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作者

谢杨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镇小学校 620575

1. 构建素养导向的阅读教学目标体系

阅读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的前提。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出发,系统构建阅读教学目标体系。

1.1 确立多维融合的阅读素养目标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素养维度,制定整体性阅读教学目标。在语言维度,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评价文本的能力;在思维维度,关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思维品质的发展;在审美维度,强调审美体验、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文化维度,重视文化认同、理解与传承意识的形成。目标设计要体现层次性,低年级侧重基础性素养,中年级关注发展性素养,高年级注重提升性素养,形成螺旋上升的目标体系。

1.2 设计具体的阅读能力发展路径

将核心素养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阅读能力指标。在信息获取能力方面,制定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主要内容等具体目标;在理解阐释能力方面,明确理解词句含义、把握文章思路等要求;在评价反思能力方面,设立提出个人见解、评价文本价值等标准;在迁移运用能力方面,设定运用阅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等目标。这些能力指标要体现学段特点,具有可观测、可评价的特征。

1.3 建立个性化阅读素养档案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建立阅读素养发展档案。通过阅读能力测评、阅读行为观察、阅读成果分析等方式,记录每个学生在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发展状况。档案内容应包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策略运用、阅读理解水平等方面。利用档案数据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现因材施教。

2. 创新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过程

阅读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需要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实现素养的內化与提升。

2.1 创设真实有意义的阅读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可以显著增强阅读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例如,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时,可以创设一个“ 科普宣传员” 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科普宣传活动中,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并向他人讲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学用结合。在记叙文阅读中,可以设置“ 故事讲述者” 的角色,让学生在阅读故事后,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在诗歌阅读中,可以营造一个“ 诗歌朗诵会” 的氛围,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促进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同时,还要注重情境的挑战性,设置一些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2.2 实施问题导向的探究式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以核心问题驱动整个阅读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需要设计一些能够统领全文的主问题,例如“ 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或“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个主题的?” 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同时,还需要设计一些能够促进深度思考的子问题,如“ 这个词语为什么用在这里?” 或“ 这个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深入分析。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层次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从浅层的理解走向深度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3 开展多元互动的阅读实践活动

设计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发展。例如,开展群文阅读活动,通过多文本的比较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信息整合能力;组织阅读分享会,通过口头表达,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举办阅读创作展,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活动设计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供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如预测、提问、概括、批注等策略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3. 建立促进发展的阅读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保障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的阅读评价体系。

3.1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工具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致力于开发一系列适用于核心素养评价的阅读评价工具。这些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阅读理解测试题、阅读行为观察表、阅读成果评价量规等。在设计这些工具时,我们特别注重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不仅关注阅读的结果,更加重视阅读的过程。例如,在阅读理解测试中,我们增加了开放性试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在阅读行为观察表中,我们设置了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合作交流等观察项目,以评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互动和策略运用;在阅读成果评价量规中,我们设立了语言表达、思维品质、审美体验等多维度指标,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

3.2 实施过程性评价机制

我们主张将评价机制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课前,通过诊断性评价来了解学生的阅读起点,为教学提供针对性的准备;在课堂上,运用形成性评价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在课后,进行总结性评价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评价反馈需要及时、具体,既要有指导性,也要有激励性,以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3.3 建立阅读素养监测体系

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学校层面的阅读素养监测机制。通过定期开展阅读素养测评,我们可以监测学生在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上的发展水平,确保学生在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审美鉴赏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同时,我们建立阅读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实施到教学效果的评估,全面审视阅读教学的实施状况;此外,我们还完善阅读资源建设评估,确保阅读材料的质量和适切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监测结果将被用于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管理策略,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结论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是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体系,确保阅读教学的方向性;通过创新深度学习的教学过程,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建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保障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把握阅读教学本质,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学校应加强支持保障,建立教研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的差异化策略,以及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愿.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探[J]. 新课程研究,2025,(14):120122.

[2] 张 梅 . 核 心 素 养 视 域 下 的 小 学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策 略 [J]. 家长,2025,(11):171173.

[3]梁淑英.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宁夏教育,2025,(0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