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检测与评估

作者

祝慧

南京三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引言

在建筑工程体系中,给排水工程是维系建筑物正常使用功能的关键 “ 命脉” ,其施工质量直接关乎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舒适性,以及公共卫生安全与环境质量。优质的给排水施工能够确保水资源高效供应、污水顺畅排放,反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诸如管道渗漏导致建筑结构受损、排水不畅引发污水倒灌、水质污染威胁居民健康等情况,不仅会给用户带来极大困扰,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安全隐患。科学严谨的施工质量检测与客观公正的评估,是保障给排水工程质量的核心手段。通过全面、系统地对施工全流程及成果进行检测评估,能够及时精准定位质量问题,迅速采取有效改进措施,确保给排水工程严格契合设计标准与使用需求。然而,当下给排水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估工作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并完善相关体系,对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给排水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估的理论基础

(一)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概念与内涵

给排水施工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概念,涵盖了从施工筹备到项目竣工交付全周期内,工程实体、功能以及工作质量满足既定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的程度。从工程实体层面来看,它要求给排水管道安装精准无误,无论是水平管道的坡度控制,还是垂直管道的垂直度把控,都要符合设计标准,确保水流顺畅;管道连接紧密可靠,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热熔连接等,保证接口处无渗漏。在设备安装方面,水泵、阀门、水表等设备的型号、规格必须与设计相符,安装位置合理,便于操作与维护。功能质量层面,给排水系统需具备稳定可靠的供水能力,满足不同使用场景下的水量、水压需求;排水系统要具备高效的排水性能,能够迅速排除污水和雨水,防止积水。工作质量则体现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施工技术方案的科学性、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性,以及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决定了给排水工程的整体质量与使用寿命。

(二)质量检测与评估的定义及作用

质量检测是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科学的检测方法,对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构配件、设备以及施工成品等进行全面检验与测试,以获取其质量特性数据的重要活动。通过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检测,构配件的尺寸精度、力学性能检测,以及施工成品的外观质量、功能性能检测等,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隐患。质量评估则是在质量检测所获数据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家相关标准、行业规范以及工程设计要求,对给排水施工质量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与客观判断,明确其质量等级和合格程度。质量检测为质量控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是质量管控的 “ 眼睛” ,能够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质量评估则为工程验收提供了科学依据,是质量管控的 “ 裁判” ,为后续的质量改进指明方向,二者共同维护着工程质量的可靠性,保障建设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给排水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一)施工前期的质量检测与评估

施工前期的质量检测与评估是保障给排水工程顺利开展的首要关卡。首先,要对施工图纸进行细致入微的审核,检查图纸是否完整齐全,各专业图纸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冲突,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行业标准以及工程实际需求。例如,检查给排水管道与其他管线的空间位置关系是否合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管线碰撞问题。对于原材料和构配件,需严格核查其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确保材料设备来源可靠;同时,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查看管道表面是否光滑平整、有无裂纹、砂眼,构配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并按照规定的抽样比例进行送检,从源头上保证材料设备质量达标。此外,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查验其是否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等级,了解其过往施工业绩和信誉情况;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估,查看关键岗位人员是否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组织技术考核等方式,确保施工队伍具备承担给排水施工任务的能力,为后续施工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与评估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与评估是保障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核心环节。在管道安装过程中,严格检测管道的坡度、坐标、标高,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因为管道坡度直接影响排水顺畅性,坐标和标高偏差可能导致与其他管线或建筑结构发生冲突。采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进行精确测量,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及时进行调整。同时,注重管道连接质量的检测,检查连接方式是否正确,接口处是否牢固、密封,通过灌水试验、闭水试验等功能性试验,检测管道的严密性,防止出现渗漏现象。对于设备安装,仔细核对设备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一致,安装位置是否便于操作和维护,设备与管道的连接是否牢固可靠。对水泵等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测,观察其运行是否平稳,检测其流量、扬程、功率等性能参数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此外,对施工工艺进行全程监督评估,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施工规范和技术方案进行操作,如管道焊接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沟槽开挖与回填是否规范等,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施工行为,确保施工过程严格符合质量要求。

(三)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检测与评估

施工完成后,需对给排水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检测与评估,以确定工程是否达到交付使用标准。进行系统的通水试验,模拟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供水、排水情况,检查整个给排水系统的水流是否通畅,各用水点是否有水供应,排水管道是否存在堵塞、渗漏现象。对饮用水进行水质检测,依据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检测水中的微生物指标、化学物质含量等,确保饮用水安全可靠;对污水排放进行检测,检查污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工程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包括施工记录、检测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文件等,确保资料完整、准确,与实际施工情况一一对应,为工程验收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通过对工程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和资料质量的综合评估,判断给排水工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为工程验收和交付使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给排水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给排水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估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检测标准和规范体系存在不完善之处,部分标准更新滞后,难以适应建筑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快速发展的需求。对于一些新型给排水管材,如复合管材、塑料管材等,缺乏针对性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对一些创新施工工艺,如非开挖施工技术在给排水管道铺设中的应用,相关检测评估标准尚不明确,导致检测工作缺乏统一规范,存在操作不标准、结果不可比的问题。检测设备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部分检测设备精度低、自动化程度差,无法满足高精度检测需求,检测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实时、动态监测。例如,一些传统的水压检测设备,操作繁琐,数据读取不准确,无法及时发现微小渗漏问题。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检测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对检测标准和方法理解不透彻,实际操作技能不熟练,容易出现检测误差,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质量评估过程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和量化评分标准,不同评估人员对同一工程质量的评价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

(二)完善检测标准与规范

完善检测标准与规范是提升给排水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估水平的关键。相关部门应组织行业专家、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对现有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紧密跟踪建筑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纳入标准范畴,补充和细化检测要求和方法。针对新型给排水管材,制定专门的质量检测标准,明确其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连接性能等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对于非开挖施工等新工艺,建立相应的检测评估标准,规范施工质量检测流程。同时,加强标准的宜贯和培训工作,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向检测人员、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深入解读新标准,确保各方准确理解和掌握标准要求,严格按照标准开展检测和施工工作,提高行业整体标准化水平。

(三)升级检测设备与技术

加大对给排水施工质量检测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设备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在线监测、物联网检测等先进技术,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实时、动态监测。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给排水管道和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压力、流量、温度等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预警。开发智能化检测软件,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分析和处理,生成详细的检测报告,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建立检测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校准制度,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为质量检测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结束语

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检测与评估作为保障给排水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在建筑工程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当前面临检测标准滞后、设备技术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评估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但通过完善检测标准与规范、升级检测设备与技术、加强检测人员队伍建设、优化质量评估体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能够逐步提升检测与评估工作水平。展望未来,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给排水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估将不断创新突破,向着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方向迈进,为提高给排水工程建设质量、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燕, 孟立萍. 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中常见问题及其优化对策研究[J].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20, (06): 96-98.

[2]曹玲凤.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优化措施[J]. 建材发展导向,2021, 23 (10): 7-9.

[3]刘伟. 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常见问题与优化对策[J]. 居业, 2021, (04): 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