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金属板材辊式矫直机压下装置的故障诊断与预测维护研究

作者

周子萱

宝钛集团宽厚板材料公司 身份证号码:610302199806244535

引言: 金属板材辊式矫直机是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中用于改善金属板材平直度的重要设备,其压下装置作为核心部件,通过调整上下矫直辊的间隙来控制矫直力,直接影响矫直质量和生产效率。然而,由于压下装置长期处于高负荷、复杂工况下运行,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如液压系统泄漏、机械传动部件磨损、电气控制系统故障等,导致设备停机维修,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开展压下装置的故障诊断与预测维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压下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1 结构组成

金属板材辊式矫直机压下装置由液压、机械传动和电气控制三部分系统组成。压下电机提供压下动力,通过机械传动带动上受力架移动;再由液压弹簧卡紧钢将上辊系固定在上受力架装置上,机械传动系统含同步轴、蜗轮蜗杆、压下螺丝、螺母等部件,再由4 个平衡缸精确控制矫直的压力;电气控制系统控制液压系统压力、流量及机械传动系统运动参数,确保压下装置按设定工艺运行。

1.2 工作原理

在矫直过程中,电气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矫直工艺参数,向液压系统、压下电机发出控制信号,调节液压缸的压力和流量,使上矫直辊按照预定的速度和位移向下移动,与下矫直辊共同对金属板材施加矫直力。通过多次反复弯曲,消除金属板材内部的残余应力,使其达到所需的平直度。

二、常见故障类型及成因分析

2.1 液压系统故障

液压油泄漏:液压系统中的密封件老化、损坏或液压管路破裂等原因,会导致液压油泄漏,使系统压力下降,压下力不足,影响矫直效果。

液压泵故障: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其内部零件磨损、间隙增大或泵的转速不稳定等,会导致液压泵的输出压力和流量不足,无法满足压下装置的工作要求。

液压阀故障:液压阀用于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和方向,若液压阀的阀芯卡死、弹簧失效或密封不严等,会导致液压系统压力波动、动作失灵等故障。

2.2 机械传动系统故障

蜗轮蜗杆磨损:齿轮在长期传动过程中,由于齿面摩擦、疲劳等原因,会出现磨损、点蚀等缺陷,导致传动不平稳,产生噪声和振动,影响压下装置的精度和稳定性。

压下螺丝、螺母故障:丝杠螺母副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若压下螺丝和螺母的配合间隙过大、润滑不良或存在杂质等,会导致压下螺母副运动不灵活,产生爬行现象,影响上矫直辊的位置精度。

2.3 电气控制系统故障

传感器故障:传感器用于检测压下装置的压力、位移、速度等参数,若传感器损坏、精度下降或信号传输故障等,会导致电气控制系统无法准确获取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从而影响控制效果。

控制器故障:控制器是电气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若控制器内部的电子元件损坏、程序出错或受到电磁干扰等,会导致控制器无法正常工作,使压下装置出现失控现象。

三、故障诊断方法

3.1 振动分析法

振动分析法是通过对压下装置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提取故障特征信息,从而实现故障诊断的一种方法。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液压泵、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部件的振动信号,通过频谱分析、时频分析等方法,识别出故障频率成分,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及故障类型。例如,当齿轮出现磨损故障时,其振动信号的频谱中会出现明显的边频带,通过分析边频带的特征可以确定齿轮的磨损程度。

3.2 油液监测技术

油液监测技术是通过对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进行定期采样和分析,检测液压油的物理化学性能指标和磨损颗粒的含量、形态等,判断液压系统的运行状态和部件的磨损情

况。常用的油液监测方法包括理化指标分析、铁谱分析和光谱分析等。例如,通过铁谱分析可以观察到液压油中磨损颗粒的形态、大小和数量,从而判断液压系统中哪些部件出现了磨损故障。

3.3 温度监测法

温度是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压下装置的关键部位,如液压缸、电机、轴承等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其温度变化情况。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往往会导致局部温度升高,通过分析温度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例如,当液压缸的密封件损坏导致液压油泄漏时,液压缸的温度会明显升高,通过温度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该故障。

3.4 实际案例分析

某钢铁企业的金属板材辊式矫直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压下力不足的故障。通过振动分析法对液压泵进行检测,发现其振动信号的频谱中存在异常频率成分,进一步分析确定为液压泵的内部零件磨损。同时,采用油液监测技术对液压油进行分析,发现液压油中的铁谱颗粒含量明显超标,也证实了液压泵存在磨损故障。根据检测结果,对该液压泵进行了维修和更换,恢复了压下装置的正常运行。

四、预测维护策略

4.1 数据驱动的预测维护

利用传感器采集压下装置的运行数据,如压力、位移、速度、温度、振动等,建立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库。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建立设备故障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并给出维护建议。

4.2 模型融合的预测维护

将数据驱动的预测模型与基于物理模型的预测方法相结合,提高故障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物理模型的方法是根据压下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其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预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发展趋势。将数据驱动模型和物理模型的结果进行融合,综合考虑两种方法的优势,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设备的故障时间和故障类型。

4.3 维护决策优化

根据故障预测结果,结合设备的运行历史、维护成本、生产计划等因素,制定最优的维护决策。例如,对于预测到即将发生故障但尚未影响生产的设备,可以采用预防性维护措施,如定期更换易损件、调整设备参数等,避免故障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故障的设备,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和生产需求,合理安排维修时间和维修方式,尽量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降低维护成本。

结论

本文对金属板材辊式矫直机压下装置的故障诊断与预测维护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压下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结了常见故障类型及成因,介绍了振动分析、油液监测和温度监测等多种故障诊断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其有效性。同时,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和模型融合的预测维护策略,以及维护决策优化方法。研究表明,采用先进的故障诊断与预测维护技术可以实现压下装置的智能化维护,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压下装置的故障诊断与预测维护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金属板材矫直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闫宏斌.高强钢板平行辊式矫直机矫直策略的研究[D].燕山大学,2023.

[2]张小强, 蒋东翔, 胥传普. 基于数据驱动的工业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9, 23(7): 1441 - 1449.

[3]雷亚国, 贾峰, 周昕, 等.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机械装备大数据健康监测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1(21): 49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