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中国画藏族题材创作的分析
李梦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淮北 235000
摘 要:藏族题材中国国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族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中国国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灵感与题材,也形象地反映了社会文化转型进程中艺术家审美思维的转变,对我国美术发展史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以藏族为表现对象的少数民族题材国画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较系统的探讨。
关键词:藏族特色;题材;中国画创作
一、新中国成立时期藏族题材的绘画表现内容
(一)表现藏族人民形象
通过观察藏族人民的外貌特征,发现相对于汉族的人物形象而言,藏族人民的人物结构更加明显,由于藏族地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为适应高原地区寒冷缺氧的环境,藏族人的鼻腔和鼻骨较高。由于藏区紫外线辐射强,藏族人的皮肤为了抵御强烈的紫外线,皮肤中会产生较多的黑色素,所以他们的皮肤多呈现出具有粗糙感的酱红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原红”。此外藏族人的颧骨较高腮部咬肌较为发达,人物形象结构比较突出.
比起藏族人物的外貌特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藏民的服装既要防寒保暖又要便于散热,因此他们的服饰多呈现出一种厚重、宽松的特征。藏袍是典型的服装,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男装一般宽松,袍长过体,女装色彩更艳丽丰富,袖子长且袖口常有精美彩色镶边。
(二)展现藏族人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地区人民生活的风土人情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在饮食文化方面,他们喜欢吃青稞、牛羊肉等,酥油茶和青稞酒更是常见且备受喜爱的特色饮品。在艺术文化方面,唐卡、藏戏等传统艺术形式受到了广泛的传播。唐卡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独特的宗教文化内涵受到群众的喜爱。藏族人民团结奋斗精神凸显在建设社会主义西藏的过程中,藏族人民与各民族同胞携手共进,团结奋斗。
二、新中国成立后藏族题材的绘画表现形式
(一)构图的选择
刘宁的国画作品《雪域高原》(图2-1),这幅作品整体构图采用当代构图形式,点、线、面构成要素巧妙运用。画面中布达拉宫建筑线条形成有力的线,白塔和人物等元素构成点,高原、湖泊和草原等构成广阔的面。画面分割打破传统对称和均衡,采用灵活多变方式。给传统藏族题材注入现代活力和视觉冲击力,营造出节奏感和韵律感,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展现西藏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二)笔墨的运用
在王辅民的作品《祥和高原》通过单纯的笔墨和色彩,非常洒脱、自由地表现一种个性化的写意,在画面生动和简阔的同时又保持叙事性的表达,展现出藏族群众的沧桑、倔强和坚韧。
彭华竞的作品《戴围巾的藏族女孩儿》(图2-2),生动地描绘了藏族女孩的形象特征。画面从女孩的眼睛就开始注重墨色变化脸部线条细致且而柔和,与头发的粗狂手法的表现形成强烈的对比。
(三)色彩的呈现
《初踏黄金路》李焕民1963年创作的套色木刻版画,以金黄色的田野作为主色调,金色代表了丰收的色彩,寓意着藏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生活充满希望和光明,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画面中藏族女青年身着五颜六色的的传统服饰,服饰以红色为主,与金黄色麦田相互映衬,形成鲜明对比,画面构图呈现“S”型构图,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三、 新中国成立后藏族题材的绘画特征
(一)民族性
藏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例如郑美秋的《赛马节》(图3-1)展现了藏族传统活动中的欢乐场景,画面中骑手们在赛马节上英姿飒爽的画面,展现了藏族人民对赛马节的热爱,也体现出这项活动的热烈氛围,从侧面烘托出藏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二)多元性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藏族国画的题材内容呈现多元性的特点,展现多种多样的内容,例如刻画人物形象,呈现自然风光,体现宗教文化等等。有描绘藏族人民日常劳作生活的场景,如放牧、农耕、挤奶等,展现他们勤劳质朴的一面;也有表现藏族传统节日庆典的画面,像藏历新年、雪顿节等,呈现出热闹欢快、充满民族特色的氛围。
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图3-2)《春到西藏》(图4-6)则通过独特的色彩与构图,表现了西藏的社会变革与发展。国画方面,李焕民的《初踏黄金路》,以传统笔墨技法结合藏族文化元素,展现藏族的风土人情,展现了藏族人民丰收时候的欢乐场景。
参考文献
[1]张树轩.20世纪下半叶中国画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创作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3.
[2]徐亚男.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
[3]杨诺.当代中国人物画中藏族题材的创作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5.
[4]王宏伟.藏族主题美术创作与当代国家形象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5]徐晓晞.新中国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与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6]王玉堂.藏族题材绘画的基本特征及当代意义[D].陕西:西安美术学院,2012.
[7]叶浅予.《旅程画眼》[J].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67-68页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 第二册/中共档案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6页.
[9]潘高原.略论西藏文化题材美术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07): 70-71
[10]邓小英.关于藏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创作的启示[J].艺术评论,2016,(09):143-145.
[11]赵昆.藏族美术创作题材和大众媒体[A] 大匠之门 5[C].北京画院,2015:4.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李梦 性别:女 出生年月:2001年7月30日前民族:汉 籍贯:安徽省宿州市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研究方向:绘画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