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温敏硕
身份证号码:12010619920320601X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其对各行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筑行业亦不例外。建筑工程具有项目周期长、参与方众多、涉及数据繁杂等特点,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存在信息孤岛、协同效率低下、决策缺乏数据支撑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工程管理的精准化、高效化需求。
一、大数据时代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关键技术
1.1 大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
大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建筑工程涉及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等多个阶段,需采集的数据类型繁杂,包括地质勘察数据、材料性能数据、施工进度数据、质量检测数据等。通过部署物联网感知设备,如传感器、无人机、智能监控设备等,可实现对工程现场各类数据的实时捕捉与自动采集,打破传统人工记录的局限性。在数据存储方面,需构建适配工程数据特点的存储架构,既能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需求,又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数据的分散存储与集中管理,为后续的数据处理与应用奠定基础。
1.2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采集的海量数据中蕴含着工程管理的规律与潜在问题,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可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与深度分析。在进度管理中,通过对比实际施工数据与计划数据,可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预警;在成本管理中,对材料消耗、人工费用等数据的分析可实现成本动态监控与优化;在质量管理中,通过对质量检测数据的挖掘可识别质量隐患的关键因素。借助数据挖掘算法,能够从历史工程数据中提炼经验模型,为新工程的方案设计、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1.3 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技术
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技术实现了工程管理数据与功能的整合。该平台需整合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等功能模块,形成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平台设计需注重数据接口的标准化,确保不同阶段、不同系统的数据能够顺畅交互,打破数据孤岛现象。通过模块化设计,如进度管理模块、成本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等,满足不同参与方的使用需求。平台还需具备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查看数据报表、操作管理功能,实现工程管理的可视化与协同化,提升各参与方的沟通效率与管理协同性。
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2.1 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建设统一数据标准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筑工程涉及大量、复杂信息,如设计文件、施工进度信息,以及建筑材物资料规格、人力信息等。因此,如果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各个工程环节的数据都不可能衔接和有效共享、联结“数据孤岛”。而要制定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应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例如,数据格式标准统一,施工进度数据统一在具体日期记录或者统一形象进度百分数记录;数据编码标准统一,对不同建材材料、构配件编制唯一的编码,方便准确识别和管理。
2.2 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
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是工程管理的重要载体,平台可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运维的全方位管理。立项时可录入项目基本信息、投资预算等,在设计阶段可融合 BIM 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设计和协同,在施工阶段可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重要指标进行实时监控。
2.3 大数据在各管理环节的应用落地
大数据应用在管理各个环节是实现数据价值发挥、管理决策科学化的核心。在进度管理过程中,采集历史项目进度数据及现场施工的进度数据,通过对历史项目施工进度大数据分析来预测项目工期,分析工期延误的风险点及时进行资源调配;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整合检测质量数据、建材质量数据及施工工艺等数据,分析质量问题成因、制定整改措施等;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将采买成本数据、人工成本数据以及设备租赁等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对未来市场行情变化进行判断,制定动态的成本管控策略。
2.4 人员信息化素养提升
人员信息化素养提升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保障。建筑工程人员多、参差不齐,信息化素养是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基础。针对管理人员,开展信息化管理理念及平台操作培训,让管理人员熟悉信息化管理过程,能够使用数据为决策服务;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简单易操作的移动端应用培训,例如通过 APP 来做施工记录、安全隐患上报等。采用定期培训、在线学习、案例分享等方式,营造全员学信息化、用信息化的良好局面,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在日常工作能有效落地。
三、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3.1 政策支持与制度完善
制度引导与政策保障是信息化建设中的指挥棒与纪律条令。主管部门应立足于建筑工程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建筑行业信息化相关促进行动政策,使其提出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总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方向指引,为行业信息化指明发展路线;同时制定和形成有关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采集与使用、维护存储规则;建立信息化项目验收机制,明确验收具体标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实用性。3.2 资金投入机制建立
资金投入机制的建立是保障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的关键。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硬件采购、软件开发、平台维护、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企业应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年度预算规划,设立专项基金,确保资金投入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同时,可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如争取政府专项补贴、引入社会资本合作等,缓解资金压力。在资金使用过程中,需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信息化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动态跟踪,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3 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是维护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重要防线。随着建筑工程管理对信息化依赖程度的加深,数据安全、系统稳定等问题日益凸显,需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在技术层面,应采用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手段,保障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与网络攻击。在管理层面,需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与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结语
大数据时代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发展机遇。通过构建数据标准、搭建管理平台、深化大数据应用及提升人员素养,辅以政策、资金与安全保障,可有效破解传统管理难题。建筑行业需持续深化信息化转型,推动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以智能化手段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可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冬梅.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信息化思考[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4,(05):93-95.
[2]罗桢.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创新路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03):41-43.
[3] 梁兼备. 大数据背景下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信息化应用探究[J]. 中国招标,2021,(04):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