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析
国宁波
山东高阳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5400
1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重要性
1.1 全方位控制原则
全方位控制原则主要是强调成本控制不应该仅限于某一方面,渗透至整个工程的有关活动与领域中,全方位控制还需在项目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至后期维修的各环节,执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考虑到工程中涉及到的各方面问题,包含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经过动态化成本控制可以确保工程在各环节对成本的控制,提升工程整体经济效益,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及其进度,进而最大限度的完成工程目标。
1.2 全寿命周期控制原则
全寿命周期监控原则主要是强调的是在成本监控中,不仅需要重视工程施工过程的成本,还需兼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长远经济社会效益。全寿命周期控制应在项目策划与涉及过程对项目日后的运行,维护和更新等费用要提前有所预见,融入现行的成本控制中。在材料、设备、工艺选用方面,不仅需要考虑初始成本,还需对其使用寿命、维护成本和环保性进行科学评价。全寿命周期控制原则强调的是成本控制不仅需要符合工程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工程不仅满足经济效益,还需发挥出最大化的社会环境效益。
2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化管理措施
2.1 设计阶段造价管理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设定各专业或系统最高限额,要求设计师在该范围内完成设计工作,确保成本可控。经过分析其功能,寻求出降低成本的方法,比如:优化结构设计、选用高效设备等。同时,广泛采用标准构件和技术规范,减少定制化带来的额外费用和时间延误。标准化不仅降低了材料和制造成本,还简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设计阶段还需充分考虑后期维护和运营成本,确保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效益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引入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评估不同设计方案在整个使用期内的总成本。这有助于识别长期成本节约的机会,如节能技术和耐用材料的应用。通过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成本因素,设计阶段不仅能有效控制初始投资,还能为项目的长期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提供坚实保障。
2.2 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完成专业招标、集中采购、战略采购的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格、关键合同条款的编制。这一阶段不仅包括合理的成本预测和分析,还包括制定可行的投标和合同策略,以确保在整个投标过程和随后的施工活动中有效实施成本管理。
在招标过程中实施成本管控,有赖于建立动态管理模式,加强内部组织控制。在充分考虑施工企业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承包商的能力、资质和造价报价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投标定价的合理性和报价的不平衡性。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防止在后期建设阶段增加投资。
在保证投标全过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对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监督,保证施工过程的稳定可靠。在动态成本监管到位的情况下,应采取风险缓解措施,维护建筑行业的市场秩序。
2.3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2.3.1 材料成本控制
材料成本在建筑工程总费用中占很大比例;因此,有效控制这些成本是至关重要的。在采购材料时,必须选择信誉良好,价格合理的供应商,以确保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平衡。现场管理应执行严格的物料管理规程,尽量减少浪费和资源损失。例如,准确计算材料需求和严格的库存控制可以防止不必要的过度采购导致浪费。定期分析和预测市场材料价格有助于及时调整采购战略,从而减少与市场价格波动有关的成本风险。因此,对材料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建设项目的总费用,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
争力。
2.3.2 人工成本管理
人工成本在建设项目动态成本管理与控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一方面,必须明智地分配人员,以确保最佳地利用人力资源,避免由于人员配备过多或不足而造成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延误或降低生产力。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有效降低返工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敬业度,确保他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严格的考勤监控加上工时监督进一步有助于控制劳动力支出,同时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超支。这些措施共同提高了操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3.3 设备成本控制
为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效地管理设备成本,需要根据实际项目需求和适当的分配做法进行仔细选择;这可以防止因设备选择不合适或机器使用过多而造成的资源浪费。选择租赁而不是直接购买,可以大大减少设备的闲置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内的资金占用,同时降低维护费用。在活动阶段,必须强调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以使所有机械保持在最高性能水平,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因故障导致停机而造成的损失。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应用后的结果产生了对设备相关财务支出的有效监管,同时提高了现场生产率,有助于显著减少项目总支出,最终增强了稳健的财政可行性。
2.4 结算阶段造价管理
工程项目结算是建筑施工过程最后结束的标志,这时造价管理人员就担负起了一项关键任务:对项目成本进行综合总结,对全部数据信息进行穷尽性梳理核对,优化利用数据资源。动态造价管理机制的提出在此过程中就显得格外关键,可以有效地应对材料成本波动等多种价差调整难题。尤其当材料价格经常波动时,更需要对工程量进行准确地复核,以保证套定额计价标准正确。为进一步提高结算阶段造价控制工作效率,要制定详细的审核方案以及造价管理计划。这些计划和方案应当考虑到实时变化的市场信息以及据以对造价信息进行调整。采用这种动态管理与控制策略不但可以优化成本而且可以显著提高结算全过程造价控制水平。
2.5 维护阶段
维护阶段是项目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维修、保养、更换零件等。为了确保在维修阶段将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明确规定维修的内容、周期和预算。其次,确保维修活动得到有效管理。对维修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降低维修成本、提高工程运行效率的关键。要建立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明确维修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维修流程,保证维修活动的顺利进行。在维修阶段,项目经理应从长期成本效益的角度,权衡各种维修计划的利弊,选择经济实用的维修策略。例如,在选择维修设备时,可以考虑其运行成本,维护成本和生命周期等因素,以降低项目的长期运行成本。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造价动态化管理和控制贯穿至项目全过程,对于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经过在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等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有效应对市场变化,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建筑企业应高度重视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建筑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贻林. 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1.
[2] 徐大图.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
[3] 吴佐民.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22,36(3):115 -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