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好字”到“育好人”:小学生书写素养提升与德育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
李攀龙
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中心小学 广东梅州 514299
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备受关注,书写素养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其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德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关乎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然而,当前小学书写教学往往侧重于技法训练,忽视了其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德育教学也多采用说教式方法,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将小学生书写素养提升与德育相融合,实现从 “写好字” 到 “育好人” 的转变,成为当前小学教育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书写素养与德育融合的重要性
书写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方式。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在书写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汉字的形态美、结构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同时,书写需要专注、耐心、认真的态度,这些品质的培养与德育中诚实守信、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品德要求相契合。
通过书写素养提升与德育的深度融合,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书写技能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的滋养。这种创新的融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德育以说教为主的单一模式,将抽象的道德理念转化为具体的书写实践。当学生临摹 “忠”“信” 等字时,不仅在规范笔画结构,更在心灵深处播撒忠诚守信的种子;在完成整幅书法作品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又要把握篇章的整体布局,这恰似在引导学生学会协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书写的一笔一划间,学生真切感悟道德的力量,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实现书写能力与道德修养的协同提升。
二、当前小学书写教学与德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分离
当前小学书写教学目标呈现显著的技能导向特征。多数学校将书写教学目标具象化为 "规范笔画顺序"" 保持卷面整洁 "等可量化指标,甚至通过星级评定、书法考级等方式强化技能训练。然而,德育目标往往被独立规划为" 培养责任感 ""树立诚信意识" 等条目,与书写教学形成割裂。这种目标分离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机械执行 "前半节课练字,后半节课讲德育"的程式化安排,例如在讲解 "人" 字结构时,仅强调撇捺舒展的书写技巧,而忽视通过汉字 "相互支撑" 的形态引导学生理解互助精神。
(二)教学内容脱节
书写教材与德育资源存在明显的内容断层。书写课围绕《常用汉字笔画表》《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专业体系展开,而德育课则依据《中小学生守则》等理论框架进行宣讲。例如,在教授 "忠" 字书写时,教师多聚焦竖画居中的书写要点,却未结合 "尽心竭力" 的字义内涵渗透敬业精神;在临摹古诗《游子吟》时,学生仅注重字体美观,未能通过诗句意境感悟孝道文化。这种内容割裂使得书写沦为单纯的肌肉记忆训练,德育变成抽象的概念灌输。
(三)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桎梏了书写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在书写课堂,教师普遍采用 "黑板示范 - 学生摹写 - 作业批改" 的单向教学流程,学生如同机械复制的 "书写工具";德育课堂则依赖 PPT 宣讲、案例分析等说教方式,缺乏实践体验。例如,在组织 "书写比赛" 时,教师仅关注作品的书写质量,未设置 "独立完成不抄袭"" 尊重对手不抱怨 "等德育观察维度;在开展" 经典诵读 " 活动时,只强调读音标准,忽略通过文字内涵培育家国情怀。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难以在书写实践中形成道德认知,更无法将道德理念转化为行为自觉。
三、小学生书写素养提升与德育融合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明确融合教学目标
构建阶梯式融合教学目标体系,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分层设计。低年级阶段侧重基础书写规范养成,将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与 "持之以恒" 的品格培养相结合;中年级阶段在掌握间架结构规律的同时,通过汉字演变故事渗透文化认同教育;高年级阶段引导学生赏析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培养审美情趣与文化自信。例如,在书写 "国"字时,结合甲骨文的字形演变,向学生阐释 "疆域守护" 的深层含义,将家国情怀教育自然融入书写教学。
(二)整合教学内容
建立动态化德育书写素材库,按照 "品德修养"" 家国情怀 ""文化传承" 三大主题分类。在 "品德修养" 板块,选取 "仁"" 孝 ""礼" 等道德字根汉字,结合《弟子规》节选进行书写训练;在 "家国情怀" 板块,组织学生书写爱国诗词、时代楷模名言;在 "文化传承" 板块,开展甲骨文、隶书等字体临习活动。同时,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如与语文课程联动开展"经典诵读 + 书法创作" 项目,与美术课程合作举办 "汉字之美" 主题创作展,实现书写技能训练与道德认知发展的协同推进。
(三)创新教学方法
构建 "三维互动" 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多维度学习场景深化融合效果。在空间维度,打造书法文化角,陈列文房四宝、书法典籍,张贴德育主题书法作品,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在时间维度,开展 "每日一字德育微课堂",利用课前 5 分钟进行汉字德育内涵解读;在技术维度,开发 AR 书法学习 APP,学生扫描书写作品即可呈现对应汉字的历史故事与德育动画。例如,在 "礼" 字教学中,通过 AR 技术展现古代礼仪场景,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直观感受中华礼仪文化的魅力。 (四)加强师资培训
实施 "双师型" 教师培养计划,构建 "理论学习 - 实践演练 - 成果孵化" 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理论层面,邀请书法教育专家和德育工作者联合授课,系统讲解汉字文化与德育理论;实践层面,组织教师参与书法创作工作坊,开展融合教学案例设计竞赛;成果孵化层面,设立专项课题研究基金,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撰写教学论文。同时建立校际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跨校联合教研活动,通过优质课例观摩、教学经验分享,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四、结束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书写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书写姿势更加正确,字迹更加工整美观,对汉字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的道德素养也得到了提高,专注力、耐心、责任感等品质明显增强,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小学生书写素养提升与德育融合的教学实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如何更好地平衡书写技能与德育的教学比重,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融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做出更大的贡献。总之,将小学生书写素养提升与德育相融合,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师资培训等策略,能够实现从 “写好字” 到 “育好人”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恩娟,王孝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22):124-126.
[2]陈蓉辉.小学生硬笔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写算,2023,(25):101-103.
[3]钱玲珑.浅谈如何在小学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J].安徽教育科研,2023,(13):92-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