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天然高分子材料智能活性包装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讨

作者

林奕含

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32

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各个行业领域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加之线上购物的普及,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成为消费者和商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一些需要特别保护的易碎品,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损坏,造成经济损失,所以提升产品运输安全已经势在必行,所以本文严格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设计原则,对天然高分子材料智能活性包装膜的制备进行研究,并对其所具备的性能展开探讨,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天然高分子;高分子材料;智能活性包装膜

在“限塑令”等国家有关政策不断趋严、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环保型的缓冲包装已逐步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与发展趋势。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可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因此,天然大分子具有取代石化泡沫的潜力。本文以瓦楞纸板为研究对象,以其特殊的褶皱构造及材质优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通过对其折叠方式、机械性能及缓冲性能的研究,综合考虑制品的特点及储运环境,提出一种既能对制品起到防护作用,又能减少生产成本,又可回收再使用的新型缓冲包装。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其在储运中的完整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物流对缓冲包装的需求。

1.实验

1.1实验材料与仪器

主要材料:废弃瓦楞纸板,木薯淀粉,高活性干酵母,碳酸钠,水。

主要仪器:热压机,集热式等温式磁力搅拌器,磨机,万能试验机,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等。

1.2制备方法与工艺

(1)废纸纤维:用通用磨浆机将其磨成绒团状,待用。(2)淀粉糊化:将木薯淀粉33.3克、葡萄糖6.0克和200毫升的水中称重,将磁铁添加到一个恒温热的磁性搅拌机中,打开搅拌,在80°C处进行水浴,使淀粉糊变得粘性,在15min20min的范围内进行糊化,然后将淀粉糊冷却到常温,待用。(3)物料混合:将适量的酵母添加到常温下的淀粉浆中,使其均匀分布;用打蛋器将上述淀粉浆加入66.6克废纸浆中,用搅拌机将其充分拌匀,制成一种均一的湿纸浆。(4)发泡:将坯料平放在模子内,在33℃的温度下进行3小时的发泡。热压:将发泡好的湿坯料放入预先加热好的热压模内,关闭模内,在170℃保温30分钟,待泡沫物料成型后,取出。

2.结果讨论与分析

2.1胶粘剂的添加顺序

在液态环境下,气泡属于非稳态热力学系统,其黏性对其使用寿命有显著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非常粘的泡泡是非常平稳的。另外,因实验材料为纤维素纤维,泡沫体积小,故其力学性能不佳,需加入增强剂。所以有必要在实验中加入适当的黏合剂。在经过初步的探索和试验后,我们得出了几种胶粘剂对泡沫材料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但其增稠效果较弱,表面易发生皱缩,而增强泡沫的强度较好。甲基纤维素的分散性好,增稠效果好,泡沫体泡孔分布均匀。瓜尔胶分散效应不显著,但其增厚效应显著,气泡内空腔更多,但外观良好,表面未出现塌缩现象。因此,为了得到满意的泡沫材料,必须对胶粘剂进行复合。

2.2发泡剂用量对废纸纤维发泡材料缓冲性能的影响

发泡剂酵母用量与应力-变形曲线有很大的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时间变化规律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前一阶段,应力随应变的增大而升高,但上升的速率相对较慢;泡沫体在受压时,经历了一次弹性蜕变,此时,其弹性形变阶段趋于缓和;在应力再度增大后,胞体才会产生塑性变形,这时,胞体仍有一定的缓冲性。后一阶段,胞体破碎,物料被压缩,达到致密状态,此时的缓冲性已完全丧失。在降低酵母浓度时,胞腔数量减少、分布不均匀、回弹能力弱、内纤维间距短、易致紧,经历了缓冲期后,迅速转入致密状态,相应的应力-应变关系更大,缓冲能力更弱。提高酵母添加量,可使其在相同的受力条件下更易形变,且在塑性形变过程中生长,表现出良好的缓冲性。当碰撞压力相等时,缓冲器因子越低,则说明该物质所能承受的能量越多,其缓冲能力越强。采用不同用量的泡沫填充复合材料,其缓冲因子—应力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都是随压力增加而降低,达到最低值后,就停止了快速增长,而最小的缓冲因子大多位于4~5之间。结果表明:3克的泡沫填充物的缓冲因子最低,具有最好的缓冲作用,泡沫的组成对泡沫的缓冲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2.3发泡剂用量对废纸纤维发泡材料密度与孔隙率的影响

酵母的用量直接决定了发泡体系产气量的多少,从而对泡沫物质的致密性和气孔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以酵母菌为起沫剂,制成了一种密度0.23~0.28g/cm3,孔隙度在54%~59%的纸张/淀粉基复合材料。添加较多的酵母,其成核部位更多,生成的气体也更多,在样品中生成更多的微孔,使得测试样品的孔隙度更大,视密度降低。

2.5泡孔结构

图1中a~e分别为不同比例的起沫剂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结果表明:废弃纸张与淀粉之间有较好的黏结,且纤维在纸张上的分散比较均匀。在少量的起泡剂的加入下,气泡的数目少。若将各菌种视为一种成核中心,在加入量很小的情况下,其呈分散状态,个别的发酵气体无法达到充分的发泡效果。随着添加酵母泡沫剂,气泡数目增多且分布更加均匀,聚集在一起的细菌聚集在一起,生成二氧化碳,实现了物料的充分发泡。过量加入酵母,会产生大量的细菌群体,产生更多的气体,从而产生更多的气泡,而更多的成核位置会让更多的气泡聚集在一起,从而造成气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合,从而降低气泡的品质;如果气体产量太高,物质的熔融物质无法完全包围气泡,就会引起气泡的坍塌或破碎。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常用的包装材料大多是一次性使用,因此容易产生很多废料,不仅会带来环境的污染,而且在传统的包装材料和生产工艺中也存在着高昂的生产成本。因此,做出一种结构设计上最优的新的功能性缓冲包装,增强其压缩强度和缓冲能力,减少商品损耗,减少产品的损耗,减少产品的制造成本,能够使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利用可再生的原料,可以有效地减轻对环保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包装,适应现代化的物流产业对包装材料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欧丽娟.壳聚糖基活性包装膜的制备及其对牛肉的保鲜效果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2021(05):145-147.

[2]黄星海,韦建华,钟海艺.姜黄素天然高分子智能活性包装膜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4(09):348-355.

[3]戴璐,张子怡,薛雯,等.聚乳酸/牛至精油抗氧化活性包装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1(09):110-112.

作者简介

林奕含(2004.06-),女,汉族,吉林省辽源市人,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