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王旭 李晓婧 贾怡宁 田欣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 1011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可有效降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标识;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
泌尿外科疾病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复杂,患者常需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和特殊治疗,如导尿管留置、膀胱冲洗、肾造瘘管维护等,护理安全风险较高[1]。为减少泌尿外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各医疗机构尝试采用多种安全管理措施,其中护理标识作为直观、明确的视觉提示工具,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护理标识通过特定颜色、图形、文字等形式对患者特殊情况、高风险操作等进行标注,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患者个体化需求,从而降低护理安全风险[2]。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泌尿外科护理安全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75岁;(2)明确诊断为泌尿外科疾病并需住院治疗者;(3)住院时间≥7天;(4)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精神疾病患者;(3)沟通障碍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21-74岁,平均(53.78±8.46)岁;疾病类型:前列腺增生14例,肾结石8例,膀胱肿瘤6例,肾脏肿瘤5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19-75岁,平均(52.94±9.12)岁;疾病类型:前列腺增生13例,肾结石9例,膀胱肿瘤5例,肾脏肿瘤6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包括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执行护理操作、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等常规泌尿外科护理内容。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模式:
(1)床头标识系统: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在床头设置个性化标识,包括跌倒风险标识(红色三角形)、压疮风险标识(黄色圆形)、药物过敏标识(紫色六边形)、特殊饮食标识(绿色方形)等,并在标识上标注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主要诊断等基本信息。
(2)导管管路标识:对泌尿外科常用的各种管路如导尿管、膀胱冲洗管、肾造瘘管等采用不同颜色的标识带进行标记,如导尿管用黄色标识带,肾造瘘管用蓝色标识带,并注明置管时间、更换时间、负责护士等信息。
(3)高危药物标识:对泌尿外科常用的高危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抗凝药等,在药袋上设置醒目的红色标识,并注明药名、剂量、用法、注意事项等信息。
(4)特殊护理需求标识:针对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如尿失禁患者、行为障碍患者、语言障碍患者等,在床头和病历上设置特殊标识,提示护理人员给予特别关注。
(5)护理操作提醒标识:在需要定时进行的护理操作如翻身、膀胱冲洗、管路固定等,设置时间提醒标识,确保操作按时进行。
1.3观察指标
(1)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2)患者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泌尿外科患者常需留置导尿管、膀胱冲洗管、肾造瘘管等多种管路,且多存在高龄、基础疾病等安全风险因素,护理安全管理难度较大。临床护理中常因管路混淆、操作不规范、个体化需求识别不足等原因导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
护理标识管理模式通过视觉提示系统整合患者风险评估结果,将抽象的护理要求转化为直观的标识信号,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相比传统口头交接和文字记录方式,护理标识具有醒目直观、信息集中、便于识别等优势,能够有效弥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易出现的注意力分散和信息遗漏问题[3]。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标识的应用明显降低了各类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尤其对管路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显著。这主要得益于标识系统使护理人员能够快速识别患者个体化需求和潜在风险,避免了因管路混淆、操作错误和交接不清导致的护理缺失[4]。同时,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反映了护理标识在促进护患沟通、增强患者安全感和参与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芳. 探讨和观察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J]. 黑龙江中医药, 2021, 50 (01): 302-303.
[2]丁丽杰.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民康医学, 2021, 33 (01): 122-124.
[3]王兆娟,张珊珊.泌尿外科感染与护理中全方位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2):1.
[4]曹锦.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必读, 2023(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