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八年级历史与思政课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笪蕉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 江苏省南京市 211100

引言: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历史与思政课各自承担不同任务:历史传承文化,思政培养责任与价值观。然而,二者往往独立存在,缺乏有效融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深度结合,是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历史与思政的有机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深度,也能激发其社会责任感,为未来教育探索新的方向。

1.历史与思政课的内在联系

思政同历史紧密融合,历史成为思政的素材,思政是对历史价值性的评价和判断。在对历史的讲解和评价中,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在评价中强化责任感。在二者相辅相成的作用下,学生能学史以鉴今,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1]。

2.当前教学中的现实挑战

2.1 学科知识融合的难度表现

学科融合呈现异质性、“语言”障碍等难题。历史强调事件的时间性、史实性,而思政重在强调思想性、规范性,两者相加到课堂上却无法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历史叙述性与思政规范性的表述有时存在矛盾和冲突,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知识以外的认知混淆。教师要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力,这对传统学科教师来说是个考验,怎么处理好知识的教授与价值理念传递的关系就是一大挑战[2]。

2.2 教学资源整合的具体障碍

一是两门课程的教育资源有限且不便于整合,思政课和历史课的教材、PPT 以及教学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的途径,资源整合需要教师个人去完成,这为增加工作量,思政课教学和历史教学在学校的资源整合上,没有考虑到两者的结合,从而使跨学科教学方式只停留在个体课时,不能构成一般的教学方式[3]。

3 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路径

3.1 课程目标的双向对应

实现课程目标的双向对应是跨学科学习的关键,历史与思政的“通”是关键。历史课程目标的设置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知识层面的历史事件,更要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的客观事实,对当时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认识与政治观点变化等有主观上的认知。例如通过“辛亥革命”这一事件来实现课程目标,则需要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掌握历史知识的“客观部分”,也需要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历史事件的客观事实中分析革命背后的价值取向,学习革命的意义以达到树立学生主观上认识社会矛盾、人民觉醒意识和社会建设的民族责任意识,使思政课的教学活动建立于历史事件的史实及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历史学习的客观认识,亦能提升其社会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意识[4]。

3.2 教学内容的重组方法

改变历史与思政深度融合课程内容的教学内容是指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教学内容的整合,这种重构、整合不再简单的仅是知识,而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学生认知规律与学科逻辑的融合。因此,历史教师重构整合知识内容时,需要重新审视历史现象、时代背景、历史史实、人物事迹、历史史料,深入挖掘历史内涵,寻找“点”,使它成为历史与思政的结合点。比如在教学“辛亥革命”中,教师在解读“辛亥革命”的历史表象基础上,概括其深层含义,结合思政思想进行思考,通过对历史与思政的结合,可以将“点”辐射至民族觉醒、民主思想的追求上,帮助学生体会现代公民的核心价值观中体现的民主思想、自由思想、社会价值等,以此丰富时代背景中的现代思想及精神,所以这种内容的整合重建,应实现知识点的交织融通[5]。

3.3 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点

课堂活动既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又不是任其消极沉默地倾听授课,而是要在设计的情景中、提问的环节、小组的讨论中让学生对知识、对思政课内在的逻辑结构、历史逻辑有强烈的感受。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们既要提供精彩的、活跃的课上活动,更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由“听”到“感”,真正能够切身感受、体会知识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深远意义。同时,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也要通过某个问题、某个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模拟等方式活跃课堂的互动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能够进一步通过实践的方式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将所学的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6]。

结束语:

打破学科局限,突破思维定势,从学生的现实出发,有目的地去设计历史与思政课的跨学科教学内容,把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政的现实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对于教学主体和学生的诸多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只要做到“精准”的教学目标定位、合适的教学资源利用、良性的教学互动协作,跨学科教学的形式不失为一种学生能够有兴趣学习、成长性提高的教学模式。“教育不是填鸭子,而是助产士”,让学习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得以生存发展的应是思辨能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正是借助于跨学科教学所能够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本松.思政课跨学科融合教学创新与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5(1):34-36.

[2]吕婷婷梁庆婷付雨薇.基于" "跨学科项目模式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24,10(32):74-77.

[3]翁丽明."大思政课"目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跨学科整合探究[J].广西教育,2024(20):28-30.

[4]那瑛,朱凤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跨学科协同课程的建设模式[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5):25-27.

[5]单秀娟邓颖.课程思政视域下跨学科校本教研体系实践与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24(12):103-106.

[6]姚秀蓉."大思政课"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25(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