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的基本内涵与框架研究

作者

李祎

唐山师范学院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能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之一。智能教育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还对教师与学生的教育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智能教育环境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还应具备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力;而学生则需要具备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范生的智能教育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的基本内涵与框架,力求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一、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的基本内涵

1.智能教育素养的定义

智能教育素养指范生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教学环境中,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教学与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这不仅是对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还包括如何将其有效整合进教学设计中,提升教学质量。智能教育素养包括数据分析能力、智能化教学设计能力与学生个性化发展支持能力。例如,某高校的教师李教授通过引入在线教学平台与AI 智能助手,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提升了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用智能设备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馈数据调整教学策略。

2.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的组成要素

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由多个核心要素构成。教师的核心要素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创新能力与互动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指教师能够熟练使用教学管理系统与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设计与课堂互动;教育创新能力指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提升学习体验;互动教学能力则体现为教师能通过智能化平台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对于学生来说,智能教育素养包括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应能够自主使用各种学习平台,分析并整合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一名高中学生小张为例,他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接触到了个性化学习资源,在多种在线测试中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最终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

3.智能教育素养的培养路径

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的培养需要从教育体系、教学模式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着手。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智能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育创新能力。例如,某教育机构定期为教师提供关于如何使用AI 智能教学平台的培训,教师通过学习如何设计数据驱动的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与学习成效。学生的智能教育素养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与自主学习结合的方式培养,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智能化学习工具,鼓励其在自主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通过多渠道的能力提升与实践,教师与学生的智能教育素养逐步提高,符合智能教育时代的要求。范生智能教育素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关键,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提升个人素养,推动教育体系与教学质量的优化。

二、范生智能教育素养框架的构建

1.智能教育素养框架的核心要素

生智能教育素养框架包含技术素养、教学素养与思维素养。技术素养要求教师和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智能化教育工具。教师不仅要能使用电子白板、学习管理系统(LMS)等教学平台,还要能引导学生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学习评估。学生则需要具备在数字环境下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学素养涉及教师如何设计并实施创新的智能教学模式。例如,某中学数学教师张老师利用智能教育平台“学堂云”,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并通过平台数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思维素养强调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具备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并利用智能工具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智能教育素养框架的层次结构

范生智能教育素养框架是层次化的,涵盖基础技能到高阶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基础层次,教师需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学生需具备信息获 随着层次的提高, 教师需要能够设计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活动,学生则需要能够进行 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为例,教师通过智能化的在线测试平台,为学生提供实时反 学习策略。对于学生而言,经过基础层次的学习后,他们能够在复杂的学科领域中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提升了综合分析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3.智能教育素养框架的动态发展

范生智能教育素养框架具有动态性,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教育需求的变化,框架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例如,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师需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智能化元素,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方案。学生则需要通过多种智能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培养自我调节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某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利用AI 智能分析平台,结合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内容。这种智能化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核心的知识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果。范生智能教育素养框架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持续更新,教师与学生在不断提升技术素养的同时,也应不断加强思维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论

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的内涵与框架是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工具的广泛应用,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需的 基本的技术能力,更涉及到创新思维、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跨学科整合能力等多个层面。教师的智 能教育素养应涵盖信息技术运用、教育创新及互动教学能力,学生的素养则侧重于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 (2021). 智能教育素养框架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教育理论与实践, 34(2), 45-52.

[2]王峰. (2020). 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的内涵与发展路径. 现代教育技术, 29(4), 120-126.

[3]陈晓. (2022). 基于智能教育背景下教师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 教师教育学报, 27(6), 98-104.

[4]李婷. (2023). 智能教育与范生素养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创新. 教育与信息化, 41(5), 88-94.

本文系河北省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改专项课题 基于生成式AI 的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研究:框架构建 、模式架构及培养路径(课题编号:2025RGZN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