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
赵恒杰 魏正杰 钟涛 李长勇 郑亚茹 冯文杰 胡超 王颖 赵中涛
1.山东省社会信用中心 山东济南 250011 2.山东省科技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101 3.山东科技咨询协会 山东济南 250101 4.山东标准化协会 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资源保障区,黄河流域正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并努力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信用体系扮演了关键角色,它通过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环保项目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一个健全的信用体系不仅能有效减少环境破坏,还能加强各方的协同治理,进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治理效率,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生态信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环境绩效评价
1 信用体系概述
1.1 “生态信用”“生态信用体系”概念及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生态信用”是人与自然间的一种信用关系,旨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它利用金融和激励措施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涉及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合作[1]。“生态信用体系”是一套管理机制,基于相关法规和标准,通过激励和约束措施鼓励生态保护,包括信息共享、评估、激励约束和监管机制。生态信用体系建设是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市场化配置生态资源,促进生态资产和资本的形成,推动市场主体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信用体系通过奖惩机制引导企业关注生态成本,推动绿色生产,并通过信用评级和信息共享机制,将企业生态环境行为纳入市场监管和金融支持体系[2]。各地环保信用评价覆盖多个领域,与绿色金融等措施融合,高信用等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有优势。信用修复机制促进失信主体改进行为,推动环保诚信文化培育[3]。
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现状与挑战
黄河流域是我国关键的生态和经济区域,目前正面临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挑战。尽管生态脆弱性有所改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仍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黄河源区和四川流域的湿地减少,而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虽增加,但生态功能下降。水土流失问题在黄土高原尤为严重,水土保持率虽提高,流失面积仍然很大[4]。鱼类资源减少,特别是特有物种濒临灭绝,水库建设影响了河流的自然流态。我国现有流域管理政策和特别法虽多,但缺乏统一管理,法规分散和协调性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支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但未来需加强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执行力和跨区域协调[5-7]。
3 信用赋能生态保护的机制
信用赋能生态保护的理论基础涉及信用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信用经济学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信息不对称来规范市场行为,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信用制度为其提供保障。在生态保护中,信用体系通过环境信用评价引导企业履行环保责任,推动绿色转型。信用修复机制和环保信用激励企业负责任行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信用体系建设包括五个关键环节:生态信用信息共享、多元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监管与披露、权益保护机制。生态信用信息共享是基础,多元评价是核心,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动生态行为正向循环,监管与披露确保体系透明和有效监督,权益保护机制确保信息主体的合法权利[8]。“生态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支撑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实施方案、标准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个人、企业和行政村三个主体的生态信用评价、动态管理和应用制度[9]。“生态信用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主要包括硬技术支撑和软技术支撑两个方面。硬技术支撑主要包括生态信用大数据平台建设、生态信用基础设施等。软技术支撑主要包括从事生态信用研究的人才、高校、科研机构等[10]。
4信用赋能生态保护的具体路径
一是政府应出台法规政策,鼓励企业提升环保表现,并要求金融机构将环保信用评级纳入信贷审批流程。同时,设立监督机构评估政策执行效果。二是金融机构需深入了解行业环保需求,设计差异化的环保信用产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评估企业环保信用,并建立国家级环境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信用产品可信度。三是加强环保信用产品推广,政府、金融机构、媒体和社会团体应共同举办活动,传播绿色金融理念,提高社会认知度。四是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积累经验,选择典型地区或行业推出环保信用产品,评估市场接受度和企业反馈,优化产品设计。五是建立动态环境信用数据库,完善政策支持和法律框架,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加强绿色金融与信用机制的宣传与教育。
5 意见与建议
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以省会城市为引领,构建信用协同共建机制,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联动提升。关键措施包括:一是强化省会地位,构建联动发展格局,提升政府公信力、营商环境、诚信文化及法治环境,深化省会城市间信用合作,共促黄河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二是推动信用制度协同共建,统一政策和标准,强化信用信息归集、评价及监管,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构建联合奖惩模式,提升区域信用监管水平。三是开展跨域“信易+”合作,实施“信易贷”“信易批”“信易租”等工程,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创新“警信行”联合机制精准打击失信行为,推动文旅产业跨域合作,实现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强公众参与和信用教育,增强公众信用意识和环保意识,定期发布信用报告和案例,营造全民参与信用建设氛围。五是建立健全信用奖惩机制,明确信用评级效力,实施奖惩措施,对环保信用优良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融资优惠等激励,对失信企业限制市场准入、提高融资成本,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机制,促进企业履行环保及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萱, 郭林青, 韩文亚. 环境信用监管体系优化与实施路径研究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1-21.
[2]樊志刚, 胡婕. 贷款新规:信贷市场走向成熟的起点 [J]. 中国金融, 2010, (11): 35-7.
[3]张润国. 研究借鉴文明成果全面加快软环境体系建设——谈赴美学习的几点体会 [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6, (03): 20-2.
[4]密玲, 刘鹏.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系统识别与展望; proceedings of the 2024(第十二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 中国江苏南京, F, 2024 [C].
[5]李海生.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系统识别与展望 [J]. 环境科学研究, 2024, 37(01): 1-10.
[6]李想.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D], 2023.
[7]于法稳, 方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问题 [J]. 中国软科学, 2020, (06): 85-95.
[8]徐辉.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保障体系研究—理论与实践 [D], 2008.
[9]守护母亲河的生态底色——小浪底水利绿化工作 [J]. 中国水利, 2022, (20): 14-7.
[10]罗彦如. “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研究 [J]. 财经界, 2024, (21): 9-11.
基金项目:山东省信用协会2024年科研课题项目“信用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为2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