如制作大字体、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内容涵盖造口护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利用视频资料,放慢演示速度,配以清晰旁白和字幕;现场示范时,动作缓慢且清晰,边做边讲解,每次讲解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避免老人疲劳。(3)初次回馈:知识讲授结束后,邀请老人及家属现场复述造口护理知识,用简单语言表述关键步骤和要点,如“更换造口袋要先清洁皮肤,再小心贴好新袋子”。鼓励老人实际操作,护理人员在旁全程观察,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及时纠正,如针对老人手部灵活性差,耐心指导调整动作。操作完成后,引导老人分享操作感受和疑惑。(4)强化教育:根据初次回馈结果,分析老人未掌握的内容和操作误区,再次针对性教学。对理解困难的部分,用简单比喻或实例加深理解,如将造口周围皮肤护理类比为呵护婴儿皮肤。重复演示复杂操作,增加练习次数,让老人反复实践。(5)多次循环与巩固:每天安排固定时间进行知识回顾和操作练习,每次练习后都要求回馈。每隔2-3天进行一次小测验,以问答或实际操作的形式,检验老人对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进步给予肯定,增强老人自信心。(6)家庭支持与延续性教育:邀请家属参与教育过程,指导他们如何协助老人护理,如帮助老人准备护理用品,提醒护理时间等。在老人出院前,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老人和家属掌握护理技能。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随访,解答疑问,持续给予支持和指导。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
2.结果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老年肠造口患者人数应有数十万人。提升老年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是为减少并发症,如因护理不当引发的造口感染、皮肤炎症,造口疼痛等;同时也能帮老年患者重拾生活信心,摆脱因依赖他人照护产生的心理负担,克服焦虑抑郁,在日常生活中能更自主、自如应对旅行、社交等活动,全方位改善生活质量,维护晚年尊严。因此各研究学者均不断进行探索如何提高老年肠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回馈教育法能强化知识吸收,老年患者通过输出知识的过程,也是深度理解、强化记忆的过程,学习效果更佳;护士在宣教过程中还能实现精准教学,依据回馈及时调整内容,针对薄弱点重点讲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极大激发老年患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互动,看到自身进步,收获成就感,更有热情投入学习,进而提升自我照顾能力[4]。
综上所述,回馈教育法可改善老年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造口的能力,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灵筠,黄文坛,陶莉.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中激励式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28):154-157+166.
[2]袁向荣,焦宏博.Teach-back回馈教学法对胃癌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近期疗效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12):1473-1476.
[3]王泠,李辉,张凤娇.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继续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效果验证[J].中国护理管理,2023,23(04):481-486.
[4]张亚.应用回馈教学法对接受康复训练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