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农机补贴政策的农机技术推广效益及改进策略

作者

张文部

安塞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摘要:农机补贴政策是“三农”优惠政策体系的关键构成,它有效缓解了农民购置农机的经济压力,加速了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在该政策实施背景下,相关部门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意义重大。本文剖析了农机补贴政策下农机技术推广的积极效应,提出了针对性推广策略,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农机补贴政策;农机技术推广;积极作用

一、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其发展质量对国家整体经济水平有着深远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大力推动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显著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由于农机操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有必要结合农机补贴政策,创新推广模式,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二、农机补贴政策下农机技术推广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00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提出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先进适用的农机给予补贴。此后,国家持续加大农机补贴投入,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然而,部分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对农业机械化认识不足,这不仅制约了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对农机技术推广提出了新挑战。在农机补贴政策下,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一方面,推广工作有助于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能让农民深入了解农业机械化的优势以及农机补贴政策带来的实惠,激发农民应用农机技术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朝着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双提升。

(二)推动农村社会发展

农机补贴政策降低了农民购置农机的成本。但目前,农机技术的主要应用群体——农民,受多种因素限制,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相对较低,在农机技术理解和设备操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农机补贴政策框架下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推广人员不仅能够传播技术知识,还能对农民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操作技能,进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

三、农机补贴政策下农机技术推广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顶层设计

我国农村地区受人文、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农机补贴政策也各有差异。为确保农机技术推广契合当地实际,相关部门需深入调研,做好顶层规划。结合本地农机补贴政策,制定科学的推广方案。各地可成立专门工作部门,负责制定农机补贴落实细则。鉴于农机技术推广涉及部门和人员众多,工作任务繁重,需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保障推广工作有序推进。

由于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方式存在差异,推广工作要深入分析当地农业生产状况,掌握农业机械的类型、参数、数量及其应用效果,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为推广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还要评估农机引进与当地农业生产的适配性,对不适配的农机,通过更换或改造等方式,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提升农机与当地农业生产的适配度。

(二)简化补贴流程

以往,农机补贴采用分批结算,申请流程繁琐,需核验机械、农机所有者与机械合影,以及一系列签字确认程序,耗时较长,影响补贴落实和农机技术推广。为提升农民参与农机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各地应优化农机补贴流程,为后续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为提高补贴办理效率,推动农机技术推广,可借助信息技术搭建农机补贴管理系统,精简补贴申请、审核、发放流程。针对部分交通不便、农机校验点少的农村地区,安排专人上门检验,确保农机补贴政策和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实施。

(三)创新推广模式

1. 宣传驱动推广

农机具有特殊性,农机技术推广需采用多元化模式,充分考虑农民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然而,当前部分地区发展滞后,对农业机械化重视不足,推广形式单一,仅发放宣传资料或组织培训班,难以激发农民参与热情,阻碍了推广工作的开展。

因此,在农机补贴政策背景下,需创新推广模式。鉴于农机操作实践性强,可采用线下推广方式。推广人员加大农机补贴政策和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宣传力度,通过悬挂标语、印发手册等方式,让农民初步了解补贴政策和新型农机。宣传内容可融入农机安全操作知识,营造良好的推广氛围。推广人员还可现场演示农机使用方法和补贴申请流程,帮助已拥有农机的农民申请补贴,让农民直观感受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和补贴政策的实惠,消除其购机顾虑,推动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

2. 数字赋能推广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改变了工作理念和方式。在农机补贴政策下,推广人员除线下推广外,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推广,提升推广效率。

相关部门可搭建线上推广平台,集成农机补贴申请和农机购置功能,运用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技术,推动农机技术推广、购置及补贴申请工作的开展。推广人员将各类农机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方法录制成视频,在平台上发布讲解,方便农民根据自身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农机。同时,利用平台的留言板、多人连线、视频通话等功能,鼓励农民提出问题,并安排专人解答指导,增强线上推广的实效性。在农机购置和补贴申请环节,推广人员引导农民线上操作,对重点补贴农机,通过二维码管理,采用远程视频核验、电子签名等方式办理,节省农民办理业务的时间,推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有序进行。

3. 活动协同推广

为将农机技术推广与农机补贴政策有机结合,推广人员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活动推广模式,帮助农民系统了解农机和补贴政策。

推广人员可策划主题推广活动,邀请农业机械专家举办讲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农民传授农机知识,宣传补贴政策。组织农民进行农机实操体验,绘制补贴流程图。还可设计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转变农民的思想和行动,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四)健全售后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作业环境复杂,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故障发生率较高。完善的售后服务,对提升农机技术推广成效具有积极意义。在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应定期回访购机农民,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农机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农民对农机的满意度以及农机与当地农业生产的适配情况。一旦发现农机存在问题,需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推广人员在接到农民的报修电话后,应迅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检修,降低农机故障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维修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详细记录维修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生产厂家,为厂家优化农机性能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农机管理部门和推广人员应协同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机和哄抬农机价格的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升农民对农机的满意度,为农机技术推广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加强推广队伍建设

农机技术推广和农机补贴政策解读工作专业性强,对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宣传能力要求较高。传统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部分地区发展理念滞后,对农业机械化重视不足,在组建推广队伍时缺乏规范性,选用非专业人员承担推广任务。同时,由于推广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环境欠佳、薪酬待遇和福利补贴不完善,导致专业人才流失严重,推广工作主要由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承担。加之培训工作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自国家出台农机补贴政策以来,为更好地推进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各地需加强推广队伍建设。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农机技术推广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招聘计划,拓宽招聘渠道,吸引具备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加入推广队伍。对于现有推广人员,管理部门需强化培训工作,组织他们深入学习农机补贴政策,引导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合理的推广计划。鉴于农机技术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培训工作应从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两方面入手,确保推广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各类农机。

随着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广泛应用,需将信息技术培训作为推广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其数字化推广能力。为充分调动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当地农业部门应加大财政支持,提高推广人员的薪酬待遇,完善补贴制度,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同时,建立健全考评和奖惩机制,将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纳入考核范围,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促使推广人员端正工作态度,提升工作质量。

三、结语

在农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优势,需全面优化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从顶层设计、补贴流程、推广模式、售后服务、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发力,通过农机技术的广泛推广,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汉中樵夫.农机赊销状态下的风险管控[J].农业机械,2025,(01):38-41.DOI:10.16167/j.cnki.1000-9868.2025.01.029.

[1]崔跃峰.辽宁省新一轮农机补贴政策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4,(06):98-99.DOI:10.16313/j.cnki.nykjyzb.2024.06.018.

[1]于帅.用好农机补贴政策[J].农业机械,2024,(10):6.DOI:10.16167/j.cnki.1000-9868.2024.10.001.

[1]张军.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河北农机,2024,(18):48-50.DOI:10.15989/j.cnki.hbnjzzs.2024.18.017.

[1]兰巧鲜.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J].南方农机,2024,55(14):169-171.

[1]中央财政今年安排246亿元支持农机补贴加力实施农机报废更新[J].农机市场,2024,(05):7.

[1]李昱瑶.新时期先进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4,(04):113-114.

作者介绍

张文部( 1974- ) ,男,陕西延安人,中专,长期聚焦旱地农业领域,围绕农机农艺融合、农机推广工作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