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模式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崔亚萌
河北 晋州市康华医院 052260
摘要:目的 分析在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中应用格林模式护理的作用影响。方法 将晋州康华医院在2024年1月~2024年8月期间诊治的60例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与观察组(格林模式护理),各30例。评估比较两组疼痛情况、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相关实验数据。结果 干预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数字分级法(NRS)评分较低,疼痛缓解效果更为良好,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巴氏生活功能量表(BI)评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指标评分水平较高,P﹤0.05。结论 在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护理过程中,格林模式护理的应用可显著缓解其生理疼痛,有效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格林模式;疼痛情况;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成功率显著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术后康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难以全面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探索更为科学、系统的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1]。在此背景下,格林模式(Gordon's Functional Health Patterns Model)作为一种全面评估和护理患者的方法,为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2]。格林模式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它强调从多个维度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健康感知与管理、营养、排泄、活动与运动、睡眠与休息、认知与感知、自我感知与自我概念、角色与关系、应对与压力耐受等多个功能健康模式,通过这些维度的评估,护理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患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效果。而本研究旨在探讨格林模式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优势,并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以此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最终达到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晋州康华医院的60例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4年1月~2024年8月,将其设定1~60的数字编号,并开展随机不重复分组抽样,抽样比例为1:1。其中对照组包括男20例,女10例;年龄31~68(59.24±4.18)岁,发病时长3~6(4.24±1.18)h 。观察组包括-男21例,女9例;年龄29~66(60.17±3.76)岁,发病时长3~7(4.19±1.23)h。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实验标准:受试患者经下肢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发现,存在明显骨折病灶,可确诊为创伤性骨折;年龄>18岁;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
排除标准:既往精神疾病史;合并神经损伤者;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认知功能异常。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干预与观察时间为1个月,内容包括(1)疼痛管理: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反应。(2)伤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3)预防并发症: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练习,以预防肺部感染;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4)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5)饮食指导: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支持骨骼愈合。(6)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7)定期复查:按照医嘱安排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进度。(8)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确保患者在家庭环境中得到适当的照护。
观察组:格林模式护理。干预与观察时间同为1个月,内容包括(1)评估阶段:详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骨折部位、类型、手术情况及并发症风险,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其对术后恢复的期望和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朋友及社区资源。(2)诊断阶段:根据上述评估结果,确定患者术后护理的主要问题和需求,制定护理诊断,如疼痛控制、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功能恢复等。(3)计划阶段: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如短期内减轻疼痛,长期目标为完全恢复功能,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心理辅导等,规划患者教育内容,如术后护理知识、康复训练指导等。(4)实施阶段:按照计划执行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提供营养支持,确保患者饮食均衡,促进伤口愈合和骨骼重建,开展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应对术后情绪波动,增强其康复信心,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5)评价阶段:定期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情况、功能恢复进展等,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对护理措施的感受和建议,进一步优化护理方案。(6)出院计划:准备出院指导,包括继续康复训练、药物使用、复查时间等,确保患者了解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提供必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如康复中心、社区支持团体等,定期进行跟踪随访。
1.3 观察指标
(1)疼痛情况:通过在院调查及复诊调查,于患者入组当天与干预1个月时,使用数字分级法(NRS)[3],评估两组关节疼痛情况,其中NRS主要以10cm直线构成,0~3cm为0~3分,即轻度疼痛,4~6cm为4~6分,即中度疼痛,7~10cm为7~10分,即重度疼痛。
(2)日常活动能力:通过在院调查及复诊调查,于患者入组当天与干预1个月时,使用巴氏生活功能量表(BI)[4],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估内容包括进食、穿衣、梳洗、行走等共10项内容,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日常活动能力越为良好。
(3)生活质量:通过在院调查及复诊调查,于患者入组当天与干预1个月时,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评估内容包括行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活动能力、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抑郁共5方面,每方面0~3分,满分为5~15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为良好。
1.4 质量控制
另派遣3名经统一专业培训的护士完成调查记录表的填写,并协助开展相关评估操作。调查记录表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并进行细节核对,填写负责人签字确认。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 )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
入组当天,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日常活动能力对比
入组当天,两组BI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BI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3 两组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入组当天,两组的EQ-5D量表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的EQ-5D量表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讨论
创伤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严重损伤,术后恢复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传统的术后护理模式虽然能够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但往往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无法满足患者在心理、生理及社会层面的全面需求[6]。因此,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多侧重于生理功能的恢复,而忽视了患者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格林模式作为一种全面的护理模式,其在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本研究发现,格林模式护理对缓解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具有显著效果,这与谢玉[7]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其原因,格林模式护理可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包括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制定针对性的疼痛管理计划,确保疼痛控制措施的个性化和有效性,且该模式强调多学科团队合作,护理人员、医生、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患者的疼痛管理,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有助于从不同角度综合处理疼痛问题,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支持等。另通过教育患者关于疼痛管理的知识,包括疼痛的生理机制、疼痛控制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药物等,促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自己的疼痛管理中,进而综合缓解其术后疼痛。
此外,本研究再次发现,该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格林模式护理能够通过早期的活动介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利用渐进式的活动计划,患者能够逐步恢复到日常活动,减少对他人依赖,从而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此外,有研究表明,创伤性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在格林模式指导下,可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8]。另通过协助患者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朋友和社区资源,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鼓励,使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感到不孤单,增强其面对疾病和恢复的信心,强化自我效能,侧面提升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观察组的EQ-5D量表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可有效证实此项观点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格林模式护理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通过早期活动介入、心理支持、社会支持和患者教育等多方面的干预,有效缓解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强,雷飞,周云龙,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20,41(2):90-94.
[2]谢瑶,李涓玉,王习竹,等. 格林模式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 职业与健康,2024,40(2):279-283.
[3]范婷婷,张先翠,姜翠凤. MEWS联合NRS评分在急诊分级分诊中的应用[J].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8(4):399-402.
[4]侯东哲,张颖,巫嘉陵,等. 中文版Barthel指数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 临床荟萃,2012,27(3):219-221.
[5]邢亚彬,马爱霞*. 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 上海医药,2013(9):40-43.
[6]梁小芹,鲁雪梅,刘均娥,等. 共管照护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20,55(10):1484-1489.
[7]谢玉,王珍,陆碧筠,等. 格林模式护理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创伤杂志,2024,40(5):459-466.
[8]郑奕华,薛芳群,冯彬. 基于格林模式的功能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9):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