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孙曼
河北晋州市康华医院 052260
摘要:目的 分析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作用影响。方法 将晋州康华医院在2024年1月~2024年8月期间诊治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与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各30例。评估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的相关实验数据。结果 术后1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评分较高,P﹤0.05;术后1个月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P﹤0.05;术后1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量表(SF-36)评分较高,P﹤0.05。结论 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综合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预见性护理;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683.3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健康问题。老年髋部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和活动受限,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等,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因此,如何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康复效果,是当前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潜在风险的早期识别和干预,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和生活质量,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识别可能的风险因素,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此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2]。而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分析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差异,评估预见性护理在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优势,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建议,期望能够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推动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最终实现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晋州康华医院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4年1月~2024年8月,将其设定1~60的数字编号,并开展随机不重复分组抽样,抽样比例为1:1。其中对照组包括男19例,女11例,年龄61~98岁,平均(77.96±2.95)岁。观察组包括男22例,女8例,年龄60~90岁,平均(76.06±3.02)岁。。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实验标准:受试患者符合《老年髋部骨折综合管理与二次骨折预防的专家共识》[3]髋部骨折临床指征;患者年龄≥18岁;首次进行手术治疗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
排除标准:合并骨肿瘤、结核等病理性骨折;合并心、脑、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异常;合并髋关节先天性畸形。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干预及观察时间为30d,内容包括(1)疼痛管理:根据医嘱使用止痛药物,评估疼痛程度并记录,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2)预防并发症: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抗凝药物,并鼓励早期活动。(3)伤口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4)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包括床上活动、坐立训练、站立和行走练习等。(5)饮食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确保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促进骨折愈合。(6)心理支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提供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7)安全防护:确保患者周围环境安全,使用床栏、防滑垫等预防跌倒。(8)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包括疼痛、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9)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确保出院后能够继续提供适当的照护。(10)出院计划:制定详细的出院计划,包括后续治疗、康复训练、随访安排等,确保患者出院后得到持续关注。
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干预及观察时间为30d,内容包括(1)评估与准备:术后2h,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态、认知功能、营养状况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处于最佳状态。(2)风险管理:识别并评估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风险,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压疮、感染等,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3)疼痛管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并采用非药物疗法如冷敷、热敷、按摩等缓解疼痛。(4)功能锻炼:制定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锻炼计划,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坐立、站立和行走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5)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和营养支持,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6)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7)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包括术后护理知识、康复训练方法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增强家属的护理能力。(8)跨学科团队合作: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共同参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过程,确保护理措施的连贯性和有效性。(9)持续监测与评估:术后持续监测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定期评估康复进展,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10)出院计划:制定详细的出院计划,包括家庭护理指导、随访安排和紧急情况处理等,确保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持续的关怀和支持。
1.3 观察指标
(1)髋关节功能 于患者入组当天与术后1个月时,使用Harris量表[4],评估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该量表包括疼痛(44分)、功能(47 分)、关节活动度(5分)、畸形(4分)4个维度,代表髋关节功能越为良好。
(2)并发症发生率:由本文作者参照相关临床指南,将两组患者在术后随访30d内的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
(3) 生活质量:于患者入组当天与术后1个月时,使用SF-36量表[5],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4个维度,分别对应8、8、4、12个条目,共32个条目,各条目分值范围0~5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水平越为良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开展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达,进行组间2检验。P﹤0.05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入组当天,两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各项Harris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术后随访30d内,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入组当天,两组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可能为,预见性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它强调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就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该模式可通过早期风险评估,识别出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等,针对这些潜在风险,护理人员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定时翻身和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鼓励早期活动和呼吸训练预防肺部感染,以此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且在术后早期,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床上活动、肌肉力量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等,帮助患者维持和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从而加快髋关节功能的恢复[6]。
此外,预见性护理还包括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在术后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而预见性护理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态度。同时,通过健康教育,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康复过程,掌握自我护理的技能,这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7]。
同时本研究发现,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疼痛、活动能力、心理状态、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等[8]。而预见性护理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计划,如早期活动、抗凝治疗、皮肤护理等,从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其次,疼痛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会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如使用镇痛泵、进行物理治疗等,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活动能力。且在该模式指导下,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床上活动、站立训练、行走练习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为其参与社会活动奠定良好基础,并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态度,减轻心理压力,进而综合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通过早期识别风险、有效管理疼痛、促进早期康复、关注心理状态和提供营养支持等机制通路,全面促进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一儒,李楷,赵军,等.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慢性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6):203-206.
[2]马蕊,王晓伟,王浩.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极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及恢复情况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2):80-83.
[3]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陈亚萍,佟冰渡,等. 老年髋部骨折综合管理与二次骨折预防的专家共识[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6):461-469.
[4]罗殿中,张洪,程徽,等. 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量表在髋臼周围截骨术评价中的应用69例报告[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2):105-108.
[5]彭颢,陈露,卓琳,等. SF-36和EQ-5D量表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估中的对比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8(6):1024-1028.
[6]徐颖,邵敏慧,黄美丹. 快速康复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2):5-8.
[7]潘胜红.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J]. 基层医学论坛,2024,28(6):69-71.
[8]廖曾. 足底静脉泵联合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J]. 医疗装备,2022,35(16):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