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作者

杨泽 马志强

长春工业大学

摘要:本文以长春市R社区为研究对象,探寻社会工作视角下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与可行对策。研究发现,R社区作为特殊群体聚居区,存在居民参与积极性不足、行政主导与居民需求错位、主体意识薄弱等问题。通过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出“种子培育计划”培育社区治理骨干,建立“线上+线下”多元参与渠道,构建政府、社区、社工、居民协同机制,有效激活居民内生动力。社会工作者可通过整合资源、培养居民能力与平台搭建,来破解“行政主导-居民冷漠”二元困境,推动社区居民从被管理者向共治者转型,为新时代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可行路径。

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实践场域,承担着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微观治理效能的枢纽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求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这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本文R社区作为案例,其治理实践既体现了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共性特征,也暴露出居民参与深度不足、组织化程度偏低等矛盾。如何通过社会工作方法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机制完善的社区治理团体,成为当前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课题。

一、R社区概况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情况

(一)R社区概况

长春市R社区地处西环城路与德润路交会处的特殊区位,隶属于迎宾街道办事处。作为社会治理转型期的特殊场域,其人口结构呈现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保障性住房承租人中,低保户、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占比突出,同时包含一定规模的流动人口,这种复合人口结构导致早期存在较为突出的社会融合困境与治理复杂性。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该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机制,通过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实现效能提升。社区书记运用资源整合理论,创新性地破解民生服务供给难题。通过协调145路公交线路延伸工程及道路修缮项目,构建起“交通微循环+空间优化”的基础设施升级路径。社区秉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共同体,以民生为本推动服务型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二)R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情况概述

目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在高速发展,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职能也随之转变,我国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逐渐由社区治理中的主导者转变为社区治理中的协作者。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呼吁各种社会力量加入社区治理当中,共同推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R社区作为典型弱势群体聚居区,其居民构成以老年人、残障人士、低收入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社区中年轻人数量较少,社区新生力量不足。居民之中着对社区归属感薄弱现象,这也直接导致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不足;部分居民邻里之间日常交往较少,社区支持网络存在结构性断裂;信息传播渠道与居民接收能力不协调,形成信息传递阻滞。这三重问题相互交织导致了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同缺失削弱参与动力,人际网络薄弱制约信息流动,而信息阻隔又进一步强化了居民疏离感。长此以往下去对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区整体未来发展不利。

二、R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积极性不足

R社区会定期举办法律科普、健康课堂、文化娱乐和党建活动等多层多类型社区活动,但是大部分居民对于社区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居民不愿意主动参加活动,他们认为社区的事务与自己无关,没有形成社区归属感把自己当成社区的一部分,这也是导致社区活动参与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社区工作者与社工在组织各类活动时只能以参加活动赠送礼品为宣传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活动。虽然通过发放礼品能在短期内提升活动到场率,但这种外部刺激容易导致衍生问题,居民可能将参与社区活动与事务异化为“等价交换”行为,逐渐丧失对社区事务讨论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社区在项目周期压力下,可能陷入“激励依赖”的工作惯性,忽视对社区居民主体性的培育。这种模式在中期评估中往往显现后劲不足——当预算缩减导致物质激励取消时,社区活动参与率会出现断崖式下降,同时居民对社区事务的信任度可能低于干预前水平。

(二)社区工作者面临行政主导压力

政府通过资源分配与政策传导机制确立了在社区治理的主导性地位。这种行政主导模式在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也形塑了“行政吸纳社会”的治理生态。R 社区作为具有特殊群体聚居特征的公租房小区,该社区面临着双重治理结构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需要履行政府下达的精准帮扶、信访稳控等具有政治时效性的任务;另一方面又需应对低收入群体复杂的社会服务需求与社区参与难题。

这种张力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表现为以下冲突:科层制考核体系要求的任务完成度与居民需求响应度之间的目标错位;行政资源依赖导致的社区自主性受限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的实践冲突;传统治理思维与现代社区治理所倡导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机制之间的路径矛盾。

(三)社区居民主体意识低

作为社区治理的核心主体,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地位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但在R社区调研中发现,居民参与存在明显的角色错位:他们更多是政策执行者而非决策者,主体意识在制度框架下被逐渐弱化,居民提出的建议和诉求在社区决策过程中难以得到更多关注。其参与内容局限于非核心事务,这种低效参与可能会削弱居民的公共意识,导致社区治理陷入“行政主导-居民冷漠”的二元困境,与现代社区治理倡导的协商理念产生冲突。

三、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

社工与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双推荐”机制(社区工作者推荐+居民自荐)挖掘潜在社区治理骨干,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参与式评估等专业方法,重点关注那些具有公共事务参与意愿、人际影响力强且热心公益的居民。社工团队采用入户访谈与需求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中识别核心群体。这些骨干居民在项目执行中既发挥示范作用,又通过非正式社会网络动员邻居参与,形成“头雁效应”。

在社区引入 145 路公交车的过程中,面临着社区地处偏远、道路未完工导致居民出行难的困境。社区书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公交线路引入活动。在此期间,社区上下齐心,共同开展夯实路基、填砂造路等工作,最终道路成功修好并建成公交车站,顺利引入 145 路公交车,有效解决了居民长期以来的出行难题。这一成功案例为后续社区建设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社工可以借鉴此次经验,在社区活动中积极倾听居民意见,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工发挥带头作用,吸引居民踊跃参与社区活动。

(二)明确各方职责

随着社会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社区环境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暴露出诸多局限性,已难以契合社区动态变化的需求。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来看,政府作为社区治理中的关键主体,角色转型迫在眉睫。向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转变。这种角色调整,旨在打破以往政府单边主导的局面,为社区各类主体释放更多自主治理的空间。

社区、社工和社区居民共同推进社区自治,是建设新时代基层民主自治、形成社区共同体的关键一环。在这一过程中,社区与社工要履行信息交流桥梁与沟通纽带作用,搭建社区公共平台,引导居民积极投身社区事务,为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借助居民会议及各类社区活动,广泛收集居民的建议与想法,使居民的诉求得到倾听与重视,不断推动社区居民投入社区事务当中。引入各方力量进入社区,为居民开展健康讲堂、技能培训等多元化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协商沟通与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培养居民自身能力的方式,不仅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能力,也使其更加珍视并积极维护社区共同体。

(三)拓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

从线下层面来看,社区与社工可以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活动,积极倡导居民进行线下交流互动,引导他们直接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当中。这些活动搭建起了居民相互认识、彼此学习的平台,对营造良好社区氛围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社区发展的关键在于激活居民的共同体意识,通过培育文化认同感,让传统社区变成有温度的互助共同体。从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入手,通过增强文化归属感、建立信任关系和拓宽参与途径,推动居民从“被服务者”转变为“参与者”,最终达成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

在线上平台运用方面,社区通过搭建网站、组建居民社群等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信息高效传递和即时互动。居民可随时了解社区动态、政策文件和服务信息,并通过线上渠道提交建议、参与调研,显著提高了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模式,既保留了线下活动直观互动的体验优势,又发挥了线上平台便捷高效的传播特点,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参与方式。

四、结束语

通过开展社区共治项目等参与载体,引导居民在协商公共事务、组织互助服务、实施社区教育等过程中提升组织管理、资源协调及项目运作能力,激活社区内生动力。同步构建政府政策支持、社区平台赋能、社工技术指导、居民自主行动的协同机制,在强化社区关系网络的同时,实现了治理能力培育与治理结构优化的双向互动,为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具有实操性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2]曾东霞,衡丽.社会工作介入安置型社区文化重构研究——基于Y社区的观察[J].国际公关,2025,(02):77-79.

[3]陈冰杰,田小彪.社区治理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路径探索[J].大陆桥视野,2024,(08):23-25.

[4]蒋露莹.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问题与实务研究[J].国际公关,2024,(13):59-61.

[5]汪雪林, 伍娟.社会工作介入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研究综述[A]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十一)[C]. 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出版有限公司, 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出版有限公司, 2021: 3.

[6]罗昕颖.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20,36(02):43-47.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