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进高职武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
曹臣星 曹泰峰
1.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530 2.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郑州 450046
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聚焦于高职武术教学,深入探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详细阐述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在线教学平台与移动学习工具在高职武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对现代技术手段在高职武术教学中的效果评估进行研究,旨在为提升高职武术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探索出借助现代技术改进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现代技术手段;高职武术教学;教学效果;应用策略
引言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强身健体功效。在高职教育中,武术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强身健体、培养意志品质,还能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然而,传统的高职武术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一、现代技术手段对高职武术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1.1 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
不同的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而武术教学内容涵盖了武术动作、武术文化、武术历史等多个方面。只有当所选用的技术手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高度契合时,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武术动作时,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演示能够清晰地展示动作的规范和细节,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而在介绍武术文化与历史背景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图片、文字、音频等多种元素,更生动地呈现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果技术与教学内容不匹配,可能会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学生难以将技术所呈现的内容与实际教学要点联系起来,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 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设计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对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基于技术的教学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现代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如多媒体软件的制作与播放、VR/AR设备的使用等。只有教师能够自如地运用这些技术,才能在课堂上顺利地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避免因技术操作失误而影响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教师要具备基于现代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和整合现代技术手段,设计出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运用在线教学平台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资源的发布方式、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形式,以充分发挥在线教学平台的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如果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或教学设计不合理,即使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也难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1.3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参与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动机和参与度对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现代技术手段虽然能够为武术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吸引力,但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显著提升。一些学生可能对武术本身缺乏兴趣,而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通过丰富的视觉、听觉体验以及互动性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VR技术创建的虚拟武术训练环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武术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此外,学生的参与度还体现在对技术工具的使用和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上。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利用移动学习工具进行课外练习和交流,参与在线平台的讨论和作业完成,那么教学效果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反之,如果学生对现代技术手段持消极态度,缺乏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那么技术手段的优势将无法充分发挥。
二、现代技术手段在高职武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多媒体技术在武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1 利用多媒体展示武术动作示范与分解
在武术教学中,准确、规范的动作示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传统的教师现场示范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动作速度较快、学生难以从各个角度观察等。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演示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录制专业武术运动员或自己的标准动作示范视频,在课堂上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等设备进行播放。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暂停、回放视频,对动作进行详细的分解讲解,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个动作的起始位置、运动轨迹、发力点等关键要素。例如,在教授太极拳的“云手”动作时,通过视频的慢放和分解,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手臂的划圆动作、脚步的移动以及身体重心的转换,从而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此外,还可以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一些对比视频,将正确动作与常见错误动作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错误动作的问题所在,加深对正确动作的理解和记忆。
2.1.2 制作武术文化与历史背景的多媒体课件
武术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武术文化与历史背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他们对武术的理解和兴趣。多媒体课件可以包含大量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料。例如,在介绍武术流派时,可以插入各个流派代表人物的图片和相关故事的文字介绍,同时播放一些该流派武术表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不同流派的特点有更直观的感受。在讲解武术历史发展时,可以利用时间轴的形式,结合历史事件的图片和文字说明,配以相应的背景音乐,使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此外,还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一些与武术相关的文化元素,如古代武术典籍的图片、武术诗词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2.1.3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反馈与评价中的应用
教学反馈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收集学生的学习表现数据,如通过摄像机录制学生的武术动作练习过程,然后进行回放分析,对学生的动作规范程度、完成质量等进行评价。同时,利用在线问卷调查工具,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反馈意见。例如,在每堂武术课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在线问卷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武术动作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反馈信息,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2.2.1 创建虚拟武术训练环境
VR技术能够创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武术训练环境。通过佩戴VR设备,学生可以进入一个虚拟的武术训练馆,馆内有各种武术训练器材和虚拟的对手。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进行各种武术套路的练习,如长拳、刀术、枪术等。与传统的训练方式相比,虚拟武术训练环境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安全性高,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训练,不用担心因动作失误而受伤;二是训练场景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不同的训练场景,如古代战场、山林等,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三是可以实时反馈训练数据,VR设备能够记录学生的动作轨迹、力度、速度等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训练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例如,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练习南拳时,VR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发力情况,当学生发力不足或发力方式不正确时,系统会及时给出提示,并通过虚拟教练的示范指导学生进行纠正。
2.2.2 利用AR技术增强武术动作教学的直观性
AR技术通过将虚拟信息与现实场景相结合,能够增强武术动作教学的直观性。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AR技术制作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如AR卡片。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AR卡片,即可在屏幕上看到相应武术动作的三维立体演示,并且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例如,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武术器械动作,如剑术的“缠头裹脑”,学生通过扫描AR卡片,能够清晰地看到剑的运动轨迹以及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动作,比单纯依靠教师的现场示范和讲解更加直观易懂。此外,AR技术还可以在现实场景中添加一些虚拟的提示信息,如动作的关键点、发力方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武术动作。
2.2.3 VR与AR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互动性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在VR与AR技术应用于武术教学时,需要注重互动性设计。在VR虚拟武术训练环境中,可以设置一些互动任务和挑战,如与虚拟对手进行对抗比赛、完成特定的武术动作组合任务等。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和挑战,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实现多人在线互动,学生可以与同学一起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武术训练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竞争。在AR技术方面,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如通过手机扫描现实环境中的特定区域,出现虚拟的武术怪物,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武术动作进行攻击和防御。这种互动性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武术知识和技能。
2.3 在线教学平台与移动学习工具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2.3.1 利用在线平台发布教学资源与作业
在线教学平台为武术教学搭建了一座资源共享的桥梁,极大地拓展了教学资源的传播与获取途径。教师可将精心制作的武术教学课件上传至平台,这些课件涵盖了丰富的武术知识,从基础的武术理论,如武术的起源、发展脉络、流派特点等,到各类武术动作的详细解析,配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武术知识体系。同时,教学视频也是在线平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录制专业的武术动作示范视频,包括完整的武术套路演练以及每个动作的慢放、分解演示,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动作的起始位置、运行轨迹、发力要点等关键信息。比如在教授少林拳时,通过多角度拍摄的视频,学生能够全面观察到拳法中刚健有力的冲拳、灵活多变的摆拳以及沉稳扎实的马步等动作细节。
2.3.2 移动学习工具在武术课外练习与交流中的作用
移动学习工具,如各类武术学习应用程序,为学生的课外武术学习提供了便利且丰富的途径。这些应用程序通常包含大量的武术教学视频资源,学生在课余时间,无论是在校园的操场、公园,还是在家中,只要有移动设备和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武术动作的慢动作演示,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例如,学生在学习剑术时,应用程序中的慢动作视频能够让学生仔细观察剑的走势、手腕的转动以及身体的配合,从而不断纠正自己的动作。移动学习工具还具备训练计划制定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时间安排以及身体状况,在应用程序上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2.3.3 基于在线平台的教学数据分析与个性化指导
在线教学平台能够精准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这些数据为教师提供了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窗口。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师可以知晓学生投入到武术学习的精力和专注度。例如,如果发现某个学生每周在平台上学习武术的时间明显少于其他同学,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情况,是因为对课程不感兴趣,还是有其他学习任务冲突。观看视频次数的数据也能反映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关注程度。如果某个武术动作的教学视频被频繁观看,说明学生可能在该动作的学习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重点关注。作业完成情况的数据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教师通过分析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提交时间等,能够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应用方面的问题。基于这些数据分析结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对于在某个武术动作学习上花费时间较长且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推送专门的辅导视频,这些视频针对该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三、现代技术手段在高职武术教学中的效果评估
3.1 现代技术手段在高职武术教学中的效果评估指标
为全面且精准地衡量现代技术手段于高职武术教学里的成效,构建一套严谨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意义重大。学生学习成绩作为直观体现,理论知识考试涵盖武术历史、文化内涵及技术原理,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深度认知;技能考核着重武术套路规范性、动作流畅度与力度,像长拳套路考核,从起势到收势依动作规格、节奏、精气神等方面打分,对比运用现代技术前后成绩,判断其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方面,借精心设计的问卷了解学生对武术课程兴趣的变化,如是否因技术更期待上课、是否主动探索知识等,课堂观察学生在多媒体展示、VR体验时的专注度及互动积极性,从细微处判断其投入程度。教学过程互动性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统计学生发言次数、参与讨论质量,在VR/AR教学中记录师生互动、学生小组协作训练的配合与交流情况。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依据在线平台教学视频播放时长、课件下载量等数据,判断资源对学生学习的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则通过移动学习工具查看学生自主训练计划执行、学习时间投入及在学习社区的活跃度来评估。
3.2 现代技术手段在高职武术教学中的效果评估与反思
经对各项指标评估,现代技术手段在高职武术教学成效斐然。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多媒体的生动展示、VR的沉浸式体验让原本对武术兴致不高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成绩也随之稳步提高,知识理解更透彻,动作技能愈发规范,教学互动性增强,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积极参与。但评估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教师层面,部分教师虽运用技术辅助教学,可教学设计存在缺陷,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粗糙,内容堆砌,未突出重点;VR教学中对虚拟场景利用不足,引导学生体验不够深入,且在技术操作上,面对复杂设备与软件常出现失误,影响教学节奏。学生方面,在移动学习与在线学习时自律性欠佳,虽拥有丰富资源,却未能合理利用,学习时间碎片化,难以系统深入学习,致使学习效果良莠不齐。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现代技术培训,不仅提升操作技能,更要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教师自身也需不断钻研,提高技术融合能力。对于学生,教师要制定详细学习规划,设立激励机制,引导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增强自律性,进而让现代技术在高职武术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结语
现代技术手段在高职武术教学中既展现出提升教学效果的显著优势,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优化教师培训、强化学生引导,定能让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助力高职武术教学迈向新高度,培育更多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赵佳齐,张向荣.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武术研究,2025,10(01):95-96+112.
[2]余洋,温搏,高圣灏.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武术现代转型的内在逻辑[J].武术研究,2024,9(04):33-37.
[3]刘昕坤,解晓璠.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武术的创新与传承[J].健与美,2024,(03):135-137.
[4]樊晓强.高校武术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解析[C]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82-86.
[5]沈丽娟.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J].考试周刊,2016,(84):116.
作者简介:曹臣星(1974.4- ),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曹泰峰(2004.1- ),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为骨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