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花木产业新农人培育的路径研究
范许哲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850
引言:花木产业是以花木为商品,围绕花木种植、研发、生产、服务、营销等活动开展的一系列综合性产业,涵盖文化旅游、生产修复、园林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探索花木产业新农人培育的路径,在实践中总结培育经验,完善培育体系,为花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1 乡村振兴背景概述
乡村振兴覆盖乡村发展的五大领域,分别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以此来构建全面发展的农村环境。
产业兴旺,强调以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逐步形成多元经济体系,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生态宜居,不以牺牲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强调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乡风文明,要求提升农村的社会文化水平,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培养村民的公民意识、进行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治理有效,即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智慧农村、法治农村,减少冲突;生活富裕,以经济发展带动农民整体收入增加[1]。
2 乡村振兴背景下花木产业新农人核心素养构成
2.1 数字化能力
要求新农人能灵活应用物联网、数字设备等调控产业环境,掌握社群营销、电商直播等营销技能,能将数据分析、智能技术等融入花木栽培产业中。
2.2 品种创新意识
要求新农人具备花木新型品种的引进、评估技能,能在相关农业单位的帮助下,掌握组培技术、杂交育种技术等,对本地花木加以驯化、改良,提升花木产业核心竞争力。
2.3 产业链思维
要求新农人能积极突破传统花木种植思维模式,拓展家庭园艺解决方案、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等 B 端服务,积极开发新的庭院经济产品线。
2.4 文化创意素养
要求新农人能尝试将现代空间美学融入盆景造型设计中,创新主题花艺装置,形成具有相关文化属性 IP 的衍生产品,提升经济效益。
3 乡村振兴背景下花木产业新农人培育的路径
3.1 创新新农人培育机制
创新新农人培育机制,提高培育体系与花木产业新农人培育目标的契合度,关注以下要点。一是设计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的花木产业新农人培育机制,加大相关职业院校与本地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利用工学交替、校企联合招工等方式,培养后备新农人[2]。二是增加财政支持,完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每年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覆盖农业机器人、数控加工等领域,以“课证融通”培养方式,提升学生获取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积极性。三是基于农业产业园需求,构建标准化实训基地,配置各类软硬件设施,培养花木产业所需的专项人才。
3.2 数字赋能培育过程
数字技术赋能新农人培育过程,使其接触到更多的花木产业知识、技能等,更新其传统农人理念,让其在乡村振兴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关注以下要点。一是构建花木产业网络资源数据库,利用智能技术整合全球范围内的花木产业知识资源、政策指导、市场趋势分析、最新农业技术等,并提供虚拟现实体验、互动模拟、视频教程等功能,适应不同定位新农人的差异化需求。新农人能随时访问所需资源,了解病虫害识别与处理、交互式栽培方法等,提升学习效率,并可调整自我发展定位,确定自我在花木产业中的具体发展方向,实现专项技能的针对性学习,降低发展压力[3]。二是基于微信平台开发“云上花木学院”小插件,整合花木产业专家讲座、在线问答社区、栽培技术数据库等,所有新农人都可在线上社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对花木产业的最新认识,或者求助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互帮互助的新农人培育格局,为新农人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打造花木智能诊断专家系统与服务体系,综合 AI 图像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为新农人创造各种虚拟场景,提升新农人对花木产业的熟悉度,并深化其对自身技能水平的了解与把握,做好自我定位,对相关知识、技能进行针对性学习。
3.3 制定花木产业生态培育策略
制定花木产业生态培育策略,丰富新农人培育内容,为新农人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一是组建新农人创业联盟,可借鉴萧山花木产业联盟建设、运营方式,整合农村地区花木产业创业者资源,构建以市场共拓、技术共享等为核心的合作组合,定期举办花木产品展销会、技术交流会等,设计产销对接平台,致力于帮助新农人在创业中降低成本,扩大市场空间,提高花木产品附加值。二是设立花木品种创新风险补偿基金,针对花木新品种风险高、研发周期长、市场认可度低等特征,设置专项风险补偿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新农人共建形式,对得到认定的花木新品种研发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失败风险补偿,鼓励新农人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提升本身的核心能力。三是建设田间学校+创客空间载体,促进新农人创新创业教育、花木生产实践融合,构建多功能花木产业孵化平台,其中田间学校负责技术技能培训,创客空间负责投融资、项目孵化等培训工作,让新农人既具备花木产业技术水平,也具备相关的营销、创收能力,保持稳定的发展格局,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综上,文章就乡村振兴背景下花木产业新农人培育的路径展开了具体化讨论,以上提出的各类培育观点、路径是基于文献分析、研究与创新性应用,有效提升了新农人专业素养,使其在花木产业高效发展中发挥作用,创造更大经济效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定推进。
参考文献:
[1]黄君华.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4(9):102.
[2]丁安东,冯炳杰,李磊,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全育人”助力时代“新农人”培育路径研究——以镇江市为例[J].山西农经,2024(24):81-83.
[3]李俊,王欣乐,戴佳艺,等.乡村振兴视角下特色产业培育与发展路径研究—以霍山县漫水河镇红灯笼辣椒产业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5(2):121.
作者简介:范许哲(1989— ),女,汉族,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5 年度佛山市社会规划项目《以艺塑农,艺术设计赋能佛山花木产业新农人培育与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5-GJ09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