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防范要点
孙化存
寿县木北灌区管理所 安徽淮南 232252
小型水利工程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水资源保护、城市防洪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价值。然而,由于其施工环境复杂且面临诸多安全风险,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隐患。这些风险不仅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影响工程质量与进度,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与经济损失。随着水利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预防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已成为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过去的研究中,针对水利工程安全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型项目,而小型水利工程因其较小的规模和施工特点,往往被忽视。然而,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如高空作业、设备故障、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是确保其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将从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出发,分析其成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以期为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分析
1.1 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风险类型
在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时常伴随于每一个工序和阶段。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通常来自高空作业和深基坑施工,这些作业环节常常需要施工人员处于较为危险的环境中,任何防护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此外,机械操作时,设备的故障、操作不当或者疏忽,往往成为引发安全问题的源头。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频繁使用使得其维护和操作的规范性对安全至关重要。自然因素的影响则是另一类不可忽视的风险,尤其在施工期间遇到暴雨、洪水等恶劣天气,工程现场的安全形势会急剧变化。除了这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等突发性灾害也可能带来施工现场的重大安全隐患。因此,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天气状况以及地质条件都需要做全面的风险评估。最后,设备与材料的风险同样不可忽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或机械故障都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细致管理都在保证整体安全。
1.2 施工过程中管理与技术控制的不足
施工安全的保障离不开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然而,许多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尤其在管理层面,责任的落实往往不够到位,存在一定的空缺和疏忽。安全管理的责任并非仅仅局限于项目负责人,整个施工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安全意识都应得到强化,但实际情况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与管理督查,使得安全措施的执行常常流于表面,难以形成切实有效的防护效果。施工过程中,技术措施的执行不到位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尽管施工方可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安全技术要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措施往往被忽略或执行不力。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技术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安全措施的落实。与此同时,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也存在一定不足,很多时候,施工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足,未能有效应对各类意外情况,导致小事故累积成大隐患,甚至酿成事故。
1.3 安全监管和应急响应能力薄弱
除了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安全监管的执行力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力度往往较为薄弱,特别是在一些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中,施工方和监管方的协调性不足,安全监管不到位,使得某些安全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排查和整改。与此同时,施工现场的应急响应能力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许多工程项目中,尽管事先有应急预案,但这些预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缺失,导致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处理措施滞后,无法第一时间作出有效反应。隐患排查工作的不足同样是安全问题的根源之一。在许多小型水利工程中,安全隐患排查往往不定期,且缺乏细致深入的检查。一些轻微的隐患往往被忽视,而这些忽视积累起来的隐患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因外部因素的触发导致重大事故。因此,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是提升安全管理的关键。
2、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2.1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与责任落实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防范始于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管理体系的设计中,必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尤其是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有效的安全责任制能确保每一环节都有人负责,每一个安全隐患都能被及时识别和消除。此外,加强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安全培训应贯穿施工全过程,确保每一名员工都能充分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处理措施,提升其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由于操作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施工前的安全评估也显得尤为重要。每一项施工任务开始之前,必须对现场环境、施工内容以及可能涉及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这一过程需要多部门联合进行,确保每一个潜在的安全风险都被预测并得到有效的控制。特别是施工现场的变化以及天气状况,都应在评估中充分考虑,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施工中出现突发安全问题。
2.2 加强施工技术和防护措施的落实
为减少施工过程中因技术或操作不当带来的安全风险,必须严格落实施工技术措施。在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时,应该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量身定制每一项防护措施。无论是高空作业、深基坑施工,还是机械设备操作,都需要有明确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同时,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也要完善,如设置安全网、防护栏杆以及警示标识等,形成全方位的防护屏障,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频繁运作,任何一台设备的故障都可能导致事故。因此,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显得尤为关键。在施工过程中,所有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所有潜在故障和隐患应在使用前得到及时排查和修复,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问题。
2.3 提高安全监督与应急响应能力
除了日常管理和技术控制,提升安全监管的执行力也是防范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项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日常检查,确保安全管理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制度,确保安全检查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而在应急响应方面,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各类突发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因此预先制定并演练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有效地作出反应,及时控制局面,减少事故损失。与此同时,隐患排查的频次和深度也应得到提高。定期的隐患排查不仅仅是走过场,更应注重每一个细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包括人员、设备、环境、材料等各个方面,真正做到隐患“零容忍”,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任何疏漏。
3、结语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防范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尽管面临多种安全隐患,如施工人员操作风险、环境气候影响及设备故障等,但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这些风险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与责任的明确,施工技术措施的严格落实,以及安全监督和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都是降低安全风险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对隐患的定期排查与整改,能够有效防止潜在安全问题的发生。未来,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安全管理经验的积累,如何将这些防范措施更好地融入到小型水利工程的实际操作中,将成为保障工程安全、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课题。总的来说,只有通过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和全方位防护,才能真正实现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目标,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尚海涛.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5(2):38-41.
[2]张玲洁,李远威,康超.人员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25(2):110-113.
[3]蔡杰龙,李英才,吴润康,等.富水地层 TBM 隧洞成型管片大面积错台与崩裂的原因及其对策[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5,23(3):106-112.
[4]谭钰,游涛,潘锋,等.基于BN-FCEM的航道整治施工安全风险评估[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2,20(4):72-78.
[5]王亮,尹志刚,丛培江,等.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中小型土石坝安全评价[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2,20(4):91-97.