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曾腾
湖南大学410001
摘要:为鼓励企业加大职工教育投入,我国实施了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本文利用2014—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分析该政策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机制分析发现,该政策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激励企业增加职工培训投入。此外,市场化程度高、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低及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政策实施后劳动投资效率提升更明显。据此,提出进一步提高扣除比例、优化差异化政策等建议。
关键词:职工教育经费;税收激励;劳动投资效率;双重差分模型
(一)引言:
劳动投资效率反映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配置水平,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企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人力资本投资日益重要。职工培训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生产效率,但资金约束常制约企业的培训投入(曹越等,2021)1。为此,政府出台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自2018年起,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由2.5%提高到8%。该政策能否有效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不同企业类型间存在差异吗?本文旨在回答上述问题。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税收激励理论指出,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可激励企业增加特定领域投资(张青和陈霄,2025)2。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减少企业培训成本,激励企业提高员工素质,从而提高劳动投资效率。此外,融资约束理论表明,税收减免提高企业现金流,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推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席卫群和杨青瑜,2024)3。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
H2: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通过降低企业成本、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劳动投资效率。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本文选取2014-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进行分析。将2018年政策实施前未享受8%扣除优惠的非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处理组,已享受8%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对照组。样本共计14249个观测值。劳动投资效率衡量方法参考Jung等(2014)4,即实际净雇佣人数变动率与预期值之差的绝对值越小,效率越高。
(四)实证分析结果:
实证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政策实施后企业劳动力投入的异常波动明显减少,表明企业劳动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同时,企业规模越大、现金流越充裕的企业更能有效利用政策优势,显著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这意味着该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增强企业的现金流动性,从而有效缓解了资金约束,优化了企业的劳动投资结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实证发现,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有效提升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降低企业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建议进一步提高税前扣除比例,对中小企业实行全额扣除;同时应制定差异化政策,加强对非国有及高市场化企业的政策支持,确保税收政策更精准落地。
参考文献:
[1]曹越, 张文琪, 郭天枭. 员工需要为在职培训买单吗?——来自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改革的经验证据[J].会计与经济研究, 2021, 35(01): 43-63.
[2]张青, 陈霄. 税收激励、劳动力质量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基于2018年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 财会研究, 2025, (01): 29-38.
[3]席卫群, 杨青瑜. 税收优惠如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2018年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 税务与经济, 2024, (05): 13-23.
[4]Jung, B., et al. Corporate Labor Investment Efficienc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14,31(4): 1047-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