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机管理与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有效对策研究

作者

田春雨

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镇综合服务中心 131307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科学技术得以持续创新并广泛运用。在农业生产范畴内,现代化农机设备的运用已然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走向,亦是时代不断进步的必然态势。现代化农机技术的广泛普及,推动了农业生产朝着机械化、自动化以及规模化方向发展,为我国全方位达成农业现代化目标立下了卓越功勋。在当下形势之下,有必要依据农机管理与农机新技术在推广及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调整与优化工作,切实增强管理水平,加大宣传推广强度,提高农机新技术的普及程度,真正引领农民群众迈向富裕之路。

关键词:农机管理;新技术推广;创新应用

依据农业农村部所统计的数据表明:到2020年底,我国农机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比率达到53.6%,该技术涵盖自动导航、自动操纵、自动控制等方面,能够增强农机作业的精准度与效率。农机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比率为38.5%,此技术包含智能传感、智能控制、人工智能等内容,能够提升农机作业的智能化水准与自动化程度。农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比率为32.7%,该技术可实现农机与云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远程监控,提高农机作业的信息化程度与管理效能。农机遥感技术的运用比率为25.8%,该技术可借助卫星或者无人机等手段获取农田相关信息,为农机作业提供精确的决策依据。

1 农机管理与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意义

1.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制定农机使用计划,合理安排农机的使用时间和地点,避免农机闲置或者农田作业集中造成拥堵,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加强农机的养护和维修工作,定期检查和保养农机设备,及时修理故障,保障农机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因故障引起的停机时间。积极引进和推广新的农机技术和机械设备,如自动化播种机、喷洒机、收割机等,提高农机设备的效率和作业质量。

1.2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农机的使用可以替代传统的人力劳动,减少了农民在耕作、种植、收割等环节的人力投入,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农机的高效率操作可以大大提高农田作业的效率和速度,减少了作业时间,使农民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时间进行其他工作或休息。农机的使用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事务,提升生活水平。农机的使用提高了农田作业的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这意味着农田作业所需的劳动力可以减少,促进了农民就业机会的释放,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1.3 保护生态环境平衡

采用先进的农机设备和技术,如精准施肥技术、智能喷洒技术等,可以实现精准施肥和农药喷洒,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合理使用农机设备和技术,可以避免土壤的过度耕作和压实,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同时,精准施肥和灌溉技术可以减少养分和水的浪费,保护水资源。农机管理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技术,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

2 农机管理与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策略

2.1 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法规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农机管理,明确农机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农机管理部门必须对农机进行登记和备案,确保农机所有权的明确和合法性,为农机管理提供基础数据。规定农机的使用要求和维护要求,包括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农机的安全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鼓励设立农机管理和服务机构,提供农机技术培训、维修服务等支持,提高农民和农机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推广节能环保型农机设备,引导农民更新农机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给予农民和农机管理部门购买新农机设备的财政补贴和奖励,激励农机更新换代和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建立农机保险制度,为农机设备提供保险服务,确保农民和农机管理部门在使用农机过程中的安全和责任保障。通过以上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鼓励农民和农机管理部门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农机,促进农机管理与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发展。

2.2 加强农机管理部门的能力建设

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履行农机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农机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建设,配置专业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明确农机管理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农机登记、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工作。建立农机档案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记录农机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和维修记录等,提供全面、准确的农机管理服务。为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民提供农机管理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其对农机管理的认识和能力。加强对农机使用和维护的监管,加大对农机安全操作和维修的培训力度,确保农机的安全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

2.3 加大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提高农机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组织培训班、技术研讨会等形式,向农民普及农机新技术的知识和应用方法。同时,通过示范推广农机新技术的成功案例,增强农民的信心和积极性。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农民购买和更新农机设备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激励,降低农民更新农机设备的成本。加大对农机新技术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农机新技术的研发水平和应用效果,为农民提供更加先进和适应农业生产需求的农机设备。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加大农机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机新技术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4 加强对农机操作手的技术培训

农机新技术的推广要注重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农机操作和维修培训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机厂家进行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农机的正确操作和维修技能。通过举办示范活动和现场演示,让农民亲自体验和观摩农机新技术的使用效果,增强他们对新技术的信心和兴趣。建立农机新技术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机制,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操作指导和维修支持等服务,解答农民在农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农民组建农机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农机管理和技术支持,促进农民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通过引导农民共享农机,减少农机闲置和农民个体间设备重复投入,降低农机使用成本,提高农民对农机新技术的接受度。

2.5 加强农机管理与农业生产的结合

农机管理应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合理配置农机资源,提供定制化的农机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调查和了解农民的种植和养殖需求,掌握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的农机需求情况,为农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农机资源数据库,记录和统计各类农机设备的数量、型号和使用情况等信息,为农机资源的调配提供参考。鼓励农民共享农机设备,通过合作社、合作组织或平台等方式,使农机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减少闲置,降低投资成本。根据不同农田和作物的特点,提供定制化的农机服务,包括土壤分析、作物生长监测、施肥和灌溉等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农机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5]。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机管理和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和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机管理和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构建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金基浩.做好和龙市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策略研究[J].中国农机监理,2023(3):31-33.

[2] 宋聚丙.基于农机管理及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分析[J].农家参谋,2019(19):84.

[3] 魏健.加快农机安全管理改革,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8):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