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技工院校领导干部廉洁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作者

王铁民

山东化工技师学院 山东省滕州市 277599

摘要: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学校廉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肩负起廉洁文化建设与廉洁人才培育的使命。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廉洁教育,能够有效预防腐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技工院校一体化开展廉洁教育,通过建立围绕干部、教师和学生的多主体协同工作机制,激发廉洁教育的生机活力,持续深化教育实效,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技工院校;廉洁教育;方法

引言

要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在廉洁文化综合改革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技工院校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技工院校领导干部廉洁教育内容

廉洁文化向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教育也一直是中国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上,学校廉洁文化建设既要遵循全社会廉洁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也要把握学校廉洁文化教育的独有特质。要高质量开展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其内涵和特质。廉洁文化是以廉洁为核心内容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就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提升学生廉洁文化素养为宗旨,通过学生廉洁观念教育、廉洁规范养成、廉洁制度教育,廉洁文化活动等方式,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廉洁思想情感、坚定廉洁意志和信念、积极践行廉洁准则的高素质人才的综合性活动总称。学校廉洁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理论教育、行为引导、制度建设和文化熏陶等形式。学校廉洁文化建设也要充分地做好理论教育、实践养成、文化浸润、效果评价等多维度的工作,把握好这些工作相互之间的关系,促使总体效果提质增效。四是发展性,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特征,社会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学校廉洁文化建设也要遵循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既要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特征,也要关注不同时期廉洁文化建设要求的变化,还要把握学生成长发展的变化特征,这样才能将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好、发展好。

2技工院校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师生认识不全面

廉洁教育是学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工程,但部分师生对廉洁教育内涵认识不全面,没有认识到廉洁教育对于提升师生廉洁意识、廉洁品质的重要性,学校的廉洁教育作用发挥不到位。部分技工院校教师和学生认为,个人“无职无权无风险”,根本不需要廉洁教育,甚至存在抵触心理,接受廉洁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展廉洁教育的难度。部分技工院校的廉洁教育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机制,缺少必要的投入,廉洁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呈现零散化的特点,没有形成体系。

2.2人才培养目标与工匠精神错位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职业教育过多偏重于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未给予充分的重视,与职业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核心宗旨相背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束缚和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重道轻器”等错误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深刻认知和体验。职业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缺乏具体评价指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缺乏追求技艺精进的职业精神,学习功利心较强。在自媒体高度普及的当下,网红主播通过直播、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获得流量以及收入以后,大学生的职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中产生了靠“出圈爆红”走捷径来获得流量财富的功利思想,放弃对于传统技艺的学习,转而投身网络自媒体领域。

3技工院校领导干部廉洁教育内容与方法创新措施

3.1更新职业教育理念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技工院校必须转变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把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根本目标,既要强化职业技术技能训练,更要注重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职业责任感培养,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才是更接近教育本质的教育。技工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色,基于工匠精神形成独特的育人理念,构筑有效的育人培养体系,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懂得自己不仅是未来的技术技能型“匠人”,还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国制造业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人力资源,从而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同,自觉地磨砺“匠心”“匠品”,这既是对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根本所在[1]。

3.2多元推进工匠精神融入全过程育人

学院通过加强不同阶段教育教学过程的相互衔接,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体系、技能大赛、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打造“匠心中国”思政金课,编制《形势政策课教学指南》,吸纳劳模、大国工匠、行业大师等成为教学力量。制定专业大类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培育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精彩课程、精彩教案、精彩课件。打造世赛基地,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并将技能大赛的项目转化为实训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未来的“工匠大师”。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际操作,深入体验和理解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从而培养对细节的关注、对质量的追求以及对工作的热爱。技能比拼上,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工匠精神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

3.3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考核指标体系是提升思政育人质量的关键路径。强化工匠精神培育成效评价,运用新质生产力技术手段建构科学评价体系,在立足学生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基础上,通过构建智能化评价机制实现工匠精神培育成效测评。深化工匠精神培育过程性评价,运用智能化手段记录学生学习轨迹和认知变化,形成基于数据分析的科学评价机制。优化工匠精神培育评价标准体系,制定涵盖知识掌握、价值认同、实践应用等维度的评估指标,建立基于新质生产力技术支持的多元评价模型。建立学习过程数据采集标准,通过课堂互动、在线学习、实践活动等环节,收集学生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的表现数据。构建工匠精神培育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形成个性化评价方案。开发工匠精神培育智能化评估工具,设计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评价量表,实现培育成效科学化评估。探索智能化评价创新方法,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开展工匠精神培育情境化评价。建立学习行为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学生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的表现进行分析,构建智能化评价数据模型[3]。

结束语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材变革要与教学方式变革相配合,与实践教学相衔接,与考核评价相协调,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玲.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路径分析[J].中国军转民,2024,(05):67-69.

[2]孙邻.新时代加强技工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职业,2023,(14):94-96.

[3]邸士荣.映日奇葩别样红──河北省廊坊市高级技校以党建促发展创名校纪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25-27.

本文系2024年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课题“技工院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RSJY2024-Y008)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