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融人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
王燕
定州市第二中学,河北省,定州市,073000
项目式学习的融入为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项目式学习通过设计与主题相关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目标拆解:锚定主题分层
项目式学习融入高中英语主题单元,需先以课程标准为纲,锚定单元主题的核心目标,再按 “语言知识 - 文化意识 - 思维能力” 分层拆解,确保每个子目标对应可落地的学习任务[1]。方法上,先梳理单元语篇中的核心词汇、句型及文化内涵,明确学生需掌握的基础能力;再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将宏观目标拆分为阶梯式子任务,预留自主探究空间,避免任务过细束缚思维,同时确保各任务间逻辑连贯,形成 “目标 - 任务 - 成果” 的闭环。
以“Unit 1 Teenage Life” 为例,单元主题围绕青少年校园生活展开,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描述校园活动的词汇(如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academic pressure”)、用复合句叙述校园经历,同时理解中外校园文化差异。据此设计 “我的校园生活手册” 项目,将目标拆解为三个子任务:一是 “词汇句型积累” 任务,要求学生从教材语篇中提取校园设施、活动相关词汇,整理 “not only...but also...” 等复合句句型,制作英语词汇卡片;二是 “校园生活访谈” 任务,引导学生用英语设计访谈提纲(如 “What after-school clubsdo you join?”),采访中外籍教师或留学生,记录不同校园生活模式;三是 “手册创作与分享” 任务,学生整合素材,用英语撰写包含 “校园活动介绍”“文化差异思考” 的手册,并在班级展示。每个任务层层递进,既落实语言目标,又培养跨文化思维。
二、情境活动:问题驱动探究
实践中需依托单元主题创设真实情境,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英语,深化主题理解[2]。方法上,情境需贴近学生生活,关联社会热点,增强代入感;活动形式兼顾输入与输出,涵盖小组讨论、实地调研、成果创作等,同时设置认知冲突点(如中外文化差异、现实问题解决),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避免活动流于形式,确保英语运用贯穿活动全程。
以“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为例,围绕 “校园周边野生动物保护” 项目设计情境活动。先创设 “校园周边发现受伤鸟类,学生需制定保护方案” 的真实情境,抛出核心问题 “How can we protect wildlife around our school?”。随后设计系列活动:首先开展“野生动物知识学习” 活动,学生分组阅读教材中 “Protecting the Giant Panda” 等语篇,结合英语版《野生动物保护指南》,用英语总结保护措施;接着进行 “校园周边调研” 活动,小组分工用英语记录周边野生动物活动轨迹,采访社区居民了解现状;最后开展 “保护方案设计与宣讲” 活动,各小组用英语撰写包含 “问题分析”“具体措施” 的方案,制作海报或 PPT,向学校和社区宣讲。活动中,学生全程用英语交流、记录,既巩固了“endangered species”“conservation” 等主题词汇,又提升了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多元评价:过程结果并重
需打破传统纸笔测试的单一评价模式,构建 “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学生自评 + 互评 + 教师评价” 的多元体系,兼顾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3]。
以 “Unit 2 Poems” 为例,主题围绕诗歌赏析与创作,设计 “英语诗歌集创作” 项目,配套多元评价方案。过程性评价中,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 “诗歌赏析” 环节的英语发言(如分析诗歌修辞手法)、“创作思路讨论” 中的合作表现,每周给出评价表;学生通过自评表反思词汇运用(如 “lyrical”“rhythm” 等术语)、句型表达的不足,小组内互评分工贡献度。终结性评价以学生的英语诗歌集(包含原创诗歌、赏析文章)为对象,教师从诗歌主题契合度、语言规范性评分,邀请语文教师从文学性角度点评,同时组织 “诗歌朗诵会”,由学生评委从语音语调、情感表达打分。多元评价不仅全面检测学习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资源整合:内外联动延伸
需充分整合教材与课外资源,为项目提供支撑,同时引导学生将成果向课外延伸,实现知识迁移[4]。方法上,深度挖掘教材资源,提取主题相关语篇、词汇、语法作为基础;引入课外资源(如英语纪录片、外文网站、社区实践)丰富素材,拓展视野;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如班级英语资源库),方便学生获取资料;鼓励学生将项目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如撰写倡议书、开展宣讲),让学习成果落地,实现 “课堂 - 课外” 联动。
以“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为例,主题围绕文学作品赏析,设计 “经典文学短剧改编” 项目。资源整合方面,教材资源提取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情节脉络,作为改编基础;课外资源推荐学生观看英语版《百万英镑》电影片段,登录 “BBCLiterature” 网站查阅小说背景资料,邀请戏剧老师用英语指导剧本创作技巧。项目实施中,学生分组改编剧本,用英语设计台词、编排剧情;项目结束后,引导学生将短剧在学校文化节上演,向其他年级展示,同时将剧本投稿至英语期刊或校园公众号。通过资源整合与成果延伸,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文学主题的理解,还提升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了从 “学英语” 到 “用英语” 的转变。
结束语
综上,项目式学习融入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冰玲.信息技术支持下高中英语主题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13):209-211.
[2] 黄敏丹, 陈洪义. 指向学科育人的英语主题式教学探索[J]. 教学与管理,2023,(16):31-34.
[3]邓敏鸿,汤小林.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与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21,(16):20-23.
[4] 高旭 铃. 核心 素养 下高 中英 语主 题式 读写 教学 [J]. 福建 教育 学院 学报,2020,21(09):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