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创建背景下西路军精神在海北的传承弘扬
李晓霞
海北州委党校 810299
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首创概念,是对文化公园体系的创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长征史实为基础,依托长征行军沿线文物遗迹,旨在弘扬红色文化与民族精神。随着2019年《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台,长征沿线各地各级政府陆续开始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目前已覆盖15个省区市。长征沿途各地流传着丰富红色故事,形成独特地域特色。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先进文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继承发展,是党领导人民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一种先进的新文化。红色文化与红色研学相辅相成,红色文化是基础,红色研学是传承弘扬的有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开展长征精神主题教育和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锚定了价值航向。
一、西路军精神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价值意蕴
西路军精神是党领导下人民军队创造的宝贵精神遗产,对充实民族精神、助力社会主义事业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路军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红色基因和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部分,将其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能产生多重效益。
(一)传承西路军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指引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精神谱系,这些精神需在新条件下继承发扬。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就是要利用好文物文化资源,弘扬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与西路军精神同根同源,都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光辉实践。都蕴含有崇高情怀、坚定信念、英雄主义精神、优良作风和深厚情谊;目标上都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精神动力。二者融入建设,能彼此辉映,凸显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和实践风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代人有各自长征路。当代人的长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继承西路军精神,在新长征路上奋勇前行。
总之,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创建背景下,传承弘扬西路军精神,不仅能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更能为新时代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激励人们不断奋勇前进。
(二)做大做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根基。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强大感召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做大做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具有重要意义。
西路军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又与其他革命文化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呈现革命文化形态,“以历史的方式记录了作为社会革命主体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以求复兴的历史过程、记录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将西路军精神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 可以更充分、全面地发挥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
二、西路军精神的重要意义与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先进文化引领、人民精神丰富、民族精神强大,是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关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至关重要。西路军精神作为重要革命文化形态,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形态契合,融入其中能产生“丰富、满足”之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等方面作用不可替代。在物质丰富的当代,人民对精神文化需求增大,更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精神文明满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提供宏大文化场景,整合西路军沿线资源并融入建设,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
(一)坚定革命理想,坚守精神高地
西路军将士若无崇高理想信念,便无法战胜数倍于己的顽敌与恶劣环境。回顾历史,他们为实现救国救民理想,以大无畏气概和不怕牺牲精神,在极端困难下与强敌殊死搏斗。在缺衣少食、无后援药品的绝境中,靠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仰坚持战斗。当下,部分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不足,影响工作推进,根源在于信仰淡化。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西路军精神,要以理论夯实坚定信念,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信仰之基,照亮奋斗之路。
(二)对党忠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西路军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重要原因是指战员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战略意图,一切行动听中央命令。西征中,部队行动多变却始终从革命根本利益出发,服从大局、勇于奉献。西路军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无论何种艰难处境,都一心向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生命谱写壮丽史诗。新长征路上,党面临诸多考验与危险,必须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新时代弘扬西路军精神,要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忠诚、拥戴、维护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奋斗姿态
西路军将士在敌强我弱环境及其艰苦的条件下,与马家军殊死搏斗,谱写气壮山河的奋斗之歌。指战员奋勇杀敌,展现前赴后继的魄力和宁死不屈的意志。新时代传承弘扬西路军精神,要接过历史接力棒,弘扬真抓实干风尚,把精力用于工作落实;发扬大无畏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作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面对新任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奋斗精神、革命情怀和团队精神,创造无愧于时代、历史和人民的业绩 。
三、西路军精神的时代启示
西路军的英勇事迹蕴含着宝贵精神财富,对新时代有着深刻启示。西路军奋死抗争、血战到底,彰显出英勇顽强、敢于斗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为完成党交付的任务,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发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西路军精神,要求党员干部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敢于斗争,战胜一切艰难,探索新路径。坚持底线思维,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以坚定意志和本领防范化解风险,解决前进路上的矛盾问题。
坚守初心使命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西路军明知西进可能失败牺牲,仍坚决服从中央命令,义无反顾投入战斗,初心不改。西路军失败后,党中央积极营救,各族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纷纷伸出援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送食物、救伤员、藏战士、助路费,上演了一场超越界限的大营救。在新时代,弘扬西路军精神,要以其为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拉近与群众的感情和作风距离,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用“辛苦指数” 换取人民的 “幸福指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启示我们:辉煌在苦难中铸就,胜利在奋斗中赢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今天,进入新时代,回望那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倍感今日的成就来之不易。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只有铭记历史,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战胜前行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现代化建设才能无往而不胜。
作者简介
李晓霞
海北州委党校 邮编:810299
职务职称: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