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问题与防治措施探讨
陈继卯
丽水市莲都区峰源农业技术服务站 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逐渐成为主流,规模化生猪养殖虽然带来了产量和效益的提升,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如何有效防治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生猪养殖过程中,粪便、废水、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影响空气质量、水资源安全以及土壤环境,如何在保证生产效益的前提下,降低养殖污染,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分析了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问题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生猪养殖;污染问题;集中处理
引言: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近年来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养殖方式的变化促进了生猪生产的效率,但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粪污、废水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水体及空气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传统养殖方式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污染防控措施不完善,导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如何在大规模生产下实现污染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也在推动生猪养殖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1.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问题
1.1粪污集中处理难度大,导致COD和氨氮超标排放
规模化养殖场的规模较大,生猪数量众多,产生的粪污量巨大,超出了常规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粪污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氮、磷等养分,不能有效处理,极易造成水体污染,粪污的处理过程复杂且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目前多数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或处理方式单一。往往依赖简易的厌氧发酵或自然沉淀等低效手段,导致处理效果不理想,尤其是氨氮在粪污中含量较高,其高浓度的排放对水质和空气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养殖场由于管理不善,粪污储存不当,甚至直接排放到周围水体或土壤中,这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1.2大规模粪污集中排放导致区域水体富营养化加剧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数量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大量的猪粪、尿液以及养殖废水未经有效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入周边水体,造成了水体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养殖废弃物中的氮磷物质进入水体后,极易促进水生植物的过度生长,尤其是水中的藻类出现爆发性增长,形成藻华现象,导致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1]。富营养化的水体不仅降低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导致水生态系统失衡,还可能对水源的利用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水体富营养化还可能引发水体缺氧,导致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并产生恶臭气体,进一步恶化空气质量。
1.3规模化连续生产导致抗生素累积性环境污染
在现代化养殖过程中,为了控制疾病和提高生猪生长效率,许多养殖场依赖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高密度的规模化养殖中,动物的健康风险较高,抗生素几乎被作为常规预防手段添加到饲料中,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残留无法完全被代谢或清除,这些药物随着猪粪和污水排放到环境中,逐渐累积到土壤和水体中,抗生素的长期残留不仅可能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生态,抑制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导致抗药性细菌的产生和传播,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抗生素进入水体后,可能利用食物链传递,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造成不可逆的生态损害。
2.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问题与防治措施
2.1安装自动化粪污固液分离设备,配套建设三级沉淀处理池
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将会对水体、土壤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粪污固液分离技术,并配套建设三级沉淀处理池,能够有效减少粪污的污染负荷,提升污染物的处理效率,这一措施通过物理分离的方式,将粪污中的固体物质与液体部分分开,减少了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去除悬浮物、减少氮磷等污染物浓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三级沉淀池的逐步处理不仅提高了废水的净化效果,还能降低系统运行的能耗和维护成本,初沉池去除大部分悬浮颗粒物后,经过第二次沉淀池处理,能够更有效地去除细小颗粒和可溶性有机物,精细沉淀池对水质进行进一步净化,确保废水中污染物浓度达到更低水平,自动化设备的引入能够减少人工操作的需求[2]。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操作风险,固液分离后产生的有机固体物质可以通过堆肥或发酵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进一步促进了生猪养殖的循环经济发展,这一整套技术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减轻养殖业对环境的压力,还能有效降低污染风险,为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奠定基础。
2.2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建设年产万吨有机肥生产线
传统的粪污处理方式往往以排放为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不仅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实现粪污的增值利用,推动养殖业的绿色转型,建设年产万吨有机肥生产线,能够将大量猪粪和其他有机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和转化,现代化工艺将粪污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肥料,既降低了粪污的排放压力,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资源。
年产万吨有机肥生产线的建设有效减少粪污的堆积,避免其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猪粪等废弃物得到了有效的资源化处理,促进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有机肥生产线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废弃物处理,推动养殖业与农业之间的绿色循环,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建立粪污收集、储存和运输的管理系统,确保粪污来源的稳定性和处理过程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2.3建立养殖场抗生素使用台账,配备快速检测试剂定期抽检
抗生素不仅能够促进生猪的生长和预防疾病,但其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抗药性菌株的产生,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建立养殖场抗生素使用台账,配备快速检测试剂定期抽检,成为防控抗生素滥用的有效措施,全面记录和监管养殖场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实时监控和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量与使用频次,确保其仅在必要情况下使用,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定期抽检猪肉及其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情况,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防止抗生素残留超标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建立养殖场抗生素使用台账的关键在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每批次使用的抗生素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使用种类、剂量、使用目的、使用时间等信息,这些数据能够为监管部门提供实时的信息,有助于追溯抗生素的使用情况,防止滥用和过量使用,养殖场应当配备专业的快速检测试剂,以便定期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这些试剂便捷的检测方式,迅速得出猪肉产品中的抗生素含量,确保肉制品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抽检不仅提高了抗生素管理的透明度,也促使养殖场加强自律,减少抗生素的不当使用。
结语:
针对规模化生猪养殖中存在的污染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环保法规的严格实施,养殖业必须提升污染防控技术,优化生产方式,推动绿色养殖理念的普及,只要技术创新、管理改进和政策引导,才能在保证生猪养殖效益的同时,实现环保与可持续发,建立更加完善的污染防治体系,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能促进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恢复,为可持续农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香雯,纪文龙,唐鹏程,等. 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 [J]. 中国动物保健, 2025, 27 (01): 127-128.
[2]张丽. 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 [J]. 北方牧业, 2024, (17):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