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与能效提升研究

作者

邹仁义

盾安(天津)节能系统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及其能效提升的相关问题。通过分析供热系统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阐述了智能化改造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包括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能效提升的关键因素和策略,如优化运行管理、改进供热设备、提高管网传输效率等。研究表明,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是实现能效提升的有效途径,对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和提高供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能效提升;智能控制;大数据

一、引言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成为了供热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传统的供热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行效率低下、能源浪费严重、供热质量不稳定等。智能化改造为供热系统的能效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控制技术,能够实现供热系统的精确控制、优化运行和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供热成本,提升供热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供热系统的现状与挑战

2.1 供热系统的构成

供热系统一般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热源是产生热能的地方,常见的热源有热电厂、锅炉房等。热网是将热能从热源输送到热用户的管道网络,包括一次管网和二次管网。热用户是使用热能的终端,如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

2.2传统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

传统供热系统存在运行控制落后、监测手段缺乏及供热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其多采用人工或定时控制,难适应实际需求,易造成能源浪费;关键参数缺乏实时监测,故障发现不及时;无法动态调整,导致用户冷热不均,影响舒适度与能源效率。

2.3 能源与环境压力

供热系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传统供热方式主要依赖煤炭等化石燃料,不仅能源利用效率低,而且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推进,供热系统面临着巨大的能源与环境压力。

三、智能化改造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3.1 智能控制系统

1. 原理与功能

智能控制系统是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的核心。它基于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能够根据室外温度、室内温度、用户需求等多种因素,自动调节供热设备的运行参数。当室外温度降低时,智能控制系统会增加供热设备的输出功率,以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

2. 实际应用案例

在某城市的供热系统改造中,引入了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在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端安装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了对整个供热系统的集中监控和智能调节。改造后,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20%以上,供热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3.2 传感器技术

1. 传感器的类型与作用

传感器在供热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的温度,为智能控制系统提供温度数据。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热网中的压力变化,防止管网超压或欠压。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热网中的热水流量,以便合理分配热量。

2. 传感器的布置与数据采集

传感器应合理布置在供热系统的关键部位,如热源出口、热网分支节点、热用户入口等。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智能控制系统中,为系统的运行控制提供依据。

3.3 大数据分析

1. 大数据在供热系统中的价值

大数据分析能够挖掘供热系统运行中的潜在规律和问题。通过对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如供热负荷的变化规律、用户的用热习惯等,可以为供热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决策支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用户的用热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供热方案。

2. 数据挖掘与预测性维护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供热系统中的设备故障进行预测性维护。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中的异常特征,提前发现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维修,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供热系统的可靠性。

四、能效提升的关键因素与策略

4.1 优化运行管理

1. 建立科学的运行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设备巡检制度、运行参数记录制度、故障应急处理制度等。通过科学的管理,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动态调整供热策略

根据室外温度、用户需求等因素,动态调整供热策略。采用分时分区供热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区域内,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供热温度和流量,避免能源浪费。

4.2 改进供热设备

1. 高效热源设备的选用

选用高效的热源设备,如新型的锅炉、热泵等。新型锅炉具有更高的燃烧效率,热泵则能够利用低品位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热网设备的优化

对热网设备进行优化,如采用保温性能更好的管道、高效的阀门和泵等。提高热网的传输效率,减少热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

4.3 提高管网传输效率

1. 管网的合理布局

在管网设计阶段,应进行合理的布局,尽量减少管网的长度和弯头数量,降低管网的阻力。要考虑热负荷的分布情况,合理确定管径大小。

2. 管网的水力平衡调节

对管网进行水力平衡调节,确保各个用户之间的热量分配均匀。通过安装水力平衡阀等设备,调整管网中的流量分配,避免部分用户过热或过冷,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能效。

五、智能化改造与能效提升的效益分析

5.1 能源节约效益

智能化改造和能效提升能够显著节约能源。通过精确控制、优化运行和提高设备效率等措施,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降低了供热系统的能耗。以一个中等规模的供热系统为例,经过智能化改造后,每年可节约煤炭10% - 20%左右,相当于减少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

5.2 成本降低效益

1. 运行成本降低

能源消耗的减少直接降低了供热系统的运行成本,包括燃料成本、电费等。智能化改造还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因为智能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运行和监控,减少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

2. 设备维护成本降低

通过预测性维护,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避免了设备故障的扩大化,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5.3 供热质量提升效益

智能化改造和能效提升能够提高供热质量。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精确供热,避免了部分用户过热或过冷的现象,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稳定的供热质量也有利于减少用户的投诉,提高供热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六、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表明,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是提升能效的有效途径。通过智能控制、传感器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及优化管理、改进设备和提高管网效率等措施,可显著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并提升供热质量。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融入,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实现更智能的决策、万物互联及数据安全可信。在人们对供热质量和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智能化改造与能效提升将成为供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永强.供热管网节能改造与智能化运行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21):59-61.

[2] 任新生.火电企业供热生产集中化、智能化的改造实践[J].华电技术,2019,41(11):70-75.

[3] 王金星.集中供热的智能化系统研究[J].价值工程,2022,41(35):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