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接触网作业车安全管理
赵强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密供电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8390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加强接触网作业车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接触网作业车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行的稳定与安全。通过分析当前接触网作业车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接触网作业车的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接触网作业车;安全风险;运用
1接触网作业车安全管理现状
接触网作业车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日常维修、检测、大修、应急抢修及施工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在铁路运营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铁路施工企业通常配备多种专业作业车辆,包括接触网架线作业车、接触网放线车、接触网轨道起重车以及接触网立杆作业车等,这些设备共同构成了电气化铁路维护检修的机械化作业体系。根据铁工电〔2021〕24号《轨道作业车管理规则》第43条规定:"轨道作业车上线运行按列车办理",这充分体现了其在铁路运营中的特殊地位和安全要求。
2 当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司乘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学习主动性不高,专业知识欠缺,日常接触网检修工作尚可以完成,但存在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应急信息传递不规范、应急出动流程混乱等问题,一旦出现地震、防洪等突发情况,应急不到位进而影响抢修速度。且部分新乘务员安全意识薄弱,对相关安全运行制度重视不足,在作业中表现出我行我素、凭个人喜好判断作业情况的现象,这构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2安全意识薄弱与制度执行松懈
部分新乘务员对安全运行制度重视不足,在作业中表现出随意性和个人主义倾向,依据个人喜好而非标准规程判断作业情况。这种态度极易导致违章作业,许多事故正是源于乘务员的侥幸心理,认为"轻度违章不一定出事故",最终在条件具备时酿成严重后果。例如2007年某供电段接触网作业车事故,就是由于有裂纹的闸瓦脱落掉在道岔心造成后两轴脱线,而乘务员复救不及时,导致正线行车中断超过2小时,构成一起列车脱线B类事故。这类事故往往不是技术能力问题,而是安全意识和制度执行的问题。
2.3管理模式落后与专业化程度不足
现行的接触网作业车安全管理模式未能与时俱进,依然采用陈旧的分项管理模式,缺乏专业化管理与属地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在教育培训方面,检查抽查机制不健全,多为形式化的定期检查,缺乏不定期的突击抽查,难以真实反映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此外,管理职责划分不清,企业接触网作业车管理部门与项目部之间的协作不畅,导致设备维护与人员培训脱节。这种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铁路运输对安全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要求。
2.4设备维护与故障应急处理能力不足
接触网作业车作为特种设备,其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实践中存在日常保养不到位、定期检修不规范、乘务员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北方地区一般在四月份进行夏季保养,十月份进行冬季保养,南方地区则根据气候变化确定保养周期,这种周期性维护需要严格执行。同时,乘务员对作业车故障应急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和接触网检修作业的连续性。例如,某线两台作业车分解作业后,一台发生故障不能运行,另一台去连挂时因速度过快将故障车撞脱线,反映出故障处理流程和操作规范方面的缺陷。
3 提高管理水平的几点措施
3.1加强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的策略
3.1.1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建设专门的接触网作业车检修基地和独立正规的培训渠道是当务之急。培训内容应当覆盖从基础理论到实操技能的全方位要求。对于新转入人员,应首先着重培训《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轨道车管理规则》等通用基础知识;在专业知识方面,侧重作业车各部结构和作用原理介绍,待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后,再进行实作培训,实现知识层次培训的循序渐进。这种"理论先行、实操跟进"的培训模式能够确保乘务员对作业车有系统、全面的认识,避免"只会操作、不懂原理"的局限。
3.1.2构建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制定有效的学习考核机制,能够激励乘务员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考试氛围,动态提高乘务员的技术素质。具体措施可包括:乘务员每人每周必须进行一次技术学习,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每月下旬由动力设备车间组织考试;对于未通过者,自考试次月起发给所在岗位80%奖金,补考不及格次月奖金随补考次数的增加以20%的比率递减,补考达标后次月恢复100%奖金。这种与个人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考核机制能够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同时,对屡次考试不合格者应采取转岗措施,如某段曾有8人先后因考试不合格予以转岗,体现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原则。
3.1.3推行"传帮带"师徒制。在每组作业车中选拔一名指导司机,负责指导并监督乘务员的日常作业,将自己的能力传授给新乘务员,帮助其快速成长。同时,应考虑从工务及机务部门调入有经验的乘务员,加强各接触网作业车工区内部专业引领力量,方便新职乘务员向身边师傅请教学习。这些"老师傅"工作经验丰富,熟悉线路设备,掌握行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以师带徒,在保证行车安全和培养新人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3.2.1建立双重确认与联防联控机制。在关键作业环节,如防溜措施的设置与撤除、作业平台操作、车辆连挂等,必须执行双人确认制度。例如,在长时间停留过程中,要严防作业车溜逸现象的发生,确保作业车防溜措施已做好,并定期巡检;设置、撤除防溜时要双人确认,做好记录;当需要两辆作业车连挂作业时,被挂车辆必须先在挂好车钩、接好风管后,再撤掉防溜铁鞋,防止作业车溜逸。
3.2.2实施分层点检与全员管理制度。应采取专业化管理与属地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企业接触网作业车管理部门负责作业车及作业设备维护管理,项目部负责作业人员的辅导培训管理,并推行班组自主管理。
3.2.3完善考核评价与奖惩机制。在职工日常培训中,可实施典型宣传引路,每月对各车间培训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各层次教学活动的筹备、举办、表彰等环节进行质量跟踪和典型示范宣传,奖优罚劣,并将结果在全段通报。这种做法强化了各车间的荣辱感,让职工感到"不学就会落后、不学就要失去岗位"的危机感,使全体职工学有标准、比有对象、赶有目标。
3.3加强设备维护
3.3.1认真落实接触网作业车日常巡检制度。每季度安排检修组维修人员对所有接触网作业车设备质量进行全覆盖巡检,及时整治车辆不良状态,并对设备日常、定期、换季保养工作质量进行复查。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自轮运转特种设备月度零碎修问题库、车辆故障维修处理等情况确定关键车,进行重点质量跟踪控制。
3.3.2积极开展接触网作业车设备质量专项整治活动。检查接触网作业车机械零件、电器系统、液压系统、制动系统等不同部件发生的故障,综合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制定应对措施,开展设备集中整治,加强源头隐患排查工作,保持车辆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并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4 结束语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是铁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随着我国逐渐成为一个轨道交通大国,接触网作业车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今后接触网作业使用过程中,需将进一步完成各项管理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切实提高接触网作业车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年
2.《轨道作业车管理规则》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21年
作者简介:赵强、男、1990年7月、本科(网)、助理工程师、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密供电段动力设备车间技术员,6528169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