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信访稳定工作的启示
陈旭
陕西彬长大佛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咸阳 713500
摘要:为了提升信访稳定工作的质量,本文将采用文献查阅法,阐释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信访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交往行为理论”提出与之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果。有关部门利用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对信息进行信息公开、共享 、培育信任文化等措施,可有效提高信访稳定工作质量。由此可见,上述措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信访稳定;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
引言: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与群众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桥梁、纽带。信访工作如合理进行,可维护社会稳定、解决群众诉求、促进社会和谐。但通过实践得知,在信访工作中,各类问题屡见不鲜,例如:信访渠道不畅、信访案件处理不及时、信访群众满意度不高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有直接影响。作为哈贝马斯思想的核心,“交往行为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交往举措。可为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但通过知网查询得知,对“交往行为理论”在信访稳定工作中应用的研究,尚且付之阙如。本文将尝试填补这一空白,旨在减少信访工作中的摩擦、碰撞与矛盾,保护群众基本利益,维护政府正面形象。
1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主要内容
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交往行为理论”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给予各个交往主体一定指引,减少矛盾与冲突的爆发,使沟通具有较高的效率与质量。由此可见,“交往行为理论”对信访工作而言,具有天然的适配性。
1.1 交往行为的概念
按照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的定义如下:参与交往的主体,利用语言交流的方式,互相理解,达成共识,最大程度地保障双方利益。
1.2 交往行为的有效性要求
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的四个有效性要求。(1)真实行要求。参与交往的各方所提供的信息均应是真实、可靠的,不应有虚假、夸大;(2)正确性要求。参与交往的各方均应遵守国家法律、社会道德。(3)真诚性要求。参与交往的各方,都应具备真诚的主体态度。(4)可理解性。各参与主体所采用的语言,应是通俗易懂、逻辑清晰、简单明了的。
1.3 理想的交往情境
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在进行交往时,最理想的情境如下:在该情境中,主体间无高低贵贱之分,无尊卑优劣之别,无矛盾、冲突出现。,各个主体均能够对自身意见、观点进行充分表达,可平等的、有礼貌地开展协商与对话,从而达成共识。
2信访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沟通不畅
在进行信访工作时,工作人员与信访群众间沟通不畅的问题频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信访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提出诉求时,内容繁杂,逻辑不清,工作人员难以理解。(2)信访部分对信访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够了解,引导措施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3)信访群众对信访工作流程与处理方法,缺乏系统认识。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工作人员与信访群众沟通不畅,使得信访工作的成果无法达到预期水平。
2.2信息不对称
信访工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极为明显,信访部门工作者对信访相关法律规定极为熟悉,但群众对信访信息了解匮乏。这一状况,而导致以下问题。(1)由于对相关法律条文不熟悉,信访者会对信访结果抱有较高的、不切实际的预期。如信访部门未满足其预期,便会成为信访老户,持续进行上访。不但使其问题无法达到解决,亦会浪费大量行政资源。(2)信息不对称会使部分上访群众产生“暗箱操作”猜疑,即使处理结果合理,群众仍可能因过程不公开而质疑公正性。其中部分群众,甚至会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引发舆情,对信访机构的权威性造成严重影响。
2.3 信任缺失
受多种因素影响,信访群众对信访部门信任感匮乏。其具体表现为,信访群众认为信访部门无法公平、公正地处理信访案件,其合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这一问题的驱使下,比起合理、合法的上访措施,信访群众更倾向闹访、缠访、越级上访等非正常途径,企图按闹分配,谋取巨额利益。这一状况,给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3.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信访稳定工作的启示
3.1 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
“沟通应当是真诚的”,这是“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要素。为减少与信访群众间的矛盾。有关部门应当构建完善的对话机制,在此机制中,信访群众与工作人员完全平等,工作人员认真、专心地倾听信访群众的意见,尊重其主体地位。如信访群众对我国信访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理解,应为其科普;如信访群众生活困难,则应跨部门合作,为其提供生活上的援助。这一方式,可减缓信访群众与工作人员的矛盾,从而达到消除问题,保护群众正当利益的目标。需要重视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如遇职业上访户,不应迁就,及时联系执法机构,对其进行严格处理。否则,会变现鼓励其他信访群众,采用非正常信访手段[1]。
3.2 对信息进行信息公开、共享
为了确保信访服务质量,信访部门应开诚布公,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共享信访工作流程,可使群众了解信访工作的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投入。对法律法规进行公开科普,可消解部分信访群众的不合理预期;对处理结果进行公开,可使信访群众感受到信访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增加对信访工作的认可与信赖。此外,信访部门也当通过匿名信件、大数据爬取等方式,对信访群众的信息进行收集。这一方式,可充分掌握信访群众实际诉求,采用与之对应的措施。同时,亦可了解群众对信访工作的意见,对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沟通更加顺畅[2]。
3.3 培育信任文化
为了塑造良好的交往情景,使工作人员、信访群众能够开诚布公地进行讨论。在信访部门内部,应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培育信任文化,使工作人员争做信访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在接待信访群众,处理其诉求时,工作人员必须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基本原则,按照相关法律处理,并阐明处理的原因,减少信访群众的猜疑之心。通过上述方式,可为信访部门构建良好的、积极的形象,赢得信访群众的信任,减少越级上访、缠访、闹访等问题[3]。
结论:总而言之,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信访稳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启示。通过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培育信任文化等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信访工作中存在的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信任缺失等问题,提高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维护社会的稳定。在今后的信访工作中,有关部门应积极借鉴交往行为理论的有益成果,对信访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推陈出新,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傅强.念好信访处理“三字经”为卫生健康现代化营造和谐稳定大环境[J].人口与健康,2024,(08):84-85.
[2]禚艺.依法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有力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N].兵团日报(汉),2024-06-26(001).
[3]孟珊珊.浅谈新时代国有企业信访稳定工作新趋势新方法[J].当代矿工,2024,(04):27-28.
作者简介:陈旭(1988—),男,汉族,河南安阳人,学士,中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信访稳定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